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呼吸内科 >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肺栓塞的发病较急,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肺栓塞抗凝治疗是最有效的,最重要的。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和华法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肺栓塞的六个常见症状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肺栓塞的病因来源 如何判断是肺栓塞 重新认识围术期急性肺栓塞

1肺栓塞的六个常见症状

  肺栓塞症状一、胸疼是肺栓塞的常见表现,75%为胸膜样疼痛,与呼吸有关,其成因是局部胸膜水肿和炎症渗出。一般认为小栓子累积部位靠近周边,易出现胸膜受累。胸膜样疼痛的出现可能代表着肺栓塞的存在。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出现类似心肌梗死样的疼痛。约占4%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有关。

  肺栓塞症状二、呼吸困难及急促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84%~9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有紫绀表现,紫绀与缺氧、低血压和体循环淤血有关。呼吸困难程度与栓塞的大小范围有关。其成因与V/Q比值失调,气道痉挛有关。

  肺栓塞症状三、当有肺栓塞或充血性肺不张时,可有咯血。发生率约30%,多发生于栓塞24h内,量少,约数30ml左右,大咯血少见。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时咯血可能与支气管动脉代偿扩张有关。

  肺栓塞症状四、约43%患者出现发热,常为低热。个别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可持续1周左右。其原因可能与肺梗死、肺出血、血管炎、肺不张或感染有关。

  肺栓塞症状五、晕厥由于心输出量突然下降造成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神经体液因素引起的肺动脉痉挛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晕厥常常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唯一或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14%。虽然小栓子可引起晕厥症状,但目前仍认为晕厥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块栓子栓塞。

  肺栓塞症状六、休克类型属心外梗阻性休克,大块栓子阻塞肺血管床,加之强烈的肺血管痉挛引起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患者常大汗淋漓,焦虑,严重者出现猝死。其发生率约为10%,此类患者检查时常可见肘静脉压力明显升高,但无心源性休克的体位、罗音等体征,故在临床上可借此与其它类型的休克相鉴别。

2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肺栓塞抗凝治疗的适应症

  1.怀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特别是中高危PE),在等待进一步确诊过程中即应开始抗凝治疗。

  2.对于已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不管临床危险分层是高危、中危还是低危,均应立即行抗凝治疗。

  肺栓塞抗凝治疗的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1)蛛网膜下腔及脑内出血;(2)严重的活动性出血;(3)恶性高血压;(4)近期有脑、眼、脊椎手术。

  2.相对禁忌症:(1)活动性胃肠道出血;(2)出血性体质;(3)近期中风;(4)近期近期较大外科手术;(5)高血压;(6)肝肾衰竭。

  肠道外用抗凝药-快速抗凝

  1.对有中、高度临床可能性的可疑PE患者,在确诊之前即应立即行肠道外抗凝治疗。包括:静脉用普通肝素(UFH);皮下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用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2.肠道外抗凝药物应用时间:急性期的前5-10天,且要与VitK拮抗剂类药物重叠使用至少5天;或与口服新型抗凝药: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等接替使用;或与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前3周加量)、阿哌沙班(前7天加量)联合使用。

  普通肝素

  推荐用于考虑行早期再灌注治疗,或肾功能严重受损(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严重肥胖的PE患者;首先给予负荷剂量2000-5000IU或按80IU/Kg静脉注射,继以18IU/Kg*持续静脉滴注;开始治疗最初24h内需每4小时测定APTT,并据此调整肝素剂量,调整后3小时再次测定APTT,使APTT尽快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治疗稳定后,每日测APTT一次;使用普通肝素第3-5日复查血小板计数,若需较长时间使用,则在第7-10日和14日复查,若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超过50%,或降至100*109/L,应立即停用。(2010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低分子肝素

  适用于PE初始抗凝治疗,可减少大出血与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按体重给药,100U/Kg或1mg/Kg,皮下注射,每日1-2次;无需常规监测,对于孕妇应周期性检测血抗Xa因子活性,并根据抗Xa因子活性调节剂量:抗Xa因子活性在0.6-﹤1.0IU/ml范围内,推荐皮下注射每日1次。

  磺达肝癸钠

  选择性Xa因子抑制剂,皮下注射,依据体重调整剂量,无需检测。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禁用,中度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50ml/min),剂量减少50%。

  维生素K拮抗剂(VKAs)-长期抗凝

  口服抗凝药应尽早开始,最好在接受肠道外抗凝治疗开始的同一天。VKA一直被认为是口服抗凝的黄金标准。VKA与肠道外抗凝治疗至少要重叠5天,直到INR连续两天达到2.0-3.0.

