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信奉的“养生窍门”是否真能带来健康?其实如果想在生活中做到养生保健的,有很多是要注意的地方的。具体的还要听养生专家的意见。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近日,专家为我们详解5个常见的养生误区。
目录
1中医养生有诀窍记住六个字!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里面加入了黑米、红米、糯米、小米、赤豆、荞麦、大黄米、大麦米以及桂圆、红枣、核桃、莲子、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坚持喝能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记牢这个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其实养生很简单!
2古人养生的7个小动作
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面宜多擦气血平
面宜多擦气血平。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
同时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为运睛,即眼球转动。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胸部、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以上方法均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动作要轻缓,次数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贵在坚持,必有益处。
3养生首要注意的七对矛盾
荤与素 不能绝对素食或荤食,应合理搭配。以清淡素食为主,才有利于健康。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一条是“合理膳食”。老年人以素食清淡饮食为主是对的,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较低,可有效防止或减慢高血压、心脏病乃至糖尿病、脂肪肝等中老年人常见病的发生和发展。但也不可绝对地一概拒绝荤食。因为脂肪和胆固醇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既健脑又护心,且胆固醇抵御癌症功不可没。由此可见,三餐荤素搭配,以素为主,荤食为辅比较好。
动与静 《健康格言》中说:“久坐不动,易伤血气,脑力者应慎之;身动过剧,易损内脏,体力者应戒之。”故而说有动有静才无病无痛。美国宇宙航行局的科学家们证实,一个人三天不活动,他的肌肉的最大力量会丧失1/5。据浙江省的一份报告表明,运动的人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发病率仅为1.9%,而缺乏运动的人发病率达到11.1%。但运动必须适量,超负荷的运动会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而引起疾病,缩短寿命。
多睡与少寐 古代养生家认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有人提出“睡眠养生论”,认为睡眠好可以延长寿命,但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发现,每晚睡10小时的人比仅仅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高三倍半。民谚说的“早睡早起,没病惹你”是有道理的。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害,不仅影响工作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引发各种疾病。但同样睡眠过多也有害。睡眠过多,身体各样机能呆滞,久之必致病。可见睡不可缺但也不可贪。
纵欲与禁欲 历代帝王多不长寿,与其恣情纵欲有关。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精少则病,精尽则死。”明代《养生八笺》中说:“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美国研究人员对600人所作的调查发现,上了年纪的人维持积极的性生活,有助于长久地保持他们的活力和较强的记忆力。如果老人放弃性关系,他们的智力就会很快衰退。显然,纵欲伤身,禁欲也有害健康,节欲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乐与悲 有些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精神上无所寄托,往往产生失落感而闷闷不乐,这对健康极为不利。《灵枢》中说:“悲伤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若能通过各种形式参加社会交往,诸如打扑克、下棋等娱乐游戏,有助于消除寂寞,增加生活乐趣。但有的人终日沉湎其中,导致精神失衡,甚至猝死在麻将桌下,那就更为可悲了。正如《健康格言》所说:“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冷与热 冷水浴是一种健身妙法。