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肝病

乙肝病人的饮食需注意

说到乙肝大家都会非常的害怕,因为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我们害怕被传染,甚至一些人是谈乙肝色变,那么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我们要如何安排饮食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说说乙肝大三阳患者的六大饮食禁忌。

目录 乙肝妈妈的忽视酿成的恶果 乙肝病人的饮食需注意 乙肝患者发生腹胀的原因 乙肝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乙肝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1乙肝妈妈的忽视酿成的恶果

  在生活中,很多人一听到乙肝就感觉恐惧,甚至一听说对方是乙肝携带者,连做朋友都疏远了,更别说谈恋爱了。“其实很多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像健康青年一样正常谈恋爱结婚。”郭文指出,早在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大规模注射了乙肝疫苗,应该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打过乙肝疫苗,而只要注射疫苗后体内表面抗体转阳性,即使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也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此外,乙肝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对身体的影响是可控的。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对身体几乎没有影响,仅需定期随访以防止发作。而即便是慢性肝炎,也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来达到病情的持续缓解或稳定控制。

  乙肝患者能结婚吗?这个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郭文提醒说,慢性乙型肝炎如果处于病变活动期间,即体内ALT/AST水平升高,这时应暂缓结婚,应等到病情稳定半年后再结婚。而在结婚之前,其配偶应检查乙肝二对半,乙肝表面抗体呈阴性者应注射乙肝疫苗,等到HBsAb呈阳性后再结婚。

2乙肝病人的饮食需注意

  一、饮食不宜过饱,切忌暴饮暴食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乙肝大三阳时肝细胞新陈代谢和修复时需要有营养和高质量的食物提供热能,但营养一定要适量平衡,饮食过量往往造成消化不良,必然加重胃、肠、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组织的负担,同时也加重大脑控制胃肠神经系统和食欲中枢的生理负荷。因为过剩的食物变成粪便后,在肠道中滞留时间延常,有害物质产生较多又未及时排泄而累积,被大肠重吸收后,常期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促使肝脏从量变到质变进而硬变。过剩的毒物还可透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当肝功能不良时,便成为促发肝性昏迷、肝脑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少吃油腻煎炸之品

  按现代医学的观点,乙肝大三阳患者多吃油腻煎炸等高脂肪食物,可引起消化功能减弱,易致吸收不良性脂肪泻;此外,过剩的脂肪沉积于肝脏,则形成脂肪肝,可致肝功能不良迁延不愈。如常期吃油腻煎炸之品,体重剧增,出现肥胖,多有气虚、瘀滞症状;加上煎炸断裂的脂肪链可产生致癌的化学物质,导致肝硬化,甚至向癌症过渡。因此,肝炎患者应保持膳食以植物性食物或清淡饮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能来源按中国人的特点仍以粮食为主。在晚餐时切忌多油、多肉,少吃花生米或高蛋白的火锅类食物。

  三、禁食辛辣的食物

  这是乙肝大三阳饮食六要素中重要的一点,乙肝大三阳患者应忌食辣椒,因为辣椒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肝炎病从本身就有消化道不适症状,所以不应食用。

  四、严禁饮酒

  因为酒里的主要成份是乙醇,它主要经肝脏代谢。正常长期饮酒,因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脏损害,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对于乙肝大三阳患者,饮酒更会加重肝脏负担。

  五、提倡荤素搭配,取长补短

  素食多是水果、蔬菜类,属碱性食物;荤食系肉、蛋、鱼类,常使血液呈酸性。人体血液的PH要保持在7.4,必须荤素搭配才能使酸碱度容易保持平衡。荤食多了,血管脂肪沉积,变硬变脆,易患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素食则可清除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但单纯吃素者,其蛋白质、磷脂、无机盐等不足,不能很好满足肝细胞的修复和维护健康所需。荤食与素食的营养价值各有所常,荤食的最大特点是含有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优质蛋白质;而素食中的植物蛋白质除大豆及豆制品外,由此可见,两者各有所常,又各有所短。乙肝大三阳患者更应注意荤食素食搭配,取常补短,才有利于康复。