  华法林

  病人需长期抗凝应首选华法林;对年轻病人(﹤60岁)和健康的门诊病人,其实剂量为10mg;在起始后5-7天内,根据INR调整剂量,目标使INR达到2.0-3.0。国人华法林治疗的起始剂量为3mg。

  新型口服抗凝药

  目前已涌现出许多以凝血过程中特定的凝血因子或凝血步骤为靶目标的新型抗凝剂,主要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以下主要介绍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是新型、非肽类、竞争性、可逆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自身没有抗凝血酶活性,口服吸收后经酯酶转化为活性成分达比加群,产生凝血酶抑制作用。达比加群酯被制成胶囊剂,以保证胃PH值升高时,仍能被充分吸收。达比加群血浆半衰期为14-17h,主要由肾脏清除。根据以前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达比加群酯每天300mg(150mg Bid)是最佳剂量。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是直接FXa因子抑制剂,抑制凝血有剂量依赖性,生物利用度为60-86%,主要通过肾脏途径排泄,对细胞色素P450无诱导作用;半衰期9-12h;不需要定期监测抗凝活性;不易受其他药物或食物影响;每天口服2次,一次15mg,持续3个星期,然后改为每天一次,口服20mg即可。

  PE抗凝治疗时程

  PE长期抗凝的目的是预防静脉血栓栓色症(VTE)复发。

  PE患者应至少接受3个月抗凝治疗;PE患者接受3、6、12个月的抗凝治疗停药后,复发的风险是相似的;无限期抗凝治疗可使VTE的复发减少90%,但是这个收益可部分被每年1%或更高的大出血风险抵消;当抗凝相关出血风险与继续抗凝治疗的不便超过VTE复发风险时,应停止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能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出血、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HIT)、骨质疏松(长期大量用肝素)、皮肤坏死(用华法林少见并发症)。

  抗凝监测

  包括:APTT(肝素);血小板计数(肝素);抗FXa活性(LMWH);INR(华法林)。

3肺栓塞的病因来源

  (一)血栓来源 肺血栓栓塞症常由下肢深部静脉系统血栓迁徒所致。也可源于盆腔静脉、肾静脉、肝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处的血栓。有时非血栓物质如脂肪颗粒、羊水、空气、瘤细胞团等亦可引起。据国内报道,有30%左右的柱子来自右心室,特别是心脏病病人合并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时,易发生附壁血栓引起的肺血栓栓塞和5暇死(肺血栓拴塞症后肺组织缺血、坏死)。

  (二)基础疾病 肺血栓栓塞症常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我国有学者报告以心脏病员多(40%),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次之(35%),血栓性静脉炎占13%,感染性疾病15%,妊娠4%,骨折2%,肝硬化1%。其他基础疾病和病因有烧伤、肾移植、人工气腹、体外循环及锦状细胞贫血等。

  (三)诱发因素 血液淤滞、静脉损伤、高凝状态是促进DVT要素。

  1.血液淤滞 长期卧床、肥胖、心功能不全、静脉曲张和妊娠等情况易发生血液淤滞。

  2.静脉损伤 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后常易引起静脉损伤。尤其以盆腔和腹部的恶性肿瘤切除等大手术及下肢较大的矫形手术后更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

  3.高凝状态 某些凝血和纤湾系统异常,易引起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如抗凝血酶皿、蛋白C和蛋白S及纤溶系统中某些成分缺乏等。

4如何判断是肺栓塞

  尸体解剖研究表明,肺栓塞误诊率高达70%。为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率,便于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国际上急性肺栓塞诊疗程序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对于任何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和咯血的患者都要考虑可能是急性肺栓塞,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1. CT肺动脉造影(CTA):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5%以上,目前对急性肺栓塞可疑病例列为首选,并在就诊24h内完成。

  2.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肺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下肢静脉。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诊断肺栓塞有重要意义。

  3.对血浆D-二聚体(D-Dimer):如D-Dimer低于500μg/L,可排除急性肺栓塞诊断。D-Dimer是交联的纤维蛋白代谢产物,急性肺栓塞时血浆含量增加,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强。

  4.超声心动图检查:经胸或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能间接或直接提示肺栓塞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5重新认识围术期急性肺栓塞

  围术期急性肺栓塞

  一、 概念

  肺栓塞(PE)是指血栓性或者其它性质的栓子(如气体、羊水、脂肪),顺血流堵塞肺动脉。绝大多数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高金贵

  不可将肺栓塞称为肺梗塞或者肺梗死,因为肺梗死是肺组织因缺血发生坏死的结果。肺组织存在双重血液供应,除肺动脉外,还有支气管动脉供血,如果病人原来不存在心、肺疾病,单纯肺栓塞很少发生肺梗死。

  二、 肺栓塞的发病率

  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美国每年新发生肺栓塞 65万人。占心血管疾病第三位,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国内尚缺少这方面的资料,过去一直认为我国PE少见,这种观点长期束缚着我国PE的防治和研究,但愈来愈多的资料显示PE在我国并不少见,可以肯定的是其患病情况远远高于目前的诊断水平。国内尸检资料表明,PE占尸检总数的4%-11%。北京阜外医院的资料显示,我国肺栓塞的发病率同样很高。

