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育儿

二胎妈妈育儿有话说 这3错不信你没犯过

作为一个拥有俩宝的妈妈,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也是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如今照顾二宝总算得心应手了。为此我常沾沾自喜,也用这些育儿经验帮助了不少身边的妈妈们,并赢得了她们的拥护,哈哈,很自豪哦。分享是一种美德,现在我给大家唠唠我感触最深也是各位妈妈最易犯的3大错。来看看吧。

目录 育儿之时这些“不要”要谨记 二胎妈妈育儿有话说这3错不信你没犯过 专家谈育儿:怎么可以让孩子拥有自信 别做糊涂妈这几种育儿误区要知道 六个返璞归真育儿理念

1育儿之时这些“不要”要谨记

  一、父母教育孩子须知

  1.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父母教育孩子,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应该多给自己一点自由,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否则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那么以后孩子就会比较难适应新的环境。

  2.不要过于严厉批评指责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地进行批评指责。被适当表扬着长大的孩子,身心健康比经常被批评指责长大的孩子要好得多 ,所以作为家长的,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那么平时就不要经常对孩子过度严厉批评指责。

  3.不要为了孩子失去自我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要为了孩子就完全失去自我,不可以让自己没有爱好、没有时间、没有自由,这样反而会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一份埋怨。

  4.不要让孩子经常看电视

  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经常看电视。现在好多的孩子都喜欢整天看电视或者玩电子产品,但是这样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一方面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另一方面孩子就会渐渐失去活力,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5.不要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

  父母教育孩子,就不要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帮忙做家务是应该的,而且多让孩子做家务,不仅可以使亲子感情变得很好,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他从小就养成了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二、父母教育孩子禁忌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过度溺爱,也不能对他要求过高,平时要注意多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在家里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搞定,多鼓励自己动手动脑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2二胎妈妈育儿有话说这3错不信你没犯过

  1.多穿衣服不感冒

  出于一番慈母心,在大宝小的时候,一旦天气变冷,我便会给他穿很多,晚上被子也会加厚。但是事实上事与愿违,妞常常感冒。为此我专门询问过医生,医生说这种预防方法其实并不科学。

  事实上,虽然小孩子自体温调节功能弱,但也不能过度保护,否则机体耐受力得不到锻炼,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再来,孩子一直在高温的环境中,若没有及时补水,不一会儿会出现发热、脱水等情况。所以说保暖有必要,但千万不要过度,切记别捂得太多,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就好啦~

  2.勤洗澡损伤皮肤

  小孩子的肌肤无比娇嫩,吹弹可破。妞刚出生的那会儿,我想着她又不出门,身上不脏就没有必要老是给她洗澡,主要我也担心洗得太频繁伤害她的皮肤。后来,带宝宝体检时,医生说:“这娃身体怎么脏脏的?”当时我就脸红了......

  医生告诉我,宝宝特别是新生儿皮肤柔嫩,但是其防御能力较差,奈何新陈代谢又快。若是不经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的话,排泄物等脏东西会刺激宝宝皮肤,容易使皮肤发生感染。所以各位妈妈别舍不得给孩子洗澡,其实新生儿出生第2天就可以洗澡了,之后如果有条件最好每天或隔一天洗1次澡。当然若是天气寒冷,每周1—2次就可以了。有几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水温要适中,洗澡前别喝水,还有动作要又快有轻柔,大家伙好好练练,最好争取10分钟以内就搞定,不然小心孩子就会不耐烦哦~

  3.发烧就往医院跑

  妞是6个月断的奶,那时是初秋,因为她之前从来没有生过病,我一发现她发热就慌了,立马带她去医院。待我终于带她见到医生,医生给了一句没有大问题,只要做好物理降温就好,连药都没开。相当于白跑一趟。

  这应该是不少妈妈都曾犯过的错。实际上,孩子发烧腋下温度没有到38.5°不用去医院。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也别急着给孩子吃退烧药。最安全的做法是进行合理的物理降温,比如温水擦身,重点擦拭头面部、颈部、手臂和小腿等部位。至于冰块、酒精要慎用,因为这两样刺激性太大,会让孩子很不舒服。退热贴也很好用,我给妞用的是兵兵退热贴,因为它的含水量高达80%,水分的汽化可以带走热量,用起来很方便。

