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麻醉科

麻醉并发症有哪些

麻醉(an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文narkosis,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学(anesthesiology)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患者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目录 麻醉并发症有哪些 麻醉的发展阶段 现代麻醉的范围 麻醉的危害有多大 全身麻醉和局麻有什么区别

1麻醉并发症有哪些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上,可分为机械性及机能性。

  原因:机械性梗阻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机能性原因有喉痉挛。

  预防及处理:

  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梗阻,其“梗阻”症状可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入困难者,遇此情况,可预防性静注氢化可的松0.5-1.0mg/kg;术后发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开。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入粗针头行加压给氧,多数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下刺激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0.3-0.5mg,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2)下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机械性梗阻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机能性原因为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醉时、支气管内异物、炎症刺激、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

  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不合格者应丢弃。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③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预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诱因。保持麻醉深度及氧合(通气)适当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重要措施,必要时可静注氨茶碱0.2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

  2、通气量不足:

  (1)原因:

  ①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肌松药对呼吸肌的麻痹而辅助呼吸及控制呼吸又不充分者。

  ②吸入麻醉药残存0.1mac时仍可抑制缺氧-通气反应,致麻醉恢复期通气不足。

  ③麻醉恢复期肌松药的残存作用。

  ④术中过度通气2小时可消耗近3l的co2储备,术后机体则需降低通气量以补充所消耗的co2,故有通气量不足,且可导致低氧血症。

  ⑤术中所用麻醉性镇痛药常为术后呼吸抑制的重要原因,尤以高龄、肥胖者为然。

  ⑥麻醉期间发生通气不足时,主要表现为o2潴留;而恢复期发生通气不足,除o2潴留外,还可发生低氧血症,而后者的威胁尤甚。

  (2)预防及处理:

  ①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应适当,避免通气不足或长时间过度通气。

  ②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呼吸功能监测,尤其对高龄、肥胖等“高危”病人。

  ③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即呼叫病人可睁眼、抬头、握拳、用力吸气压力可达2.94kpa(-30cmh2o)、tof中t4/和t1>70%,可避免或减少麻醉恢复期的通气不足。

  3、低氧血症:吸空气时pao2<8kpa(60mmhg)或吸纯氧时pao2<12kpa(90mmhg)。

  (1)原因:

  ①麻醉机故障、氧气供应不足等致吸入氧浓度过低。

  ②气管内导管可随头部的活动而移位:头向前屈曲可使导管内移1.9cm,可能使导管进入一侧支气管;头向后仰伸可使导管向外移动1.9cm而滑出气管外。

  ③全麻下可发生微型肺不张,且可持续到术后。肺不张时肺内分流增加,可导致低氧血症。

  ④全麻下frc可降低15%-20%,使呼吸肌张力增加,结果使肺容量更加降低。

  ⑤呼吸道梗阻或通气不足时,可同时发生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

  ⑥上腹部手术较其它部位手术更易出现手术后低氧血症。

  ⑦高龄、肥胖及吸烟者,因闭合气量增加,术中、术后均易发生低氧血症。

  (2)预防及处理

  ①解除原因,如呼吸道梗阻等。

  ②术中监测血气及spo2,早期发现和处理低氧血症。

  ③因肺不张、肺容量减少所致的低氧血症,可采用peep(5-10cmh2o)治疗。

  ④全麻恢复期病人应监测spo2,并面罩吸氧,维持spo2≥94%.

  ⑤高危病人术后应行预防性机械通气。

  (二)循环系统

  1、低血压:

  (1)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绝对值低于10.6kpa(80mmhg)者称为低血压。

  (2)原因:

  ①术前禁食、清洁洗肠或术中失血引起血容量不足。

  ②麻醉药对循环的抑制(负性肌力或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③手术操作压迫上、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

  ④正压通气引起胸内压增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⑤并存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⑥继发于其它严重心肺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包填塞、气胸、肺梗塞等。

  (3)处理:

  ①解除病因:尽量解除导致低血压的原因;麻醉药的应用方法应合理,药量适当。

  ②适当补充容量,可行液体负荷试验。

  ③静注麻黄素10-15mg,因具α、β效应,可于血压升高的同时心率也增速;新福林50-100μg,仅具α效应,还可使心律反应性减慢,于心律增速者可使用。

  ④经处理血压仍难以恢复者,应进一步检查,如血气、电解质、ekg及肺片等,以明确诊断。

  2、高血压:

