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表明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可以选用适量解热镇痛药物,但如体温超过40℃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发烧时需要吃退烧药吗?感冒发烧怎么办 ?一起来看下。
目录
1发烧多少度才要吃退烧药
要点1:高于38.5℃才需要吃药
38.5℃?没错,当腋下温度高于38.5℃才需要吃药哦。这里特意强调下是腋下温度哈,口腔温度、耳温和肛门温度就不是按这个算了。记住这个温度前,先要回顾下常识,腋下温度超过37.2℃才算发烧。和睦家药师冀连梅在其微博和文章中都曾提醒说,“腋下温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没必要用药。此时,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此外,有医师表示,如果超过38.5摄氏度,在吃退烧药的同时物理降温,能减少药物用量。但如果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使用退烧药2—3天仍不能控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如果体温降到38.5℃以下时,机体的自身免疫保护机制得到恢复,可通过物理降温措施调节。此时停药还可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损伤。
要点2:普通发热只用一种
不管你有多想快点好,也别轻易把两种退烧药一起吃。为什么?因为他们基本都是一样一样的啊。目前,常用的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几乎都属于一类--非甾体抗炎类。而这一类里有两种最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仔细看看感冒药的说明书基本就明白了,不管它叫泰诺林、必理通还是扑热息痛,他们其实都是“对乙酰氨基酚”。这样的话,不管你用哪种,本质上都是在用“对乙酰氨基酚”。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你同时还要吃感冒药就更需要好好看看说明书,很多的复方感冒药中也都有“对乙酰氨基酚”哦(如白加黑和日夜百服宁),真是会一不小心就吃过多了药的节奏。前面举得例子都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情况两个字概括:同上。
只有在高烧持续不退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进行“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药的交替使用。而这种情况最好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要点3:最多服3天
这是避免不良反应的又一原则。一方面,解热抗炎药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多用无益;另一方面,感冒引起的体温升高通常持续2—3天(也有说法是3-5天),如果超过3天,病情可能变得复杂,最好到医院就诊。
要点4:退烧药只是缓解症状
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这一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不是说退烧就是疾病好转哦。如果是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请及时看医生。
2感冒发烧怎么办
一、饮食应温和、清淡、好消化;忌生冷、油腻、酒肉、高蛋白及过甜、过咸食物;饮食七八分饱或暂时一两顿不吃饭。这可能与很多人的认识恰好相反,多数人觉得生病了,要吃“好的”,可是肉、蛋、奶等“有营养”的东西属于食物中的“补品”,而感冒发烧多是急性实证,要尽快宣通清泄,吃“好的”犹如“火上浇油”,会加重病情或使感冒复发。温和清淡好消化的饮食则利于减轻脾胃负担,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多排尿,既有利于防止发热伤津,又起到加快代谢、排出“毒素”的作用。
二、保持大便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通畅利于肺气宣降,尽快恢复正常。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用中药汤剂直肠滴注的方法一举两得,既能使中药通过肠道尽快吸收,又能使大便尽快排出。胃肠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肠道干净,再加上脾胃消化功能恢复可消除生痰之源,肺气清灵则感冒易愈。如没条件进行中药直肠滴注,可以绕脐顺时针揉腹数百下,也可起到通便作用。
三、刮痧拔罐、搓揉背部及手指肚。感冒时在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大椎穴之上)往下(至腰部),先刮痧,再拔罐(火罐最佳,其次为真空气罐),每次留罐15分钟,连续拔2~3次。无论风寒风热还是内热外寒型感冒,均可使用,尤其是对外感风寒(不出汗、头身痛、鼻塞、流清涕为特征),可起到立竿见影效果。对于孩子(10岁以下)不便拔罐的,可用手反复搓揉背部正中及手指头肚,至局部发热或潮湿有汗出。
四、用生姜10片(也可加一把艾叶)煮水泡脚或洗澡,至身热或微汗出,可祛散风寒、通畅经脉,又不至于加重咽痛等“上火”症状。
五、生姜3片、葱白3段(1段1寸,或带葱根),洗净煮水喝,起去风寒作用,用于没有嗓子疼的感冒。若有嗓子疼,则不用。
六、苏叶、薄荷、辛夷花各10g,去掉梗茎,缝入布袋中,置于帽内,正好戴在孩子头顶囟门处,适合3岁以下孩子,起祛风寒、通鼻窍的作用。