3专家谈育儿:怎么可以让孩子拥有自信

  给予无私的爱

  首先要给孩子浓郁的父爱、母爱,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下成长,做孩子坚实的后盾。让孩子享受生活,享受快乐。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都爱他,给他一个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

  不强迫孩子做事

  不要把大人的想法或者想做的事,强压到小小的孩子身上。大人感兴趣的不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没有必要强迫他去做。要鼓励孩子去做事,做孩子擅长的事,扬长避短孩子越做越好越来越自信。

  尊重孩子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维的,只是他会用小孩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但是这是他人生中必经之路。我们要尊重孩子,不要在孩子做的不出色的时候,就一味的批评,让孩子丧失信心,甚至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就是不好,要鼓励他帮助他进步。

  赞赏孩子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美言,孩子同我们大人一样在做的好时需要被认可。当孩子成绩优异时我们要说你真棒,孩子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分失败的孩子,哪里还有自信而言。

  信任孩子

  当孩子提出很想做什么事情时,不要一味的拒绝,要支持孩子,相信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你若一再的否定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自信及独立性会被你亲手扼杀。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又足够的信心,孩子才会因为得到你的信赖更加自信。

4别做糊涂妈这几种育儿误区要知道

  育儿误区1、宝宝红屁屁时赶紧涂护臀膏

  小宝宝红屁屁是经常会发生的,由于小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而私处又是不经常通风的,粪便和尿液会损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导致宝宝臀部出现尿布疹。很多新妈妈把护臀膏当作是尿布疹的救命稻草,其实,当宝宝出现了尿布疹之后,这时使用护臀膏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护臀膏的作用在于预防宝宝红屁股,而没有治疗作用。

  宝宝出现红屁屁之后,可以先不要使用护臀膏了,小屁屁此时最需要的是通风干爽,不要让宝宝的臀部继续潮湿、不透气,红屁屁就会有所缓解。妈妈们也可以适当在宝宝的屁股上涂点茶油,清热解毒,缓解宝宝的不适,但最主要的是要通风,保持屁屁干爽。

  育儿误区2、发烧就用酒精搓

  宝宝发烧头热就用酒精搓额头和身体,这是非常传统的给宝宝物理退烧的方法,很多老一辈的奶奶姥姥会这样给孩子退烧,这样真的对吗?妈妈们千万别犯傻,这是坚决不行的。婴幼儿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对于涂抹在宝宝皮肤表面的酒精,其实是有着非常强的吸收和渗透的能力,如果酒精涂抹的很多,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酒精中毒的危险,后果非常可怕。

  当宝宝发烧时,比较科学的物理降温方法是减少衣被包裹,帮助宝宝的身体散热,在宝宝不哭不闹的情况下,可以给宝宝用温水来擦浴,同时,让宝宝多喝水,避免身体脱水。其实,宝宝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吃奶也正常、玩耍也正常,不哭也不闹,那么,家长可以进行观察,这说明宝宝问题不大,多数情况是可以自愈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使用酒精给宝宝的身体降温。

  育儿误区3、宝宝长痱子立刻扑爽身粉

  每年的夏天,天气炎热,宝宝都会被痱子所纠缠,宝宝的皮肤娇嫩,如果长时间被汗水浸透,皮肤自然就容易长出痱子,而许多的家长在宝宝长出痱子之后都会第一时间来给宝宝扑爽身粉,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做法。先不说大多数的爽身粉当中都含有滑石粉,家长们在给宝宝扑爽身粉的时候,爽身粉的细微小颗粒多多少少都会进入到宝宝的肺部,经常使用会损伤宝宝肺部的健康。预防宝宝长痱子,应及时给宝宝擦掉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尽量给宝宝穿纯棉透气的衣服。

