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脓肿

脑脓肿

脑脓肿临床症状受许多因素影响。脓肿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通常额叶或顶叶脓肿可长时间无症状,只有在脓肿增大产生明显占位效应或波及关键脑功能区(如感觉、运动皮质)时才会出现症状和体征。那么,脑脓肿的治疗药物是什么?下面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目录 脑脓肿的治疗药物 脑脓肿的饮食 脑脓肿术后常见并发症 “烂牙根”入脑 引发脑脓肿 脑脓肿的表现有哪些

1脑脓肿的治疗药物

  抗生素的应用使脑脓肿的病死率由61%降到30%一40%。早期应用可防止脑炎转化为脓肿,出现症状小于一周比大于一周的病人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抗生素的效果依赖于很多因素,主要包括抗生素的抗菌谱、疗程、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及药物在脓肿中的浓度等。

  脓肿穿刺液培养出结果前,应选择性应用抗生素。鼻源性脓肿主要为羧酶性链球菌,它对青霉素敏感但对甲硝唑耐药。耳源性脑脓肿通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早期青霉素、甲硝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是必需的。万古霉素加第三代头抱菌素对先心病的患儿有效。

  由于耐青霉素的厌氧菌在脑脓肿中占主导地位,故用药应考虑到对病原有效而又能很好地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包括甲硝唑、羧噻吩青霉素 (替卡西林)伍用克拉维酸、第三代头孢菌素、复方亚胺硫霉素(泰能)、新青霉素、磺胺增效剂等。应谨慎使用泰能,因为大剂量会导致惊厥发作。应用青霉素时应与甲硝唑合用。近年来头孢噻肟和优力新(舒巴坦和氨节青霉素联合制剂)联合应用或头孢噻肟和甲硝唑联用已被广泛采用。

  抗生素治疗脑脓肿通常需大剂量静脉输入4-6周,继而口服抗生素2-6个月,治疗期间CT扫描至少每周一次,治疗不连续后改为每月一次。经CT 动态观察,脑脓肿体积缩小需2-8周,脓腔消失需3-6个月,病灶完全消失需8个月以上(增强扫描)。在多数病例,因为影像学脓肿消退所需时间远较抗感染疗程长,所以CT增强后残留对比强化不应作为需要额外治疗的指标。应注意的是对比增强的加重通常见于停激素的病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脓肿的再长。

2脑脓肿的饮食

  1、宁神排骨汤

  配方: 黄芪9.8g,淮山药19.6g,玉竹24.5g,陈皮1.9g,百合19.6g,桂圆肉14.8g,枸杞子9.8g,猪排骨300g或整鸡1只。食盐、胡椒粉适量。

  制法: 先将黄芪、山药等药材放入布袋中,扎紧口,放约500毫升水中浸5-10分钟,再加入排骨,先大火后小火, 炖煮3-4小时。捞出布袋,加入盐、胡椒粉等佐料即可食用。每次1碗,每天1次。

  功效: 健脾开胃,补气益神。

  2、龙眼洋参饮

  配方: 龙眼肉30g,西洋参10g,蜂蜜少许。

  制法: 龙眼肉、西洋参、蜂蜜放入杯中,加凉开水少许,置沸水锅内蒸40-50分钟即成。每日早、晚口服。龙眼肉和西洋参亦可吃下。

  功效: 养心安神,滋阴生血。

查看详情>>

3脑脓肿术后常见并发症

  (1)浅前房可由下列原因引起:①切口渗漏。切口渗漏常由于不良缝合、玻璃体嵌顿于切口、高眼压等原因引起。②脉络膜脱离。浆液性的脉络膜脱离常见于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在术后7~10天仍不恢复者,一般脱离部位多在下方。大部分脉络膜脱离属于继发性,常因切口渗漏、炎症所致。③瞳孔阻滞。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如果虹膜渗出或与人工晶体发生粘连,同时未进行虹膜周边切除或切除口不通畅时,可发生瞳孔阻滞,此时,房水不能到达前房而积聚于后房内,引起眼压升高、浅前房。

  (2)持续角膜水肿(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人工晶体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原因可为:①术前已存在角膜内皮病变或已作过眼内手术,有明显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害;②手术中过度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和较长时间、较大量前房冲洗液的使用;③玻璃体、人工晶体与角膜接触、粘连或嵌顿于切口;④角膜与眼内组织粘连;⑤上皮植入和纤维内生;⑥后弹力层撕脱;⑦ 青光眼;⑧葡萄膜炎;⑨化学性损伤。

