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出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但照顾好宝宝可是既花费精力又需要技术的活儿。宝宝睡觉了,妈妈才能休息。遇上宝宝不睡觉,妈妈们照顾起来可真是身心疲惫,头疼不已。婴儿不睡觉到底该怎么办?宝宝睡觉该怎么护理呢
目录
1一个月的宝宝不睡觉
婴儿白天不睡觉该怎么办
1、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宝宝睡觉的房间要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略微暗淡些;不要在房间里大声谈话,要保持安静。
2、养成宝宝白天独睡的习惯。在安排宝宝入睡前半小时,要设法让他安静下来,并和宝宝一起来到床前,将睡觉用的被褥准备好、并注意训练1岁以内宝宝到睡觉时愿意自己躺下睡,不要养成抱睡的习惯。
3、创造愉快的睡觉氛围。睡觉时不要把玩具带到床上,也不要摇晃宝宝或轻拍其身体,更不要讲紧张、恐怖的故事,但可以低声唱一些催眠曲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入睡。
4、白天睡觉时间不宜过长。白天睡觉时间过长,会影响晚上的睡眠效果。一般一次以1小时到2小时为宜。
婴儿晚上不睡觉该怎么办
宝宝晚上不睡觉,多为昼夜颠倒,爸妈可用以下方法调整宝宝的生理时钟:
1、白天尽量不要让宝宝睡觉
在白天尽量与宝宝玩耍,将宝宝放置到光线充足的地方,使宝宝不易入睡;而到了晚上就尽量把光线调暗,环境安静,使宝宝舒适而能安睡。
2、借助一些安眠的药剂
通过与儿科医师沟通,使用无瘾性的镇静剂,在夜晚需要让宝宝安睡时适量给予,促使其安睡;大约只要一周左有的时间,宝宝的睡眠习惯就可以调整过来了。(但这种方法一般不建议使用)
3、不予理睬
宝宝夜晚哭闹不停,只要确定无病痛,属于情绪性的哭闹,要人抚慰时,父母可置之不理,但要不动声色地在旁观察,待其哭闹累了,自然就会安睡。经过一段时间后,宝宝的心理会意识(学习)到,当睁开眼四周黑漆漆的时候,再怎么哭闹也不会有吃或有抱的。父母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改变宝宝夜晚不睡的习惯。
2一个月的宝宝不睡觉有什么生理原因吗
1、喂养不当。吃地过饱或吃地太少,都会令身体感到不适,从而不想睡觉。
2、睡眠环境不好。婴儿不爱睡觉,可能是因为他睡眠的环境有些嘈杂,使他无法安静入睡。或者由于光线过于充足,无法安睡。室温过高或过低,使婴儿感到不适也会不睡。
3、感到不适。尿布尿湿了没有及时更换,或衣服过紧、被子太厚,睡姿不书法等都回使婴儿感到不舒服,他也会通过哭闹不睡表示“抗议”。因此,应尽量给婴儿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睡觉,被子厚薄要适宜。尿布湿了应及时更换。
4、缺乏安全感。由于抚养者离开身旁使宝宝产生了孤独或者恐惧的心理,导致宝宝不睡觉。
5、受过敏源刺激。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因而发生哭闹。刺激物可以是香烟味、痱子粉、驱蚊花露水、油漆等。
6、情绪感染。如果家长(尤其是妈妈)情绪不稳定,比如生气、沮丧、失眠、紧张和焦虑等,往往也容易“传染”给孩子;如果有家庭关系变故、人员之间冲突或者搬家等情况,都会使孩子处于情绪紧张状态,因而啼哭不睡。
7、活动时间过长。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抑制功能弱。所以,长时间的活动,易使婴儿的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无法入睡。
8、长牙疼痛。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两岁半长全,会有因长牙带来的不适。观察孩子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则可以考虑是由于长牙疼痛困扰着孩子,引起睡眠不安。待孩子牙齿长出后,睡眠会好转。>>宝宝不睡觉,问题大多在父母。
3一个月宝宝不睡觉有什么非生理原因呢
1、是否婴儿患了佝偻病。由于生后没有及时添加鱼肝油制剂及辅助食物,单纯母乳喂养满足不了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小儿患了佝偻病,夜间就会啼哭。治疗方法是补充维生素D制剂并及时添加辅助食物和多晒太阳等。
2、是否患了肠道痉挛病。由于腹部大量积气,排不出气,引起腹痛。此病常于夜间发作,婴儿下肢卷曲剧烈啼哭。治疗方法是发作时让婴儿俯卧,腹部垫个枕头;为了减少肠内积气,喂奶后要把婴儿竖着抱起,轻拍背部让他打打嗝;再有,减少肠内积气,牛奶中的糖一定不要超过5~8%的比例,免得糖分过多引起发酵产生气体。
3、是否患了蛲虫症。蛲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并在夜间常常爬到肛门周围产卵,婴儿因肛门刺痒而哭闹。如果患了蛲虫症,要服驱虫药驱虫,同时要勤洗屁股和涂蛲虫膏,也要勤换裤衩,勤晒被褥等。
4、是否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微量元素会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导致宝宝睡不安稳,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缺钙,宝宝的卤门就闭合得不好;如果缺锌,一般嘴角都会溃烂。
5、是否感冒发烧。如果婴儿头烫面红等异常,感冒发烧也能够困扰得宝宝睡不着觉。
6、是否上火烦躁。婴儿不爱睡觉,还有可能是因为喝多了奶粉而导致上火,感到烦躁。这时候要让他适量的喝点小儿七星茶(药店都有三公仔、衍生等牌子的小儿七星茶卖),一般就可以达到清火效果。
4一个月宝宝睡觉应该如何护理
1、含着乳头或奶嘴睡。有的孩子睡觉时非得含着妈妈的乳头或奶嘴才能入睡。这么一来,孩子每每醒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吮吸乳头或奶嘴吃奶。这种过分频繁的进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其次,孩子入睡后小嘴依然被乳头“堵”着,也容易呼吸不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窒息。此外,这种不良习惯还可能影响孩子牙床的正常发育以及口腔的清洁卫生。