5六个返璞归真育儿理念

  返璞归真理念1:不要完全抛弃布尿布。

  小叶子一出生,妈咪就天天给她用纸尿裤,觉得纸尿裤吸水功能特别强,能及时吸收宝贝的尿液,避免屁屁发红。可没想到小叶子每天尿便特别多,甚至一天能达到20多次。妈咪不停地给她换纸尿裤,一天下来得用好多片,这下子又觉得有点吃不消了。心想就这样用下去,家里的开销也太大了。为了节省开支,她想用传统的布尿布替代一部分,但布尿布容易使宝贝屁屁"受委屈",而且用起来也不方便,心里迟迟疑疑,不知该怎么办好。

  专家透析:如果受经济条件影响,或者宝贝对纸尿裤过敏,也可以考虑采用布尿布。传统的布尿布并非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它有很多优点也是纸尿裤不能完全替代的。首先,布尿布是棉布制品,不容易使小宝贝稚嫩的皮肤过敏;而且可以反复利用,这样就很经济实用,很适合刚出生的宝贝,因为他们在这一时期使用量特别大;使用布尿布还可以促使父母重视训练孩子排便的习惯。研究显示,及早训练排便习惯有利于婴幼儿大脑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通,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大脑的活动和发育。

  纸尿裤和布尿布各有千秋,没有必要因为青睐纸尿裤而把传统的布尿布完全抛弃。聪明妈咪的做法是,把纸尿布和布尿布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夜里为了小宝贝睡得安稳,或带宝贝外出的时候使用纸尿裤,白天居家有人照顾时,因为能够及时为宝贝更换尿布,可以考虑使用布尿布。

  返璞归真理念2:自制玩具促进宝贝智能发展。

  2岁的果果,家里就像是个玩具"宫"。从可爱的毛绒玩具、拼图、积木,到遥控汽车、学习机,玩具几乎可以堆满她的房间,其中以益智玩具占到了大多数。瞧,这个有着卡通设计的学习机,就是妈咪在果果2岁生日时买给她的。为的是让果果在玩的同时,可以通过学习机的程序学习一些字词、算数、英语等知识。

  虽然家里的玩具很多,还时常会有新玩具加入到这个大家族中,但果果似乎对哪样玩具的兴趣都不高。有的玩几下就不玩了,有的甚至连玩都没玩就被打入了"冷宫"。而令妈咪不解的是,果果却对幼儿园老师用牛奶盒自制的嘴巴可以活动的小马爱不释手。

  专家透析:以前,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孩子的玩具大多是家长、孩子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动手制作的,形式简单,玩法多样,不受限制。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玩具的种类也在不断地翻新增加,设计巧妙、功能众多的益智玩具更是层出不穷。琳琅满目的玩具,让孩子和家长都有些应接不暇。只要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或是孩子想要的玩具,家长都会尽可能买,但效果往往没有想像中的好。

  虽然现在的玩具功能、形式多了,但现成的玩具在玩法、功能、以及它的复杂程度上都有一个范围限制,重复性较强。相对而言,以前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的玩具,玩法、形式更为灵活、多样,让孩子自己动手的空间相对更大。这样的自制玩具可以促进孩子的想像力,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对于经过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也是玩劲十足,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所以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些自创玩具。返璞归真理念3:用手抓饭吃好处多多。

  1岁的小多多生来胃口就很好,不像有些孩子总是不爱吃饭,让妈咪犯愁。但他也有一个毛病让妈咪挺烦恼,就是他总爱用小手抓饭吃。你看他用小手抓饭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真好玩,可妈咪却觉得这样既不卫生也不文明,经常去制止他。小多多不知是不长记性,还是酷爱这种吃饭的方式,总是改不了。妈咪挺生气,也挺担心,实在是没辙了,只好采取"武力"解决的方法——打小手板。这招倒是挺管用,小多多不再用小手抓饭吃了,可他的胃口却大不如前了。妈咪只好绞尽脑汁为他做各种有吸引力的美食,可小多多还是挑三拣四不领情。

  专家透析:其实,妈咪没有必要这样硬性制止孩子抓饭吃。抓饭吃对孩子有诸多益处。要是不恰当地制止,反而带来很多负性作用,挑食便是其中的一种。为什么现在挑食的孩子那么多,而过去挑食的孩子少?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的父母不是特别地限制孩子抓饭吃。

