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类风湿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因

风湿是很常见的疾病,这样疾病对身体影响较大,自身患有风湿疾病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治疗风湿疾病药物是不错之选,在缓解风湿疾病上效果非常不错,那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因是什么呢,对这样疾病病因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它有一些认识。

目录 中国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逐年增加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因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一般征象 中医治疗风湿免疫的优势 风湿免疫的各方面护理

1中国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逐年增加

  中国内地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正在逐年增加,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超过440万,强直性脊柱炎近390万,红斑狼疮的患者约91万人。而全国目前仅有风湿免疫科执业医师2200多名。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风湿免疫科临床路径意见征集暨《指南》全国培训项目”启动会获得的信息。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张奉春教授指出,中国绝大多数患者对风湿性疾病认知度低,每年都有相当数量患者因认识不足或分诊失误而无法得到专业治疗,以至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抱憾终身。专科医师缺乏导致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已成为开展该病防治的一大障碍。

  由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与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风湿免疫科临床路径意见征集暨《指南》全国培训项目”,以推动风湿免疫学学科发展,提升执业医师医疗服务水平为宗旨,将在未来3年内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50场培训,培训医生5000人次。 同时还将开展患者科普教育巡讲,提升患者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知。

  据知,风湿性疾病是全身的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包括眼部、耳鼻咽喉等。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在综合医院设立风湿免疫专科。

2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因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因:

  1. 意外创伤。人们在工作,运动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发生意外创伤。如工作中的腰扭伤,运动中的摔伤,老年人,小孩的意外跌倒,都可能是引发风湿病的外因。

  2. 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曾住在地屋或潮湿的环境中,这对于体弱多病,“血沉”速度较快的人来说,只要有一点扭伤,过劳,甚至感冒都可能诱发风湿病。据专家统计,100例类风湿患者中,因居住环境潮湿诱发者占27%。所以,居住环境潮湿是诱发风湿病、类风湿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体弱多病。中医认为,体弱多病者免疫功能差,经常感冒,发烧,极易引起体内白细胞增加,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单位升高,炎性反应十分敏感。如治疗不及时,就会转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

  4. 妇女怀孕和“坐月子”常用冷水与过劳。妇女在怀孕时身体会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血容量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二是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盆骨韧带松弛、驱干及肢体肌腱、韧带弹性下降、关节襄松弛、肌肉力量减弱,极易受到损伤。这时如过于劳累或长期使用冷水,就会形成”月子病“和”产后风寒“。妇女患风湿病多是由此而引起。

  5. 长期与水打交道。长期与冷水打交道可能引发风湿病。

  6. 血液质量差引起微循环障碍。由于种种原因,人体的血液会引起病变,造成血液浓度大,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血红细胞沉降速度快,极易堵塞变窄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当某关节或多个关节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堵塞的状况,关节蘘及关节周围因缺乏营养和氧气而产生无菌炎症。进而造成骨关节病变,患上风湿病。

  7 .遗传因素。据风湿病专家统计:风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大致17%的风湿病患者是因为遗传而患先天性的风湿病。

  8. 药物因素。是药三分毒,治疗风湿病的中、西药特别是西药有非常明显的负作用。当长期服药后,使胃部消化功能下降,各部机能下降,人的免疫力下降,体质更差,本来是急性意外创伤、感冒、发烧、炎性反应。却因营养不能及时补充,免疫能力更差,风寒湿热容易乘虚而入,变成慢性风湿病。

  9. 劳损。劳损即肌肉疲劳性损伤,当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单一的运动,工作中重复做某一单一动作,或长期坐立少运动,就会出现劳损型颈椎病、腰痛病或其它部位的疾病。

3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一般征象

  手指端、脚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

  一、发热

  较为常见,往往是原因不明、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

  二、疼痛

  常见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等。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三、皮肤症状

  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四、晨僵

  晨起时或休息后,关节出现僵硬,活动受限,影响翻身、扣衣扣、握拳等活动,需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这种感觉才消失。

  五、雷诺氏征

  手指端、脚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

  六、肌肉疼痛、肌无力。

  凡是出现以上症状,都应警惕患有风湿免疫疾病的可能,应尽早选择正规医院的风湿科就诊。

4中医治疗风湿免疫的优势

  风湿免疫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会引发很多危害发生,人们在得了风湿免疫病后,应该针对自身的病情进行治疗,这样能减少风湿病的危害。根据专家的介绍,中医对于治疗风湿免疫疾病通常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是关于中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优势介绍:

  一、辩证论治,整体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辩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患者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辩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伸屈不利等症。

  二、减轻症状,延缓病情

  许多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腰痛、身痛等几个症状,化验指标正常或轻度异常,不够某些风湿病的诊断表针。其在西药选择治疗有困难时,可选择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画着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已确诊的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可根据病情采取以中医药辩证论治为主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疏风祛湿、温经散寒、清热凉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等不同治疗方法。或散风寒于外,或清热除湿于内,或活血以祛瘀,或温经以通络,邪去络通,通则不痛,故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

  三、联合配伍,降低毒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目前已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主要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选择治疗方案。一是合并使用非巢体抗炎药,即可加强其解热镇痛之疗效,又可弥补费抄题抗炎药治疗效果不持久、不能控制病情进展的不足;二是合并使用改善病情的药物,通过调整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改善临床症状,并使联合用药充分发挥药效作用;三是合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吗,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玩玩容易导致疾病的反跳,配合中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

  四、调节免疫,综合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己经证明,中药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骨性关节炎时,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和进程。

  五、多种环节,双向调节

  中医的传统是平衡理论,认为人体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生病,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状态,因此,在治疗上要进行调节。经过严谨配伍的中医方剂,在对风湿病的治疗中,体现出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1)、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实地下的细胞免疫上升;皮质功能失调,有数阴虚者,有数阳虚者,补阴助阳、平调阴阳都能提高皮质激素书评,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

  (2)、双向调节血管通透性:既能消除血管壁炎症,降低通透性,一消炎、消肿,也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以促进瘀血吸收。

  (3)、双向调节血液粘稠度:既能抗凝、抗栓塞,又能促进循环、加速流血等。

  六、扶正祛邪,提高生活质量

  许多风湿免疫病都是慢性病,有些是终身性疾病,大多数需要长期治疗,有的需要终身治疗,这只有中医中药才具有的优势。中医中药所使用的因人而异、个体画的治疗方案,既能使这些慢性病逐渐控制、好转、缓解,也保证了长期服药的安全效果。虽然中药一般起效较慢,即刻疗效或短期疗效有时不如西药,但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越来越好。

  七、康复调理,养治结合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始终强调的是预防为主,调理与治疗结合,重视人体正气的作用等。这其实也包含了疾病的康复调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总之,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大量的经验。并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赢得广大患者的喜爱,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在治疗风湿性疾病众多独特优势。

5风湿免疫的各方面护理

  1、眼睛护理:使用人造泪液(5%甲基纤维素)滴眼和改善环境(如使用加湿器)可以缓解眼干症状,减轻角膜损伤和不适,减少感染机会。

  2、口腔护理:口干病人应禁烟酒,避免使用抑制唾液腺分泌的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唾液腺的残存功能可以用无糖胶母(口香糖)刺激提高其功能。注意口腔卫生和做好口腔护理,餐后一定要用牙签将食物残渣清除,并勤漱口,减少龋齿和口腔继发感染。发生口腔溃疡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局部,再用5%灭滴灵涂擦,避免使用龙胆紫,以免加重口腔干燥症状。对口腔继发感染者,可采用制霉菌素等治疗常见的含念珠菌感染;对唾液引流不畅发生化脓性腮腺炎者,应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脓肿形成。

  3、皮肤护理:对汗腺受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和瘙痒等,要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选用中性肥皂。勤换衣裤、被褥,保持皮肤干燥。有皮损者应根据皮损情况予以清创换药,如遇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有阴道干燥瘙痒、性交灼痛,应注意阴部卫生,可适当使用润滑剂。

  4、呼吸道护理: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保持在18℃-21℃,可以缓解呼吸道粘膜干燥所致干咳等症状,并可预防感染。对痰粘稠难以咳出的病人可做雾化吸入。必要时可加入抗生素和糜蛋白酶,以控制感染和促进排痰。

  5、心理护理: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人往往情绪低落,因此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改善其忧虑情绪,消除悲观心理和精神负担,以积极态度对待疾病。此外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倡导健康的生活和学习自我护理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