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眼科 >视网膜病

中心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眼睛是每个人心灵的窗户,足以看出眼睛健康对人们的重要性,一旦出现视力上的问题,或是视网膜方面的病变,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必须要尽快的去医院接受检查与诊断,确诊之后,还要抓紧时间配合医生进行系统正规医治,那么中心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治疗方法?

目录 什么是视网膜病变 中心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引发什么疾病 关注视网膜病变的食疗方法

1什么是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又称Rieger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本病为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为单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

  病因

  原因不明。目前认为是黄斑部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长入所致,它来源于脉络膜。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

  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为1/4~3/2视盘直径(PD)。以1PD以下为多见。病灶边缘处有弧形或环形出血,偶有呈放射形排列的点状出血。病灶外周有一色素紊乱带。病变大多以中央凹为中心,半径为1PD的范围内。病程末期,黄斑区形成黄白色瘢痕。

  检查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风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鉴别诊断

  要与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低灌注视网膜病变鉴别。

2中心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体针治疗:取穴

  主穴:分2组。1、新明Ⅰ;2、向阳Ⅰ、向阳Ⅱ。

  配穴:新明Ⅱ。

  新明Ⅰ位置:翳风前上五分,耳垂后皱折中点。

  向阳Ⅰ位置:以甲状软骨上缘为标志,向两则延伸至胸锁乳突肌内缘相交处。

  向阳Ⅱ位置:舌骨水平线,向两延伸至胸锁乳突肌内缘相交处。

  新明Ⅱ位置:眉梢上1寸,外开5分凹陷处。

  治法

  主穴任选一组,每次只取1穴。其中,新明Ⅰ效不佳时,可加新明Ⅱ。

  新明Ⅰ操作:针体与皮肤成60度角,与身体纵轴成45度角,快速进针,再向前上方徐徐刺入,至下颌骨髁状突浅面,可获针感,然后以捻转结合小提插手法促使针感到达眼区,运针1分钟出针;新明Ⅱ:针尖呈水平刺入,缓慢进针5~8分,同上手法运针1分钟去针;

  向阳Ⅰ:取仰卧位,将患者肩部垫高,头稍后倾,充分暴露颈部,进针前先用左手将穴位附近搏动之颈动脉摸清,轻压颈部软组织,待眼区有感觉后,持针自胸锁乳突肌内缘与血管间迅速刺入皮肤,以45度角沿着向后、向内、向上的方向,将针缓缓送入约1.5~2寸,待出现针感后捻动针柄,使针感达眼区,用轻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手法运针后,留针10分钟。向阳Ⅱ操作与向阳Ⅰ相同。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3怎么判断是否得了视网膜病变

  1.视网膜病变的症状: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视野有中心暗点。

  2.当晶体后血管膜过度殖晶体后吓破裂,引起白内障,在皮质被吸收的同时,中胚叶组织侵入,形成结缔组织性膜,称为纤维性假晶体。

  3.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该病变眼底所见,与本病相似。但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生足月顺产新生儿,无吸氧史,不同于视网膜病变。

  4.先天性脑眼发育异常该病亦见于早产儿,亦有晶体后纤维膜及视网膜发育不全和脱离。但有脑水肿、睑下垂、大脑小脑的发育异常等,可与视网膜病变鉴别。

  5.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Bloch-Sülzberger综合征(色素失调症)该综合征为出生时或出生后外胚叶系统组织病,有家族史。少数病例合并有晶体后纤萎缩,与视网膜病变不同。

  6.眼底表现:病变局限于黄斑部、1/4 ̄1DD大小之灰白色或灰黄色圆形(或椭圆)渗出病源,边缘不清,稍隆起,病源周围多有环形或孤形出血,可合并盘状视网膜浅脱离及硬性渗出。

  7.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病变活动期在造影早期可见新生血管及斑点状、网状或条纹状荧光渗漏,恢复期及瘢痕期可见造影早期高荧光及病源周围的透风荧光及色素性荧光遮蔽等改变。

  8.视网膜发育异常该病亦有晶体后纤维膜存在。但出生时已有双侧小眼球,虹膜后粘连,且有家族史及智力低下,躯体发育不良、脑水肿、心血管病、多指(趾)症等全身病,与视网膜病变相异。

  9.原始玻璃体增殖残存与纤维慢性假晶体。前者亦称先天性晶体后纤维血管膜残存。晶体血管膜在胎儿8个半月时应完全消失,在此过程中发生障碍而永久性残留,则形成先天性晶体后血管膜残存。虽然也有小眼球、继发性青光眼等改变,但该病见于体重无明显不足的足月产婴儿,单眼性,有瞳孔及晶体偏位等与视网膜病变有许多不同点可资区别。

4视网膜病变引发什么疾病

  一、视网膜静脉阻塞

  第1类为黄斑部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包括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前膜形成、黄斑瘢痕形成等。第2类为新生血管及其并发症,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增殖、机化膜形成、牵拉视网膜形成破孔和视网膜脱离。在以上并发症中以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最为常见。

  二、视网膜动脉阻塞

  1、视网膜出血

  视网膜出血并非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典型改变。偶尔有小出血点,特别是位于视乳头附近,多半由于毛细血管缺氧而渗漏所致。如果出血较多,则应考虑合并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2、继发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率为15%~20%。可能是由于长期视网膜低灌注、缺血、缺氧有关,或者合并静脉阻塞、颈动脉狭窄等。

  三、视网膜变性

  后极性白内障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晚期,晶体混浊呈星形,位于后囊下皮质内,进展缓慢,最后可致整个晶体混浊。约1%~3%病例并发青光眼,多为宽角,闭角性少见。约有50%的病例伴有近视。

  四、视网膜脱落

  球壁穿孔、眼压升高是常见的并发症。未手术或手术失败病例以后进展成为全视网膜脱离,相继出现葡萄膜炎、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也可致低眼压,甚至眼球萎缩。

  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可出现出血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

5关注视网膜病变的食疗方法

  (1)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糖尿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有合并症时,应按医生的指导决定蛋白质的摄入量。

  (2)合理控制总热量: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注意: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浓度,并可降低血脂浓度,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食物纤维最好食用来自天然的食品。

  (4)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原则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不能过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少,不易被病人耐受,同时,机体因缺少糖而利用脂肪代谢供给热能,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5)减少脂肪摄入:脂肪的摄入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高脂肪饮食可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会产生酮体,容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肥胖病人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每日不宜超过40克。消瘦病人由于碳水化合物限量,热能来源不足,可相应提高脂肪摄入量。

  (6)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感染、并发其它疾病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更要多补充些。特别是要注意维生素B1的供应。

  一般谷类食品中含维生素B1较高,由于糖尿病饮食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往往造成维生素B1来源的不足,容易出现因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患。维生素B12可以改变缓解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C可以预防微血管病变,这些维生素都应当适当补充。

  饮食中钠盐不宜过多,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锌的供给不足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饮食中锌最好的来源是肉类、海产品和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