  三、 误诊率

  据Moser 1992年报告PE的误诊率为70%,美国报告的材料显示误诊率为67%~73%,国内阜外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报告分别为79%和82.9%。

  四、 误诊病种

  主要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转移瘤

  五、 病死率

  国外报告为20%,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死因排序第三位。美国报告为32%。但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者病死率则大大降低。死亡多突然发生,即发病后1小时内,或尚未作出诊断时即死亡(11%),占医院死亡总数 10%~20%,占术后死亡总例数15%。

  六、 基础疾病与诱因

  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是下肢、骨盆部位的DVT(74.3%),北大医院麻醉科术后3~8天用加压超声方法调查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及神经外科高危术后DVT发生率40%~50%左右。 病人术后DVT发生PE的机率高达44.7% ~62.9%,致死性肺栓塞0.2%。故可以认为DVT是发生PE的高危因素。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髓、膝部矫形术后PE发生率可达5%~10%。创伤(骨折)、慢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突然起床、口服避孕药、肥胖、高脂血血、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妊娠,特别是分娩、剖腹产后等均是主要诱因。

  七、 肺栓塞的危险和结局

  肺栓塞通过栓子直接阻塞肺动脉和神经体液因素导致的血管痉挛,导致肺血管床面积减小,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严重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甚至休克、死亡。如短期内大面积肺栓塞可以导致病人猝死,有11%死亡发生在1小时以内。一次肺栓塞,如果病人存活,则很少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这是因为肺血管床面积非常大,肺组织的纤溶系统非常活跃,这些栓子将最终被清除和机化。只有反复发生肺栓塞才会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八、 肺栓塞的诊断

  要想诊断肺栓塞,首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警惕性,如果不能想到肺栓塞,则诊断和治疗无从谈起。

  1. 肺栓塞的诊断体检远不如临床表现和病史重要。肺栓塞多发生在外伤、手术、长期卧床、妊娠与分娩、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性疾病或者心力衰竭基础上。

  肺栓塞最重要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或同时伴循环不稳定,或原来呼吸困难的患者突然不明原因加重、或者在心功能稳定的病人,突然心功能不全加重”。

  2. 超声心动图:床旁经胸壁,最好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肺动脉内血栓(PE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PE的间接征象)。

  3. 肺灌注-通气扫描:需要分别在两个工作日完成,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4.肺动脉造影只适合溶栓禁忌症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介入治疗的患者

  九、 肺栓塞治疗

  麻醉医师在诊断及治疗PE时,需具备多学科知识、技能及配合,例如心内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放射科呼吸科等,并需要这些学科之间密切协作。另外对于有PE诱因及高危的手术病人应加强预防。

  (1) 一般治疗

  PE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收入监护病房,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及血气分析。患者应绝对卧床,避免血栓脱落再栓塞。胸痛严重者对症给予镇痛药物。

  (2) 呼吸及循环支持

  对于高度怀疑大块肺栓塞史在进行积极呼吸支持同时,即使暂时血压正常也应备好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在第一时间防止猝死。如果需要机械通气,由于巨大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可使大块肺栓塞患者静脉回流减少、右心衰恶化,应用肌松剂可减少循环影响。对容量不足患者积极扩容,以每小时300ml/h维持。

  (3)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的指征 如果没有绝对禁忌证,所有大块肺栓塞的患者都应接受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时间窗为症状发作后2周内,2周以上者也可能有效。国内常用的溶栓方案 尿激酶2万IU/kg,2h静脉滴入。

  (4)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防止肺栓塞发展和再发,靠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存在血栓。如果手术部位仍有出血,肝素治疗应延迟。

  (5) 经导管介入治疗

  用导管破碎血栓或抽吸取栓,也可同时在肺动脉局部实施溶栓。适用于溶栓及抗凝有禁忌证者。

  (6)外科肺动脉取栓

  适用于大块肺栓塞患者经溶栓治疗失败,或对溶栓治疗有禁忌者。在行肺动脉取栓术前,应进行肺动脉造影。以证实肺动脉堵塞的部位和范围,确保诊断正确。急性期手术风险高,死亡率接近40%。

  (7)下腔静脉滤器

  反复肺栓塞与下肢DVT有密切联系并对有抗凝禁忌。

  总之对围术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或同时伴有低血压休克患者”应高度怀疑肺栓塞,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联合应用、气管内插管、防止猝死,如无禁忌症应积极溶栓或抗凝治疗。未经治疗者病死率高达25-30%,合理治疗能使病死率降至2%-8%。因此,PE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加强PE意识,提高PE的诊断水平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