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康复医学科 >骨科术后康复

骨折康复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骨折,说,伤筋动骨得一百天,可见,这样的伤害对人体是有多大的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家里有骨折患者的话,那么,在你们护理的时候,一定要避开以下的一些康复误区。

目录 骨折的基本康复治疗 骨折康复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骨折患者康复避免4个膳食误区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怎么做 骨折后该如何科学护理

1骨折的基本康复治疗

  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长期的外固定制动会产生很多的问题,造成了两者之间在康复治疗中完全不同的病情需要。因此,在论及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问题时,就有必要将两者分开来讨论。当然,实际上还存在第三种情况,即手术治疗而不能达到足够稳定的内固定,手术后仍需要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临床医生、康复医生以及病人本人之间充分的交流沟通,根据骨折的性质和类型,以及内固定的情况来决定外固定的长短,在据此灵活制定康复治疗的方案。

  骨折后康复治疗一般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也称愈合期

  骨折或脱位等急性损伤经骨科处理后2一3天,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和疼痛减轻,无其他不宜活动的情况,一般情况即应开始康复治疗。

  (一)第一期康复治疗的基本作用

  1.骨折经过复位、固定等处理后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时一月至数月,这期间肢体被迫制动,缺少应力刺激。而一定的应力刺激能活跃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是维持组织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定的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折愈合。应力刺激包括对肌腿与韧带的牵拉作用和重力作用。

  2.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是促进肌肉生理作用的最佳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因肢体被迫制动而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肉萎缩。故必须尽早使伤区肌肉开始适当的训练。

  3.维持伤区邻近关节的适当运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关节挛缩。关节运动并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和减轻因长期制动所引起的废用性关节挛缩、关节软骨萎缩变性、关节腔变窄、滑液量减少与关节内粘连。在运动间歇期,要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

  4.骨折与脱位往往同时损伤肌肉、韧带、关节、血管、神经、淋巴、结缔组织和皮肤等软组织,产生局部血肿,局部血肿压迫使肌肉收缩受到影响,甚至会发生肌肉反射性痉挛;局部血肿压迫使静脉与淋巴回流障碍,静脉淤血,液体大量渗出,形成粘连。若肌被膜与肌纤维粘连,会严重影响肌肉收缩与伸展功能。局部血肿压力继续增高时,会影响动脉血供,使骨折愈合迟缓。康复治疗促进血肿及渗液的吸收,维持邻近肌肉或肌肉的活动幅度,预防和减轻粘连。

  5.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从而防止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改善病人情绪,维持全身健康。

  (二)运动疗法

  第一期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是运动疗法。

  1.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所有活动轴位上的运动,主要是主动运动,必要时进行辅助运动,争取逐步达到正常活动度。上肢应特别注意保持肩关节外展、外旋和掌指关节屈曲与拇外展的正常活动度。下肢应特别重视踝背屈的运动度,防止关节挛缩、足下垂,中老年人关节挛缩倾向大,更应特别注意。

  2.在被固定的区域,当骨折端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即可开始有节奏的肌肉等长练习,以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萎缩。主动的肌肉收缩能使肌腹和肌键向近端滑移是防止与减轻粘连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部分做按摩,有利于退肿,预防和减轻粘连。

  3.用中医夹板做局部固定时,伤后1一2周,肿胀消退,无明显疼痛时即可开始在夹板允许的范围内做伤区关节小幅度的、不引起疼痛的主动运动,再逐步扩大活动幅度及用力程度。进行时必须注意避免做与骨折移位方向一致的运动,防止骨折端重新移位。例如,肱骨外科颈骨折外展型禁忌肩外展的主动运动;内收型禁忌肩内收的主动运动,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禁忌主动伸肘运动;屈曲型禁忌主动屈肘运动。挠骨下端骨折时远端向背侧移位的柯雷氏(Colles)骨折,须禁忌腕背伸及挠侧屈等主动运动,这些动作要待骨折基本愈合后再开始练习。每次练习重复次数宜少,可每日进行数次。

  4.当骨折涉及关节面时,于固定2-3周后,即应每日取下外固定物,做受累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固定,每日1-2次。开始时幅度不宜过大,重复次数也宜较少,以后再逐渐增大运动幅度和用力程度,并逐步增加重复次数。

  不负重的关节主动运动使关节软骨面受到轻柔的挤压与摩擦,是一种良好的生理刺激,可促进关节软骨面的修复,并使之更合乎生理状态,并有可能使关节面上修复的结缔组织向软骨分化,形成新的关节软骨。受损的关节面在愈合过程中静休不动,缺少应力刺激,则由骨痂覆盖关节面,使关节面上出现粗糙不平的新生骨痂,成为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病理因素。受损关节的主动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关节内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滑液分泌与流动,防止关节内粘连形成。

  5.为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水平。要使未受伤肢体保持正常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临床医师在作临床处理如固定和包扎时,就应考虑到不要对可允许活动的肢体设置运动障碍,例如不恰当地扩大外固定范围;手或前臂损伤,持续地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肢悬吊于胸前时,应一日数次将患肢离开悬吊带做肩与肘的主动运动。应在病情允许时尽早起床活动,并做全身保健体操。必须卧床的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要做卧位保健体操。