七、凡是孩子发烧,先摸额头和背部,看是否有汗出,若无汗,那一定是寒气闭表,要用发汗解表的方法祛风寒(以上三~六条均可应用)。家长应情绪稳定,切忌病急乱用药,不可随意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否则,家长心里舒服了,孩子身体遭殃了。
3发烧时需要吃退烧药吗
孩子感冒发烧38.5°C 以上就要吃退烧药,39°C以上就算高烧,要去医院,高烧会导致惊厥,惊厥对脑部有害。
如果你赞同上面任何一点,恭喜你,你和多数人一样是发烧恐惧症的患者。
发烧恐惧症(Fever Phobia)是美国的儿科医生巴顿·施密特(
Barton Schmitt)在1980年创造一个医学名词。
施密特对因为孩子发烧而来医院儿科就诊的81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对39°C以下的发烧很担心,52%的家长认为40°C以下的发烧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因此大多数家长在处理孩子发烧上措施非常激进,85%的家长在孩子体温到39°C时给孩子吃退烧药,68%的家长在孩子发烧到39.5°C时给孩子擦身降温。
施密特检索了一下文献,发现高烧只会引起热性痉挛和中暑这两种很罕见的反应。根据上述情况,他认为家长们对发烧普遍存在错误的认识,建议儿科接诊时要加强教育,消除发烧恐惧症。
时隔二十年之后,2001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一组儿科医生就发烧恐惧症对家长们再次进行调查。他们对带孩子来巴尔的摩市两家医院体检或看病的34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56%的家长对孩子发烧造成的潜在危害非常担心,44%的家长认为38.9°C是高烧。7%的家长认为如果不治疗的话,温度会升高到43.4°C以上。91%的家长认为发烧对身体有害,21%的家长认为会烧坏脑子,14%认为会死亡。52%的家长每小时测一次体温,25%的家长在孩子体温在37.8°C之下给孩子吃退烧药。85%的家长会把孩子叫醒,让孩子吃退烧药。超过一半家长让孩子吃超过剂量的退烧药。
74%的家长给孩子擦身退烧,24%的家长在孩子体温在37.8°C之下给孩子擦身退烧,18%的家长用酒精给孩子擦身。和20年前相比,更多的家长认为晕厥是发烧的严重后果,因此他们才频繁叫醒孩子,不断地给孩子擦身、吃退烧药。
20年之后,美国家长们的发烧恐惧症没有一点好转。其中56%的家长从医生那里获得有关发烧的知识的,表明在医护人员中发烧恐惧症患者在多数。这还是美国的情况,中国的绝大部分家长和医护人员都患有发烧恐惧症。
4按摩五穴位有效退烧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5教你走出退烧四大误区
误区一 通过“捂热”出汗退热
常听一些家长说:“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也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怕冷,因此要穿多点、盖多点,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热的家长也不少,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而且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宝宝长期在这种闷热的高热环境中,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正确做法: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二 发烧不能洗澡或发烧用冷水擦浴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话很容易着凉,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发烧的话,帮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帮助他降温了,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误区三 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吃药后没有马上见效时,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我们都是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在选用时,最好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也不能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误区四 孩子发高烧了也要等医生看了再处理
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或者不知道该给孩子用什么药,于是,孩子都已经烧得小脸蛋通红了也还是不给孩子积极降温,非要等到见了医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经发高烧了,在家不处理就直接抱过来医院,在诊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就应该积极先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的发生。
总之,孩子在发烧时,家长应该多点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只盯着体温数字,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还好,就不必太过于担心,但需要提醒的是,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自行抵御感染,一旦有发烧时,还是建议带去医院给医生看看,最好不要自己自行给孩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