2、环境过分安静。宝宝一般在3-4个月时就开始自觉地培养“抗干扰”的调节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约有30%的婴儿并没有学会“抗干扰”。他们往往一有“风吹草动”便难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惊醒。其实,婴儿自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特意踮脚走动,不敢发出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这样的不良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
3、被子盖太厚。有些家长在寒冬为了让孩子睡得暖和,特意为孩子盖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过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畅。而且被子中过高的温度反而会使孩子烦躁不安乃至哭闹不停,同样影响其睡眠质量。让孩子从小就在过分温暖的环境下入睡还可能降低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长大后“弱不禁风”。
4、在哼唱声中入睡。孩子在妈妈摇篮曲的哼唱声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让孩子习惯于只有听到哼唱声才能安然入梦就不宜提倡。孩子必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来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长诸如摇晃、哼唱或喂食等“人为”的办法来帮助他安然入梦。
5、白天睡得过久。白天睡得过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弄得家长夜不成眠。研究证实,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此外,缺乏夜间睡眠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调整来克服“黑白颠倒”。>>当宝宝遭遇睡眠障碍妈妈该如何是好
6、经常更换照看人。有的家庭因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换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奶奶,有时又换成保姆……殊不知,对不足半岁的孩子来说,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视作“最亲的亲人”,故在心理上很难对频繁的转换迅速作出调整。
7、睡得太晚。占相当比例的婴幼儿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晚睡导致的。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孩子平均少1个小时,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亲钟情于“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应缩短了晚间的睡眠时间,种种“行为性失眠”便由此发生,具体表现为:晚上到了睡觉时间仍不愿意上床,入睡时间往后拖延,或者长时间难以入睡等等。研究还表明,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孩子容易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8、在睡前对孩子过分“在旁关照”。在让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仪式”(如轻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轻柔舒缓的音乐等)之后,家长可在孩子仍然醒着时离开。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将自己的入睡与家长的“在旁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长不在,他就会恼怒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9、“摇睡”。每当孩子哭闹时,一些年轻妈妈便使出“看家本领”:将孩子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个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凶,妈妈就摇得越起劲。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孩子十分有害,因为过分猛烈的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受到震动,轻者影响脑部的生长,重则使得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最终造成颅内出血,这对10个月内的孩子尤为危险。
10、搂着孩子睡。有些年轻妈妈爱子心切,喜欢紧紧搂着孩子睡觉。但这么一来,被搂着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吸入更多的是妈妈呼出的废气,对孩子的生长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时还可能传染到妈妈的疾患。此外,搂着孩子睡还会使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甚至难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都受到负面影响。
5一个月宝宝正常睡眠时间表
一般来说,婴儿睡觉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据国外有关研究发现,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一天累计的睡眠时间大约在18-22小时。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睡眠时间也会逐渐缩短。2-5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是15-18个小时,6-12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大致在14-16个小时。当然,不同的宝宝因个体差异,睡眠时间也会有不同的表现。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睡眠时间参考值。根据2006年中国小儿的睡眠调查来看,由于地区差异,我国小儿的平均睡眠时间比国外少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