  (1)舒张压高于13.3kpa(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称为高血压。

  (2)原因:

  ①与并存疾病有关:如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颅内压增高者等。

  ②与手术、麻醉操作有关:如探查、压迫腹主动脉、气管插管等。

  ③通气不足,有co2蓄积。

  ④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多见于原有高血压病者,伴有躁动或尿潴留。

  ⑤药物所致高血压:如潘库溴胺、氯胺酮常呈一过性高血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度冷丁合用时亦可致血压升高。

  (3)处理:

  ①解除诱因:有高血压病史者诱导前可静注压宁定25-50mg;芬太尼3-5μg/kg或吸入与静脉诱导药同时应用,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②根据手术刺激的程度调节麻醉深度。吸入麻醉药对减弱交感神经反射优于鸦片类药物。

  ③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者,可行控制性降压以维持循环稳定。

  3、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①心动过速与高血压同时出现常为浅麻醉的表现,应适当加深麻醉。

  ②低血容量、贫血、缺氧以及代谢率增高(如甲亢、恶性高热)时,心率增可增快,当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③手术牵拉内脏(胃、食道、胆囊等)或心眼反射时,可因迷走神经反射致心动过缓,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静注阿托品0.25-0.3mg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期前收缩:

  ①首先应明确其性质,并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②麻醉下发生的室性早搏多属良性,如非频发无需特殊治疗。

  ③如因浅麻醉或co2蓄积所致的室性早搏,于加深麻醉或排出co2后多可缓解,必要时可静注利多卡因1-1.5mg/kg.

  ④应避免过度通气,因碱中毒时,钾及镁离子进入细胞内,使心室肌的应激性增加。

  ⑤房性早搏多发生在原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偶发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无需特殊处理。

  4、心肌缺血:

  (1)围术期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麻醉处理的重点是维持心肌氧供一氧耗的平衡。

  (2)加强对ecg及血流动力的监测。

  (3)有心肌缺血表现者,除吸氧外,还应静滴硝酸甘油0.5-2μg/kg.min;esmolol0.5-1mg/kg可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和高血压,必要时可以应用;适当血液稀释可增加氧供,维持hct在30%左右为宜。

  (三)消化系统

  1、术后恶心呕吐:需治疗者约占3.5%,发生率与病人体质及术中用药有关,应用氟哌啶可使之缓解。

  2、误吸:

  (1)肠梗阻及饱胃者宜采取清醒气管内插管。采用快速诱导插管时,可压迫甲状软骨使食管闭合,防止胃内容反流,并避免将气体吹入胃内。

  (3)静注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50mg,甲氰脒胍100mg可使胃液容量减少到25ml以下,ph>2.5,万一发生误吸则肺损害可相应减轻。

  (四)其它并发症

  1、恶性高热:

  (1)为一隐匿性药物引起的肌肉代谢异常病变,当易感者接受琥珀胆碱或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后易诱发此病。西方国家发病率达1/5000-1/150000不等,我国迄今仅有个案报道。

  (2)易感人群多有先天性肌肉收缩、代谢率增快(hr、bp、乳酸均升高)、体温急剧升高(1℃/5min)伴有混合性酸中毒及血清钾、钠、钙、肌球蛋白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

  (4)诊断:取骨骼肌活体组织,放入咖啡因及氟烷溶液中可呈现强直性收缩。

  (5)特异治疗:静注硝苯芙海因(dentrolene),初始剂量2-3mg/kg,20分钟后可达10mg/kg.

