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乳腺外科

什么是直肠管状腺瘤

直肠腺瘤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 区分直肠腺瘤的性质,是手术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保证。直肠管状腺瘤有哪些表现?直肠管状腺瘤如何确诊?一起来看下。

目录 直肠管状腺瘤有哪些表现 什么是直肠管状腺瘤 直肠管状腺瘤如何确诊 直肠管状腺瘤如何治疗好 什么样的大肠腺瘤容易癌变

1直肠管状腺瘤有哪些表现

  一、大便习惯改变

  结直肠管状腺瘤病灶较大或多发时,常引起大便习惯改变,即便秘和腹泻,或伴里急后重。便秘通常系腺瘤位于结肠远端,所在肠段肠炎或肉芽肿,使结直肠的能动性发生障碍所致。腺瘤腹泻多见,病灶愈靠近直肠,固体粪便的推动时对肠壁的刺激愈大,肠蠕动增加,即使排便的次数增多。结直肠绒毛状腺瘤腹泻发生率高达50%,特点晨起排出大量蛋清样粘液便,由粘液分泌过多引起,可造成蛋白质和电解质的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及底钾血症。腹泻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可伴发严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等。

  二、便血与贫血

  约30%下消化道出血为大便摩擦腺瘤所致,血便发生于绒毛状腺瘤占70%~80%,管状腺瘤中则较少见。结直肠腺瘤多表现为隐性便血,腺瘤伴有炎症或坏死者可反复出血,乳头状瘤有时可引起严重出血,但大量出血少见。直肠腺瘤多在大便表面包绕鲜血,出血量不多,而腺瘤位置较高时,大便呈暗红色,或见与粪便相混的紫红血块。右半结肠腺瘤常仅在查大便潜血时才发现出血。长期慢性少量出血,可引起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病人可主要表现为贫血而就诊。

  三、腹痛

  结直肠腺瘤腹痛不多见,可能由于肠蠕动牵拉病灶所致,常表现为隐痛,大便时或便后加重,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下腹剧烈绞痛多为腺瘤伴发肠套叠所致。

  四、其它

  少数结直肠长蒂息肉,如发生蒂扭转、绞窄引起肿瘤缺血断裂,可见组织碎块或完整的肿瘤顶端随粪便排出。部分直肠甚至乙状结肠腺瘤,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动复原或经手法还纳。少数结直肠腺瘤患者尚有过量肠液分泌、腹胀等表现。

2什么是直肠管状腺瘤

  腺瘤是腺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疼痛及其他自觉症状,体积小,直径多在2cm以内,界限多清楚,可活动。

  病理改变中肉眼观察: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剖面呈棕黄色,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显微镜观察:实质:肿瘤由柱状或立方上皮组成,双层排列,并互相吻合成不规则的小管状或狭长的小梁状。细胞核大,卵圆形,大小一致,胞浆嗜酸性。管腔或小梁外周无肌上皮细胞。管腔内含PAS阳性分泌物。

  间质:疏松,其中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实质和间质间有基底膜分隔。多见于肠道、乳腺、甲状腺、卵巢等处。粘膜的腺瘤多呈息肉状,腺器官内的腺瘤则多呈结节状,且常有被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腺瘤的腺体与相应正常组织腺体结构相似,而且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

  根据腺瘤的组成成分或形态特点,又可将之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等类型。

  (一)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多见于结肠、直肠粘膜。呈息肉状,故常称为腺瘤性息肉。两种成分都有时,称为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可有蒂(与粘膜相连,但也可以是比较平坦的。绒毛状腺瘤恶变率较高。

  (二)囊腺瘤:是由于腺瘤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大并互相融合的结果,肉眼上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囊腔。常发生于卵巢等部位。

3直肠管状腺瘤如何确诊

  一、直肠指诊:直肠指诊颇重要,可发现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腺瘤。如摸到肿瘤光滑、活动、圆形、质软、有弹性,多提示为管状腺瘤,若摸到的肿瘤不光滑、分叶、扁平或广基状、质地柔软,往往提示绒毛状腺瘤。如肿瘤质地不均、固定、局部有结节感、表面伴有溃疡,则提示有恶变可能。

  二、大便潜血检查(FOB):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或有大便习惯改变者应作大便潜血试验进行初筛,若阳性应深入进行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内窥镜捡查,以除外结直肠腺瘤及其它消化道病变。

  三、放射学检查:口服钡剂检查在服钡后3~6h造影剂到达结肠后观察。该检查方法有局限性,直径1cm以下的结直肠腺瘤,普通钡灌肠检查漏诊率可达80%以上,而对直径1cm以上者,其漏诊率在20%~50%。既使采用气钡双对比造影,对直径>1cm的腺瘤漏诊率亦在10%~30%,仅能显示70%左右的较大病灶。最易遗漏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盲肠。钡灌肠对腺瘤的大小、表面形态及其与结直肠粘膜的关糸显示差,其检出率还受检查者的经验、技术水平的影响。但钡灌肠可作为结肠镜未能完成结直肠全程检查者的补充,有时甚至可以检出结肠镜检查也无法检出的病灶。在年龄较大,一般状态欠佳,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不能忽视X线气钡双重造影的价值。钡灌肠与结肠镜联合应用,可提高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

