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

怎么预防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一种胆汁方面的疾病,很多人听到胆囊息肉都会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都认为胆囊息肉很可怕,特别的严重,其实胆囊息肉现在是很常见的,治愈的案例也是有很多的,如果胆囊息肉小是可以不用治疗的,只要好好的预防和调养是可以缓解的,那么胆囊息肉平常需要怎样缓解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胆囊息肉该怎么预防长大呢。

目录 怎么预防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胆囊息肉的原因 胆囊息肉的症状 胆囊息肉患者3类食物不要吃

1怎么预防胆囊息肉

  1要真正的做到饮食规律,最好不要或者少喝酒及含有酒精类的饮料。要特别注意不要摄入过多的胆固醇,特别是在晚上,不要吃鸡蛋、肥肉、海鲜或动物内脏等高胆固的食物。要多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和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平时要自己多自己动手做菜,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尽量少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做菜的时候用好油健康的油,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因为动物油内含高脂肪和胆固醇,会加重胆囊息肉。

  3平常要多喝绿茶或者白开水内加入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等降低脂肪或者胆固醇的保健药材。每天来几杯,清爽又健康。

  注意事项:患有胆囊息肉的人们不必太担心,除非医生特别告知要你治疗,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改变来治愈的。有着一个开朗的心态,对治愈胆囊息肉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查看详情>>

2胆囊息肉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B超检查、三维超声成像、内镜超声、CT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 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2.三维超声成像

  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最大直径为5.5cm,最小直径 0.3cm,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9例为单发性息肉,4例胆囊癌均为多发占位病变,三维超声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

  3.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而EUS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朱燕陵等回顾分析了103例非结石性胆囊病变EUS检查结果并与体表超声及手术后病理进行比较,EUS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5%,体表超声为41.4%,EUS对胆囊息肉,胆囊癌,胆囊腺肌瘤诊断符合率为100%,体表超声为 55.6%,Sugiyama认为内镜超声(EUS)比BUS更准确,提供的图像也更清晰,因194例PLG中,EUS判断的136例非肿瘤性病变平均随访2.6年均未发现肿瘤;而BUS判断的非肿瘤性病变中则有13%为肿瘤,EUS内层的回声方式为细小声点(tiny echonic spot),声点聚集(aggregation of echogenic spot),微小囊肿(microcyst)及彗星尾征(comet tailartifact),如EUS证实既无细小声点与声点聚集,又无微小囊肿与彗星尾征时,应怀疑为腺瘤或癌肿,两者无法鉴别,除非已浸润至肝脏,但若为无蒂病变,则强烈提示为癌肿,结合组织学研究,一个细小声点表示一群含有胆固醇泡沫的组织细胞,而无回声区则为腺上皮增生,多个小囊肿和彗星尾征则分别为罗-阿窦增多和胆囊壁内结石所致。

  Gouma对31例PLG作CT与增强CT对比,CT仅发现14例(45%),而增强CT则为100%,因此,认为凡不增强CT已能发现的病变及增强CT发现的无蒂PLG均应诊断为肿瘤性息肉,有蒂与无蒂的诊断意义很大,20例有蒂PLG中6例为肿瘤(30%),而11例无蒂PLG中10例为肿瘤 (91%),增强CT诊断肿瘤性PLG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87%,阳性预测率88%,阴性预测率87%,总准确率87%,结论为增强CT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PLG,能可靠地筛选出应予切除的肿瘤性病变。

  4.CT仿真内镜(computed tomographic virtual endoscopy,CTVE) 技术自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以来,国外有不少学者对此技术进行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CTVE成像原理为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内镜所见,胆道CT仿真内镜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

查看详情>>

3胆囊息肉的原因

  1、没有规律饮食、不爱吃早餐的人群,是引起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2、喜欢喝酒也是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3、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还包括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容易患胆囊息肉。如爱吃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诱发胆绞痛。烹调上尽量清淡、少油,家蒸、煮,忌煎、炸。

  4、平时经常爱吃纤维素含量高,多渣的食物的人群,经常对胃肠产生刺激,容易患胆囊息肉。

4胆囊息肉的症状

  所谓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良性胆囊息肉分为良性肿瘤性息肉和假瘤性息肉两大类,其中良性肿瘤性息肉可来源于上皮组织(腺瘤)和支持组织(血管瘤、脂肪瘤等),而假瘤性息肉则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瘤病、组织异位性息肉等。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假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则不会发生癌变。胆囊息肉的外科处理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 甚至无症状, 仅在偶然的B 超检查时发现胆囊内有病变。少数患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可伴有腹痛, 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 伴有向右肩背放射, 无发热和黄疸。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位于胆囊颈部的长蒂息肉, 可出现胆绞痛, 在炎症感染时有急性发作的表现。

5胆囊息肉患者3类食物不要吃

  1、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由于酒精有刺激性,可使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胆囊收缩造成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

  2、忌食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

  辣椒、生蒜以及一些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同样具有较强的刺激性。

  3、忌食高胆固醇食物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因此,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在晚上,更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规律饮食,注意饮食是胆囊息肉患者要注意的很重的一方面,切记不可因为贪嘴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