  六、应禁食放时间长的食物

  注意食物的新鲜度,乙肝大三阳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应特别强调新鲜的原则,因为发霉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有非常强的致癌作用,可引发肝癌。

  乙肝大三阳患者要如何安排饮食呢?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日常要注意的六大禁忌,同时我们也要多吃一些保肝蔬菜,如胡萝卜,菠菜等。

3乙肝患者发生腹胀的原因

  1、乙肝患者由于肝细胞受到损害而导致胆汁分泌减少,消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下降,食物聚集在回肠下端和升结肠,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引起肚子胀。

  2、乙肝导致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同时肠蠕动功能减弱或者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从而引起乙肝患者肚子发胀。

  3、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常伴有胆囊和胃十二指肠疾病也会导致肚子胀。

  专家提醒,乙肝患者一旦出现腹胀症状,就要及时去正规肝病医院进行检查,查明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肝病专家指出,治疗乙肝要避免盲目治疗,切勿轻信土方偏方,治疗乙肝要科学规范治疗,治疗乙肝一定要到信誉高、条件好的专业大型医院。

4乙肝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乙肝五项、肝功能、肝胆B超、血液常规、乙肝DNA

  1.尿液测试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阳性。

  2.肝功能测试

  (1)血象:

  白细胞总数稍低于正常水平,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血清胆红素:

  黄疸期血清胆红素升高,按逐日升高的趋势,多在1~2周内达高峰。

  (3)血清酶测定:

  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逐渐上升,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慢性肝炎时ALT可反复波动,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说明病重。

  AST大部分(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剩下的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病例,ALT值高于AST值。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持续活动时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时AST增高常较ALT显著。ALT、AST除在病毒性肝炎活动期会增多外,同样会在其他肝脏疾病见升高(如肝癌、毒物、药物或酒精性肝损害等、胆道疾患、胰腺炎、心肌病变、心力衰竭等),应注意鉴别。

  这几项在急慢性肝损害时都可有改变,但灵敏度及改变幅度均远不及转氨酶。酗酒也可引起r-GT增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胆道疾病后,r-GT增高表示病变仍活动,肝衰竭时肝细胞微粒体严重损坏,r-GT合成减少,血r-GT也下降。

  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肝占位性病变时可明显升高。r-GT在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时可增高,可用其来鉴别ALP增高是否与肝胆疾病相关。

  (4)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低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低白蛋白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仅1.9天,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病人出现极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细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体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抑制脑血流、糖代谢及能量供应,并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血浆氨基酸谱分析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支链氨基酸接近正常或减少,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升高,致使支/芳比值下降(正常3.0~3.5),肝性脑病时甚至可倒置。

  (5)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

  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因为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6h)、 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况。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预示预后不良。注意:PT延长也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及维生素K缺乏者等情况,需加以鉴别。

  (6)脂质代谢有关试验:

  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TC<2.6mmol/L时预后甚差。在淤胆型肝炎及肝外阻塞时TC可明显增高。血清三酰甘油(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7)肝纤维化诊断:

  慢性肝病时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基质的降解失衡,致ECM过度沉积而形成纤维化。检测血清中的基质成分、其降解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

  3.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1)HBsAg与抗-HBs:

  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并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及预后。HBsAg是急性HBV感染较早出现的抗原,一般持续2~6个月转阴。 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中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并持续半年以上。