  2、全麻后谵妄:

  (1)发生率为8%~70%,与手术类别、年龄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2)发生原因与代谢紊乱、围术期所用药物以及低氧血症有关。

  (3)术后应监测spo2并保持其正常,可减少或避免谵妄的发生。

2麻醉的发展阶段

  1.古代麻醉发展阶段--麻醉的发现与萌芽

  从史前时期开始,古代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岁月。人类在劳动和生活中,不断地寻找减除因灾害或禽兽引起的创伤或疾病疼痛的药物和方法。“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痛的良药。在此其间出现过应用鸦片、大麻、曼佗罗等天然植物药物镇痛,但从麻醉的概念来看,不论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与现代麻醉应用的药物和方法无法相比,尚处在萌芽状态。

  2.近代麻醉发展阶段--临床麻醉学的形成

  从18世纪开始,乙醚等全身麻醉成功地应用于外科手术,是为近代麻醉学地开端。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许多医学家、化学家、包括外科医生、医学生等为麻醉药的发现和临床应用作出了贡献。同时使麻醉方法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多样化。针对手术麻醉过程中的问题,也从单纯的镇痛发展到麻醉期间及麻醉前后比较全面的处理,到20世纪30~40年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临床麻醉学。

  3.现代麻醉学的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50年代,在临床麻醉学发展的基础上麻醉的工作范围与领域进一步扩展,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提高,麻醉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完善,麻醉学科和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迈进了现代麻醉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在出现了大量专职从事麻醉专业的人员,由于麻醉工作范围与领域的扩展,麻醉学又分支出亚学科,随着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促进了麻醉学的现代化。

3现代麻醉的范围

  主要包括4方面:

  1.临床麻醉

  涉及麻醉前后围手术期的一切处理。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如了解病情,结合手术选择最适当的麻醉和药物。为了减少患者术前的精神紧张,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可适当给予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等麻醉前用药。麻醉前要禁食,以防麻醉、手术时发生呕吐、误吸等合并症。患者接到手术室后,按照操作要求施行麻醉。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处理。麻醉后将患者安全运返病室或麻醉恢复室,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直到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麻醉时和麻醉后作好麻醉记录。

  2.重症监护

  危重症患者或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发生循环、呼吸、神经、肝、肾、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可以集中在集中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症监护单位,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周密和精良的监测治疗,麻醉专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休克救治和呼吸疗法等。

  3.急救复苏

  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如疾病、创伤、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创伤后疼痛、腰腿痛、神经痛、肿瘤疼痛、中枢性疼痛)进行治疗。

4麻醉的危害有多大

  做手术用的麻醉剂对人体的影响应当从两方面看:1.如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应用得当(指麻醉的全过程进展顺利,病人对手术耐受好),那么,麻醉对病人是安全的,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2.如麻醉方法的选择和麻醉药物应用不当(过量、不足、病人过敏),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如麻醉药物使用过量可以引起呼吸抑制,剂量不足易引起病人躁动,对麻醉药物过敏会引起病人休克等。当然,发生手术意外多与患者病情复杂严重(如患者心肺功能差、肝肾功能不良、过敏体质),以及手术创伤较大,病人耐受性差等有关。一般与麻醉药物的使用和麻醉无关。因此,手术前医生都会针对病人病情,慎重选择手术和麻醉方法,术中认真监测麻醉过程,避免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保证手术顺利成功。

  如今,各医院都在手术前向患者或患者家属交待有关麻醉事项,取得理解和同意后才可实施。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成功的麻醉不会给病人带来任何身体或智力方面的不利影响。希望大家能正确对待手术麻醉问题,要严谨认真,但不要因为谨小慎微而延误疾病的治疗。

5全身麻醉和局麻有什么区别

  局麻就是在手术的局部用局部麻醉药,适合于短小并简单的手术,比如割双眼皮、皮肤创口的清创缝合等等。
全麻则是通过静脉或者吸入的方式给予全麻药物,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大部分外科手术都需要全麻。全麻包括镇静、镇痛、肌松等几个部分,在全麻过程中患者一般是没有意识的,即对手术过程完全没有知晓。
除此之外,还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其他麻醉方式。椎管内就是俗称的“半麻”,包括腰麻、硬膜外、腰硬联合、骶管阻滞等等,在基层医院比较常见,适合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等手术。
神经阻滞麻醉则是直接用局麻药物阻滞主要神经,比如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等,根据阻滞部位不同,适合于不同手术,比如手外科、甲状腺等等。
选择什么样的麻醉方式,是根据手术的类型、病情、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决定的,还要看实施麻醉的医院和医生有能力进行什么类型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