  四、内窥镜检查:过去常用的硬乙状结肠镜检查设备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掌握,但由于不易充气,且有对肠管推进作用而使实际观察到的肠腔距离比镜管的长度为短,所以渐被淘汰。纤维结肠镜可检查整个结肠直肠,有助于结直肠腺瘤的部位、组织学诊断以及一定程度的治疗,所以应用广泛。此种捡查法虽然也偶有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若技术熟练,还是安全的。

  技术熟练者应用纤维结肠镜,结直肠全程窥视成功率在90%以上。对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直视及咬取组织学检查,可使易被钡灌肠检查漏诊的1cm以下的肿瘤得以检出。对结直肠腺瘤的活组织检查应强调几点:①活检部位要典型:在不同的区域肿瘤绒毛样结构的成分不一致,故应强调多点取材,对大的腺瘤,一般要求必须包括肿瘤中心及3、6、9、12点5处。对腺瘤的硬结、溃疡等有癌变倾向的区域应重点取材,最好能切除活检。对于直肠腺瘤直径超过2cm,尤其是无蒂者,均宜行经肛或经骶肿瘤切除检查,以免对局部恶变的漏诊。②钳取活检或部分切取活检对腺瘤癌变的漏诊率可达30%以上。对内窥镜作为治疗措施所切除咬取的全部组织均应送病理检查。对腺瘤大、有恶变可能者,在活检组织学与临床诊断矛盾时,应行术中快速冰冻病检。③组织学检查方法上,除多点取材、多切片以及最好作连续切片病检外,还应从治疗角度出发,为临床诊疗提供全面信息。一份合格的病检报告应包括:①腺瘤的类型、绒毛成份的比例。②伴不典型增生的程度。③如已有癌变,应注明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部位、与切缘的距离等。

4直肠管状腺瘤如何治疗好

  平息逆转疗法是采用开发出的治疗胆囊息肉的特效纯中药系列方剂内服、外用,组合用药,针对局部着眼全身,通过局部治疗(息肉、瘤体脱落)和整体病态因素调整,(逆转病态受损易感致息因素)为治疗胆囊息肉这一癌前病变的顽固性疾病开创了一条新路。十几年来,已为万余例胆囊息肉患者治愈了疾病,免除了手术痛苦,并有效防止了胆囊息肉的移位复发、癌变。

  陕西关爱康复医院肿瘤癌症科(原西安博爱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曹主任、陈主任、曾教授等专家经十余年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胆囊息肉病以发病率高、致癌率高、隐蔽性强为特点。胆囊息肉的形成,是由于人体内产生的致息因子,引起胆固醇的积聚,腺瘤突变,从而形成,并在一定的条件下恶变为癌,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千余例患者临床观察,85%以上的患者,不需手术治疗,且手术易引起息肉的移位再生、癌变,同时手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专家组曹主任、陈主任、曾教授等以平息逆转疗法,采用开发、研制出的内服、外贴纯中药胆息平、胆息康、速效化息膏系列方剂,可迅速调整、逆转患者整体病态因素,激活淋巴免疫系统,消除致息因子,清理积聚的胆固醇,调理肝胆,软坚散结,萎缩消除胆囊息肉,胆囊炎抑制恶变倾向,从而有效的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免去患者手术痛苦,并有效防止了胆囊息肉的移位复发、癌变。该治疗方法具有费用低、治疗方便,不影响工作等特点。

  平息逆转疗法,以现代医学科研成果理论为依据,以祖国中医药学为基础,以息肉发展、演变过程为对象,由此开发研制的专治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的纯中药肠息平、胆息康、速效化息膏系列方药;经数千例患者临床使用具有息肉脱落快、脏腑功能恢复快、症状解除快、愈后不复发、无毒副作用、药性稳定等优势。

5什么样的大肠腺瘤容易癌变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目前研究认为至少80%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历时大约5年以上,平均10~15年。积极诊治大肠腺瘤是控制、减少大肠癌的重要途径。

  大肠腺瘤表现为大肠黏膜上大小不一的突起物,可分为有蒂型和广基型。组织学切片上可见多少不等的绒毛状成分。根据腺瘤中绒毛状成分所占比例的不同而将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以下)、混合性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80%)和绒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3种,临床上以管状腺瘤最为多见,占70%左右。由于其分类特点,只有当对完整的腺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后,才能确定腺瘤的组织学类型。

  虽然大部分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但不是所有大肠腺瘤均发生癌变。腺瘤的癌变与下述因素有关。

  1.腺瘤大小:一般来讲随着腺瘤的增大其癌变机会显著上升。据文献报道,直径<1cm、1~2cm、>2cm的腺瘤原位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7%~2.6%、6.5%~24.3%、12%~25%,浸润性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1.3%、9.5%~9.8%、41.7%~46.1%。近年来发现一种扁平隆起型小腺瘤,直径常<1cm,可伴中心凹陷,其恶变率高,但却易漏诊,故肠镜检查时须仔细。

  2.病理类型:腺瘤中绒毛状成分越多越易癌变,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混合性腺瘤次之,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

  3.腺瘤外形:广基型腺瘤癌变率明显高于有蒂型腺瘤。

  4.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增高癌变率显著上升,轻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发生率约5.7%,中度为18%,重度达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