  抗-HBs反映机体对HBV具有保护性免疫力,出现于HBV感染恢复好转期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是中和抗体。抗-HBs的效价与保护能力呈平行关系,滴度低于1万U/L时,不能防止HBV再感染。少数患者受染后早期出现抗-HBs与HBsA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引起皮疹、关节炎、肾炎等。HBsAg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可能检测不出抗-HBs。慢性HBV携带者难以产生抗-HBs,是由于免疫耐受,B细胞形成抗体能力缺陷。重型肝炎可产生高滴度的抗-HBs,因为机体的免疫反应亢进。另外,用合成肽分析已证实HBV前S1是吸附于靶细胞的配体,前S2在吸附中起辅助作用。HBV对末梢血单核细胞的吸附主要涉及前S2。前S1和前S2抗体见于乙型肝炎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表示病毒正在或已被清除,预后好。在HBsAg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均查不到前S抗体,前S抗体迟迟不出现,意味预后较差。前S1和前S2的主要临床意义是:病毒复制的指标;对药物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

  (2)HBeAg与抗-HBe:

  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HBeAg阳性。应注意:HBeAg与HBVDNA、DNA聚合酶活性及Dane颗粒密切相关,为病毒血症的标志,表明患者具有传染性。自HBV感染潜伏期的早期至临床症状出现10周,在血清中可以测到。以后逐渐减弱至消失。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后3~4个月后HBeAg转阴表示预后良好。HBeAg持续阳性提示肝脏炎症向慢性发展。

  抗-HBe出现于HBeAg消失后,抗-HBe阳性表明传染性减弱或消失,但在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或携带者中,虽抗-HBe阳性,血循环中仍可检出 HBVDNA,表明抗-HBe阳性并不一定无传染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抗-HBe检出率依次增加,表明抗-HBe阳性并不一定预后良好。

  (3)HBcAg与抗-HBc:

  HBcAg是HBV的核心成分,含有病毒核酸。HBcAg阳性时表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由于循环中HBcAg外面包裹HBsAg,以及少量游离的 HBcAg可转化为HBeAg或与抗-HBc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因此用一般方法不能从患者血清中检出HBcAg,而只有在肝细胞中才能检出。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当Dane颗粒经去垢剂处理后,HBcAg可以释放出来。HBsAg高滴度、HBeAg与DNA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抗-HBc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总抗体,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是IgM型核心抗体(抗-HBcIgM),高效价的抗-HBcIgM是HBV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标志,在慢性肝炎炎症活动期也常呈阳性反应。核心抗体不是中和抗体,抗-HBcIgG可持续多年,是既往受HBV感染的指标,检测抗-HBc可提高HBV感染者的检出率,有助于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4)HBVDNA和DNA聚合酶:

  测定DNA聚合酶可以较灵敏地反映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应用核酸杂交技术可直接检测HBVDNA,如果HBsAg、HBeAg阴性而HBVDNA为阳性,即表示HBV在复制,病患具有传染性。DNA聚合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反转录酶作用,其活性越高,表示病毒复制活动越旺盛。

  综上所述:HBv的现症感染,可根据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而确立: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DNA或DNA多聚酶阳性;③血清IgM抗-HBc阳性;④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肝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查看详情>>

5乙肝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很多人被传染上这种病,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而得的这种病。比如和有染上乙肝共用剃刀、剃须刀、牙刷等,就有可被传染;还有就是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包括湿疹、疥疮、口腔溃疡或糜烂)暴露于血液或传染性体液;点钞员手指乙肝检出率达73%;还有一些公共的场所,比如游泳池等!

  还有一些朋友就是在医院被传染。它主要是医疗器械、环境、医护人员/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传播,血液透析及不洁注射传染,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

  有的人就是母亲有这种病,就会把这咱病带给孩子,也就是母婴传播!这种传播的几率也不多,就算是会也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有效阻止!可以放心的就是母喂养并不使婴儿感染乙肝的风险增加!

  还有一些朋友,是以静脉吸毒,这种传染的几率就比较多;输血及血制品也会的;性接触 也会有的,但是这种它会有抗体,所以说这种情况也是极少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注意事项

  说实话,这种病没有那么可怕的!像一些平常的共餐、咳嗽、喷嚏、接吻、偶然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如果不幸患上了乙肝,及早的到正规医院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