  (3)前房和玻璃体积血: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前房积血多发生于术后3~7天,积血大多数来源于切口被损伤的血管和虹膜血管,来源于睫状体血管者较少见。此种术后切口的出血多由于原来已收缩的血管重新张开或切口轻度移位导致脆弱的血管断裂。玻璃体积血常因糖尿病、视网膜裂孔或低眼压所致。玻璃体积血也可来源于睫状体或虹膜周边切除口。少量玻璃体积血沉于眼内下部,并不影响视力,因而很少引起注意,大量玻璃体积血可影响术后视力并可引起血影细胞性青光眼。

  (4)上皮植入前房:上皮植入前房分为虹膜珍珠肿、虹膜囊肿及上皮植入前房三种。以虹膜囊肿多见,上皮植入前房则最为严重。这是由于手术时结膜、角膜等处上皮细胞植入或内生而形成的上皮囊肿,患眼常伴有切口愈合不良、前房形成迟缓、虹膜和晶状体物质及玻璃体等嵌入切口。植入的上皮与虹膜或血管组织接触而增殖。上皮堵塞房角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4“烂牙根”入脑 引发脑脓肿

  “烂牙根”入脑导致脑脓肿

  长期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牙疼真的不是病吗?记者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牙病确实不以为然,疼的时候固然咬牙切齿,但是疼痛一过,只要还能吃饭,立马就把牙病抛到九霄云外。口腔疾病不仅使很多老年人深感失去牙齿而无法咀嚼的痛苦,其致病菌还可以引起或加重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关节病及并发症,严重危害全身健康。同时,它还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事实上,口腔亚健康已成为身体亚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

  “不肯拔烂牙,其病毒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部,从而导致脑脓肿!”几年前她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例,患者经常患牙痛,但是每次到口腔科看病,医生劝他拔牙,他都很紧张,害怕拔牙太痛,只是吃点止痛药了事。后来,这位患者要参加一个重要考试,考前比较紧张,出现了血压升高、头晕发烧症状,到医院没多久就昏迷不醒。一开始医生以为是压力大引起了高血压,给他做了降压处理。但奇怪的是,血压降了患者仍未好转。之后,医生对他进行抽血检查,发现患了“菌血症”——也就是败血症的前期症状。与此同时,患者脑部ct发现颅内有一块“不明物体”。进行开颅手术后,医生才恍然大悟,其脑部“不明物体”根本不是之前怀疑的肿瘤,而是感染引发的脓肿。到底是什么引发感染呢?经过专家会诊,一致确认祸根原来就是患者屡次都不肯拔掉的“烂牙根”。

5脑脓肿的表现有哪些

  ①急性脑炎期,细菌进入脑白质,病灶区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许多小液化灶、病灶周边水肿。若病灶靠近脑浅表处,则有脑膜炎反应。此期病人出现全身急性感染中毒症状,如高热头痛、呕吐、嗜睡、全身乏力,颈部抵抗。末梢血中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病程1~2周。用抗生素后全身症状很快缓解。隐源性脑脓肿可无全身中毒症状。

  ②化脓阶段,此时软化坏死炎性灶形成脓液,许多坏死化脓灶逐渐融合成脓腔,脓腔逐渐增大,有时脓腔间仍有间隔成为多房脓腔。脓腔周围有不规则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形成一薄层包膜,但与邻近脑水肿组织和神经胶质增生带尚无明显界限。此时病人全身感染症状好转或消失,此阶段可称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可以数天到数月。

  ③包膜形成阶段;脓腔壁的肉芽组织和神经胶质细胞纤维化而形成一个坚韧的包膜。包膜形成的快慢与病原体种类和毒性、机体抵抗力、抗生素使用有关。脑脓肿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单发多房或多发。包膜一般于2~3周内初步形成,完整包膜形成需4~8周。随包膜的逐渐形成和脓腔的增大,颅内压逐渐升高。局灶症状也相继出现。病情发展快者易出现脑疝。颞叶脓肿容易发生颞叶钩回疝(小脑幕切迹疝),小脑脓肿易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枕大孔疝)。此时病人突然昏迷,病灶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呼吸浅表,减缓或停止,脉搏迟缓,血压上升后下降。另一种是脑脓肿破裂。见于邻近脑室的和脑浅表处的脓肿,当脓腔压力增大或腔壁较薄时(常在全身用力、腰穿快速或大量放液或脑室造影)突然破入同侧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急性化脓性脑室炎或脑膜炎。病人突然高热、昏迷、抽搐、末梢血和脑脊液粒细胞剧增。死亡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