  研究表明,1岁左右的婴儿正处在学习自己吃饭的时期,学吃饭实质上也是一种兴趣的培养,这和看书、玩耍没有什么两样。从科学角度来说,在人类的食谱里根本就没有宝贝不喜欢吃的食物。宝贝对食物感兴趣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他与食物接触的频率,而不是食物的种类。只有反复接触,才能使婴儿对食物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有好感,以致将来不容易养成挑食的习惯。

  另外,用手抓吃食物带来的愉悦感,也会使婴儿更喜欢学会自己动手进食,并增强进食的自信心,促进食欲,还可促进孩子手指的灵活性,促进肌肉发育。如果父母担心不卫生,只要注意将宝贝的小手洗干净,就可以让他尽情地"玩"食物。待孩子逐渐长大,手指肌肉发育到一定程度,可以很好地拿筷子、刀叉,他们就会不再用手抓饭吃了,所以没有必要担心孩子养成用手抓饭吃的不文明习惯。返璞归真理念4:过度呵护要不得。

  3岁的小芮芮真是全家人的心肝宝贝。爸爸妈妈对她百般呵护,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生活条件差,受了很多委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定不能让宝贝再受屈。祖父母更是对芮芮疼爱有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平时经常给她买各种儿童营养品,就怕她营养不良;外面有一点风就不敢让她出去玩,即使出去也得遮得严严实实,就怕她感冒;也不敢让她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运动,生怕一不小心摔了碰了......

  没想到,被如此精心呵护的小芮芮却一点都"不领情",动不动就生病,三天两头上医院,感冒发烧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反复检查也没查出有什么大病,但小芮芮没像家人期望的那样长得结结实实,反而又瘦又小,使全家人都感到很困惑:为什么百般呵护,孩子的身体却这样差呢?

  专家透析:调查表明,因感冒咳嗽,每周去医院看一两次病的宝贝在儿科门诊司空见惯;发生呼吸道过敏的哮喘病儿,比前10年增多了两倍;几乎每5个孩子里,便有一个肥胖儿,尤其是高收入家庭;便秘的孩子比比皆是,还出现了新的"营养不良"的病儿,即不是由于摄取营养不足所致,而是因为偏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营养摄取不均衡造成。

  据统计,6岁以下的孩子中大约有1/3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标准。对此,有人做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即形容现今孩子们的免疫系统,正在舒适和安逸的生活中"安乐死"。另外,一些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同时还新添了不少的"现代富裕病",如性早熟、肥胖病等。由此,一些门诊在医院应运而生,如"易感门诊"、"哮喘儿门诊"、"小儿肥胖门诊"等。

  在过去的年代,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加之物质匮乏,孩子们不可能得到父母太多的呵护,但是他们却身体很结实,很少闹病。而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的体质却越来越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都是由于父母呵护得太精细了!

  如今,夏天天热时家里有空调,使宝贝失去了出汗的机会;冬天生怕冷,不让宝贝到户外接触冷空气;一活动生怕宝贝摔着、碰着,给予他们各种限制;饮食上只注重给他们吃精细食物等。殊不知,这样悉心的呵护不仅不能让宝贝强壮身体,反而会给宝贝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如宝贝的免疫系统因接受不到冷热的刺激,不能对天气变化应激而变,由此一遇天气变化,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引发支气管黏膜过敏,诱发哮喘;由于宝贝活动量和活动机会减少,致使宝贝体重超重;精细食物则喂养出新时代的"营养不良儿"。如此,现代的孩子们成了"温室里娇嫩的花朵",变得弱不禁风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养育宝贝不能过度呵护,而应该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沐浴阳光,感受风霜雪雨的变化,多吃五谷杂粮,多到户外活动,在摔打中让宝贝长得健康又结实。