  保健体操:是徒手进行的全身体操,以健身为目的,多在早晨起床后进行。目的要消除残余的睡眠抑制,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全身各大系统的生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情绪和养成遵守生活制度的良好习惯,让生物钟正常运行。

  保健体操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准备姿势,有卧位、坐位和站立位,如下肢损伤者多选卧或坐位,上肢损伤的患者则应及早采用站立位,而脊柱损伤者早期均用卧位。保健体操内容应包括深呼吸、腹背肌和躯干练习,以及未受伤肢体的各关节的全幅度运动和主要肌群的用力收缩。患肢及其附近要保持安静。

  (三)物理治疗

  1.愈合期物理治疗的目的

  (l)消除淤血,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疤痕粘连。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跃细胞代谢,促进骨折愈合。在骨折与脱位骨科处理后,经过24一48小时可开始物理治疗。

  2.常用方法

  (l)光疗法:目的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局部渗液和代谢产物的吸收,活跃细胞代谢,促进组织再生,有助于骨痴形成。常用的有红外线、白炽灯、紫外线等。

  (2)直流电离子导人治疗法:可提高局部钙、磷浓度,促进骨折愈合。

  (3)透热疗法:能使深部组织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跃细胞代谢,消炎、退肿,有助于骨痴形成。可选用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电疗法。

  (4)超声波:每平方厘米小于0.1瓦的小剂量超声波有助于骨痂形成。但骨髓未封闭的小儿忌用。

2骨折康复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1、骨折康复常见误区及不良后果

  误区:按摩或热疗可以止痛化瘀

  后果:引起肿胀

  对于急性外伤或手术后的病人,许多亲朋好友会在局部进行按摩或做些热敷,误认为这样可活血化瘀止痛。但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病人受伤处异常肿胀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影响疗效。

  专家认为,事实上,一般受伤后24小时内,较大手术后72小时内,是不宜在创伤局部按摩和热疗的。因为此期是急性炎症水肿期,创伤局部揉按和热疗不利组织修复,会影响下一步的治疗。在急性创伤后应立即制动,做些冰敷,送到医院,由医生予以专业的处置,如冷疗、患肢抬高,结合表浅轻柔的淋巴按摩等。

  误区:石膏固定应当不动

  后果:带来功能减退

  骨折患者的初期重要治疗步骤是固定以利于骨痂生长,石膏固定是常用的外固定方式。许多人误认为石膏固定就是不能动。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黄华扬提醒患者,由于长期制动,也可带来诸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血栓等并发症。

  因此,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好后,一定要多运动肢体跨关节远端,例如,手臂骨折,可以采用“握拳—松手—握拳”的方法活动。对于获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患处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

  误区:骨折病人最好长期卧床

  后果:导致血栓,甚至有致死风险

  “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需卧床静养”是句老话,也是人们对骨折问题最大的误区。“骨折或手术后是需要相对制动的,但不等于人们误认为的完全不动。”专家认为,尤其是年老体弱的骨折患者,往往因体弱更加缺乏运动,这都可导致一系列的卧床并发症。

  专家指出,卧床并发症很多。心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等内脏系统疾病,血栓、泌尿系感染、结石等循环系统疾病,食欲下降、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都是常见的并发症。另外还可能导致压疮、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无力,引起体质虚弱、痛阈下降、情绪低落等,从而影响恢复。

  专家告诫骨折患者,在这些并发症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致死率也高,早期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是预防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医学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对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骨折或手术后,应遵从骨科医生或康复医生的专业意见,在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运动和治疗。

  2、骨科术后,康复治疗好处多

  “对于骨折来说,康复治疗是手术的延续,术后要结合科学的康复治疗才能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康复专家认为,截瘫、四肢瘫、椎间盘突出、腰腿痛、颈椎病,以及骨关节病、运动创伤、骨折、截肢、手外伤等病患患者一般都需要骨科康复服务。

  专家介绍说,骨科术后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康复干预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应该从术前功能评估时就开始介入,且几乎每个病种都应逐渐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不过,专家提醒道,因为康复手段多而复杂,专业性较强,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对于不同手术情况和个体,宜采用的康复措施也不一样。所以,适用哪种康复方法以及具体如何实施,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专业康复师或骨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康复训练、理疗、专业支具的定制和使用等。其中康复训练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包括肢位摆放、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增强、关节松动、平衡与本体觉、关节稳定性、感觉运动的协调性、呼吸运动、淋巴按摩、医疗体操等。理疗包括祖国医学传统的针灸、中药外敷,以及各种声、光、电、冷热等物理因子治疗。

  不同康复治疗作用功效各有差异

  1.康复训练综合作用:改善病人情绪,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功能,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2.主动肌肉收缩能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肌肉收缩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与骨骼,促进骨愈合,防止骨脱钙;被动肌肉收缩运动,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利于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3.合理进行被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其缩短;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关节内粘连;并能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减轻水肿与粘连。