通过冷水的低温刺激,可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物质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会使呼吸加快,心跳加强,血液加快循环,血压上升,肠胃蠕动加强,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也会得到加强。同时,在水对皮肤冲击的机械作用和一些矿物质对人体的化学作用下,还能增加皮肤的抵抗力,使皮肤病发生率大大减少。而热水浴及桑拿浴能在高温的作用下,使皮肤毛孔和毛细血管扩张,有效地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并带走一些污垢及存在于皮肤表层的有毒物质,健康效果也相当好。具体是洗冷水浴好还是热水澡好,需因人而异,视体质及习惯而定,但最基本的日常用水应是民间谚语所说的: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刷牙牙齿喜欢,热水洗脚如吃补药。
47个另类养生绝招
喝咖啡提高午睡质量。日本一项“最佳午睡”研究发现,喝200毫克咖啡后立即午睡20分钟效果最佳,醒后警觉度更高。美国纽约神经学与睡眠医学研究中心专家艾伦·托菲格博士分析指出,20分钟午睡之后,咖啡因正好发挥作用,帮助大脑清除产生睡意的腺苷,使警觉度最大化。
喝水可以缓解胀气。加州圣若瑟医院胃肠病专家詹姆斯·李博士表示,胀气时喝水看起来会加重症状,实际恰恰相反,喝水有助于缓解胀气。比如,进食高纤维食物后,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消化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腹胀症状。另外,多喝水也可缓解脱水造成的腹胀。
多运动能解乏。一天的辛劳工作之后,最不想做的可能就是锻炼。然而,锻炼出汗其实会让你更加有劲。《体育训练医学与科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简单的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即可赶走疲劳、改善情绪和缓解抑郁。美国缅因州健身专家马克·纳丁博士解释,这是因为运动增加了身体的血氧量。
喝热饮更解暑。两项近期研究发现,夏季喝热饮料,体温降低速度更快。其原因是,喝热饮时,身体可感知温度的变化,出汗增加。随着汗液从皮肤蒸发,身体自然会更快降温。
经常独处,人际关系好。传统观念里,要想拓展人际关系,就需要“走出去”、“多接触”。然而,有时独处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独自一人时,可以理清思路,防止冲动行事,有助更好地了解自己。另外,独处反思有助于减少压力和焦虑。独处时,不妨冥想打坐、散散步、逛咖啡馆或清理衣柜等。
常练举重能瘦肚子。举重可以让手臂变得强壮,但研究发现,与同样体重的女性相比,常练哑铃操等举重训练的女性裤子尺码会小一号。纳丁博士分析指出,这是因为相同重量下,肌肉的体积比脂肪小得多。
多吃蛋白质能减肥。美国得克萨斯州营养师艾米·古德森表示,吃少量碳水化合物食物会刺激血糖,饥饿感更强,渴望吃更多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古德森建议,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比如花生酱或奶酪等。蛋白质有助于更快产生饱腹感,保持更长时间不饿,最终降低食物摄入总量。
5专家详解养生保健的5个误区
●误区一:暴走万步可健身
不少老年人认为,暴走万步可健身。他们每天散步时佩戴计步器,不走万步不罢休。
专家表示,健康生活提倡运动,但运动与每个人的体质、性格、年龄和习惯有关,绝非千篇一律。门诊中常会接诊因暴走导致肌肉、关节损伤的患者。
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做有氧运动,如慢跑、体操、打太极拳等;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不超过身体负荷为宜。对于那些天生不爱运动的人,专家表示“不必强求”,“国学大师季羡林从不刻意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也能长寿”。
●误区二:放风筝、打羽毛球等治颈椎病
“常有患者说,因为患了颈椎病,所以经常打羽毛球、放风筝。”专家说,“其实,颈椎病就是关节组织增生,强行使已经固定的关节回位会造成损伤。颈椎护理应注意保持自然状态,运动时要尽量轻柔、舒缓。”
●误区三:高枕无忧
睡觉时枕头要枕多高?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枕头高度应为肩宽的1/4;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枕头高度,以自我舒适为宜。
●误区四:睡硬板床治腰疼
认为“睡硬板床可治腰疼”,其实是将腰部肌肉疼和骨痛混为一谈。
专家解释,除骨骼外,人体支撑功能还要靠肌肉来完成。人们感觉到的疼痛多来自肌肉。白天人体站立时,肌肉负荷身体重量;夜晚睡觉时,肌肉可得到休息。如果夜晚仍睡硬板床,会使肌肉得不到放松。腰疼患者可睡底面平整、表面柔软的床,使腰腹肌肉贴在床表面自然松弛。
●误区五:“整脊疗法”可使关节回位
有些水疗会所推荐客人尝试“整脊疗法”,声称可使错位关节回位。
专家表示,按摩时应尽量按压肌肉而少动关节。颈、腰等关节是人体要害,应尽量保持稳定,过多调整反而易导致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