  返璞归真理念5:长辈带孩子也有益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育儿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又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现状,使年轻父母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然而,在西方,一股返璞归真的风气正在盛行,一些我们正在学习、应用的育儿理念,却被颠覆,人们好像又回到了传统社会,孩子可以不再独自入睡、拒绝使用纸尿裤、鼓励父母多抱孩子等等。这是因为,人们发现一些传统的育儿理念更能给予孩子心灵的慰藉。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许最好的办法还是"取长补短",更多地结合我们自己的传统和现实,抚育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

  海蓉35岁时才做了妈咪。生了宝贝后,她就辞职在家,决定孩子完全由自己带。尽管爸爸妈妈多次要求给她带孩子,以便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继续留在职场上。虽然海蓉并不想因为孩子影响工作,但也不想让爸爸妈妈来。因为她觉得长辈来了肯定会介入她的育儿生活,而她并不信服爸爸妈妈当时养育他们兄弟姐妹的那一套。她确信,父母来带孩子肯定不如自己带好,毕竟自己的育儿理念都是最新最科学的。

  眼见宝贝长到6个月了,海蓉带他去儿童保健科做生长发育测试。她觉得自己的宝贝各方面应该都发育得很超前,可没想到宝贝竟然不如邻家那个由农村来的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特别在语言和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方面比邻家宝贝差了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海蓉心里失落极了。

  专家透析:调查研究表明,除了母亲精心照顾以外,有长辈参与照顾的孩子智力发育的各个方面都要优于仅由母亲照顾的孩子。虽然年轻母亲照顾孩子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观念较新等,但有长辈参与照料的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并且老人有更丰富的看护孩子的经验,对待孩子也更有耐心,这些因素都对孩子的体格和智能发育有着较好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在语言发育和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方面。长辈带的婴儿除了睡眠以外很少独处,有很多机会与多人交流,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宝贝的语言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并且他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爱抚,要知道,爱抚犹如精神养分,有助于孩子智商与情商更好地发展。

  当然,老人带孩子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过分溺爱、过度呵护等。这种养育方式可能造成一些别的问题,比如造成孩子任性,很少得到运动机会而影响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等,但这些问题只要正确认识,恰当处理,就会避免这些负面作用,而有老人参与带孩子的益处却显而易见。

  返璞归真理念6:小宝贝与父母同睡益处多。

  辛辛是一个十分崇尚西方生活理念的人。西方人习惯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立睡觉,她很欣赏这一点。她觉得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起点,这样才能使孩子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她刚刚怀孕就开始为还未出生的宝贝准备房间和小床,打算宝贝一出生就让他独自睡觉。看到她那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丈夫却不以为然: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跟父母同睡,现在独立性不也很强吗?

  专家透析:近年来,受西方让孩子独睡这种观念的影响,一时间,很多家庭都给孩子准备了独立的房间和小床。确实,中国传统的让孩子和父母同睡的做法确实有很多不妥之处,因为这样容易使父母在睡眠中不小心把身体压在孩子身上,或是大人的被褥堵住孩子的口鼻,导致窒息事故发生。

  虽然让孩子独睡可以避免这样的窒息事故发生,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而定。由于较小的孩子都特别依恋父母,睡在父母身边会使他们更容易入睡,睡得更踏实,不容易出现夜惊、夜啼等睡眠问题,这很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同时,当孩子有什么异常情况时,父母可以及时发现,而且也特别方便父母照料孩子,如给孩子换尿布,盖被子等。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减少婴儿因睡眠姿势不当而导致的窒息发生率。如果在孩子较小的时候非要让他独睡,会造成他们的心里缺乏安全感和不满足感,容易使孩子养成咬被角、吮手指等难以纠正的不良习惯或恋物癖,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然而,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因此再也离不开自己,不肯去独睡,其实,这只是暂时的。国外研究表明,小时候被允许随意睡到家庭大床上去的孩子从长远观点看会变得更有信心,更有独立性。当他们做好准备后,他们就会进入独立阶段。当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说3岁以后,就要尽量培养他独自睡觉的习惯了。在这期间,他们可能会因为情绪紧张或者其他原因还不时地要求和父母一同睡,这种需求延续的时间可能要比我们预期的稍微长一些,但最终会过去。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它只可能稍稍改变方向,但却不会消失,也不可能完全被忘掉,以后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