  4.骨科常用理疗具有促进炎症消退、吸收的作用,还能刺激神经肌肉兴奋,促使功能恢复,此外还有镇痛、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等作用。

  5.支具是现代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包括①稳定与支撑;②固定;③保护;④助动;⑤预防矫正畸形; ⑥承重。

  6.针灸和中医中药具有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等作用,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修复、改善各种不适症状。

3骨折患者康复避免4个膳食误区

  误区1:大补骨头汤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应当多吃骨头,这样可使骨折早期愈合,这倒是契合了中国人“吃什么补什么”的普遍认知。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骨折患者多吃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的时间推迟。因为受损后,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髓、骨膜的作用,而骨髓、骨膜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若骨折后过多地吃排骨、喝骨头汤,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不过,新鲜的排骨及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因而骨折病人可适当少吃一些。

  误区2:盲目大量补钙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事实上这是多数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骨折病人并不缺钙,即使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也不能乱补,保持中等的钙摄入即可。对于骨折患者,首先要度过的是骨痂形成期,骨痂的过度钙化将影响愈后的功能,并且增加钙的摄入量也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来说,过度补钙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其实,骨折病人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的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的愈合。

  误区3:以为饮酒可以活血

  骨折后大量饮酒活血或者专门喝一些据说有壮骨作用的药酒,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其实这是错误的。酒类含有酒精,骨折后喝大量酒,能损害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其丧失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能力。酒精还能影响药物对骨骼的修复作用,对骨折的愈合不利。

  误区4:饮水量不足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盆骨及下肢骨折的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的次数。这么做虽然小便次数会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随之产生。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的骨折病人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少喝水。

4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怎么做

  骨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骨折的治疗恢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所以骨折后的康复锻炼对于身体恢复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康复锻炼并不是通用的,由于骨折病人的个体差异,恢复情况不同、恢复时间不同都可能使骨折的康复训练各不相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来看骨折的康复锻炼各有哪些?

  由于明显的症状区别,我们将骨折的愈合时间分为了以下四个时间段。

  骨折后l~2周

  此时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此期骨折的康复训练,原则上除了骨折处上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

  骨折后2~5周

  这个时间段是非常重要的,骨折的康复训练也应该有所改变。这个时期是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除继续做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在病情允许时,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此外,可配合理疗以达到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骨折后5~6周

  骨折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较显著的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最好于固定2周左右就开始关节面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以固定。这样,通过关节软骨面间的互相挤压和磨擦,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并使其有较好的塑形,同时,可以防止关节内粘连形成。

  骨折6周以后

  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大多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恢复期进行康复的同时可配合理疗及步态训练等。

  以上就是骨折治疗各个时期的骨折的康复训练,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一下,特别提醒大家,有个词语形容骨折叫“伤筋动骨”,千万大意不得,要避免不合适的康复训练,以免加重对身体的损害。

5骨折后该如何科学护理

  1、便秘或二便失禁的预防和护理

  做好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多食水果、蔬菜、豆类、肉、鱼等,忌辛、辣、煎、炸食物,嘱多饮水,蜂蜜、糖水,多吃香蕉以防止便秘。已发生便秘者,可使用开塞露塞肛,必要时戴手套挖出干结粪便,以解除病人的痛苦,防止粪便中毒。大便失禁时可服收敛剂,并保持肛门皮肤清洁。

  2、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

  为了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避免关节僵硬,早期协助患者进行上肢、下肢、股四头肌有节奏地收缩与放松活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按摩时手法应轻柔、缓慢。晚期则鼓励患者进行撑臂,伸、屈膝关节等方面的功能锻炼。

  每日不定期活动数次,每次10分钟,被动活动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准,以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与时间,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步适应,达到恢复生理功能的目的。

  因病人不能在医院完全康复,所以出院时应做好各方面指导,以便在出院后能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最大的功能恢复。

  3、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颈椎损伤部位因出血、水肿压迫脊髓或脊髓横断,使肋间肌等呼吸肌麻痹,不能主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因此,我们对截瘫病人要做好思想工作,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如吹气球),按腹咳嗽,辅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用吸引器吸出,并协助病人作扩胸运动,每2h给予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时注意力度,这样就能起到扩张肺的作用;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对病人家属进行口腔卫生宣传,使他们重视口腔清洁,每次用餐后给予漱口,早晚为病人做口腔护理(一般用 0.2%甲硝唑溶液清洗后,口唇涂上石蜡油,以防止嘴唇干裂)。冬天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体位护理和体温监测

  保持头、颈、肩一致性活动,防止颈椎错位。翻身时要一个人固定头部,一个人搬动躯干,并注意颅骨牵引,防止滑脱,保持牵引绳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床头抬高15°~30°。颅骨牵引钢针口处滴75%酒精4~5滴,每日更换敷料一次。由于脊髓损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全身交感神经支被切断,不能适应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出现高热,病人一旦出现高热,体温>;38.5℃(腋下),即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4℃冰生理盐水300ml低压灌肠,采取积极措施降温。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如何科学合理的护理骨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在此祝愿骨折患者通过专业的治疗,配合科学的护理,能够早日摆脱骨折,恢复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