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LAK细胞,全称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是一类在体外经过特定淋巴因子刺激后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它们在医学领域尤其是肿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LAK细胞首次由Grimm等人于1982年报道,通过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高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IL-2)在体外共同培养4-6天诱导而来。这些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多种对传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不敏感的肿瘤细胞。
LAK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释放细胞毒性分子如穿孔素和颗粒酶,这些分子可以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内部结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此外,LAK细胞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例如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以及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等。
LAK细胞的主要来源是外周血中的NK细胞和T细胞,它们在高剂量IL-2等细胞因子的诱导下转变为具有强大杀伤能力的LAK细胞。LAK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可以回输给患者,用于肿瘤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
临床应用方面,LAK细胞已在某些肿瘤治疗中显示出疗效。例如,1984年Rosenberg研究组首次应用IL-2与LAK协同治疗了25例肾细胞癌、黑素瘤、肺癌、结肠癌等肿瘤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IL-2用量大,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毒副反应,如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和多器官功能失调。
总的来说,LAK细胞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对于LAK细胞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和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