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身体健康是家人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了,宝宝的身体如果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家长肯定都非常的担心,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我们建议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对于宝宝身体的护理工作,一旦发现宝宝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的情况要及时送到医院去问诊,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宝宝屁股青的原因。
目录
1为什么婴儿屁股是青的是怎么回事
小孩的小血管网在发育的过程中,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尾部脱落,造成毛细血管在尾部的聚集;胎儿在生长发育的胚胎阶段是有尾部的,随着尾部被身体吸收,遗存的血管网会逐渐退化消失(你应该有这方面的经验,当皮肤受损后造成血管堵塞淤积也会是青色的).
还有一种说法,这种青记是一个种族的标志,我们黄种人大多在出生时就被打下“天生的烙印”.黑色人种的皮肤当血管淤积造成青色是显露不出来的;白色人种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小血管网在真皮组织的深层,因此不易显露.一般情况下,当孩子上小学前,这块青记就会自行消失.
为何有的小孩在出生后几天才逐渐出现——在母亲腹中的时候,血液是输送到脐带中在流回身体组织,渗透压在胎盘内,不会在尾锥淤积;出生后脐带剪断,渗透压回到身体组织,逐渐在未消退的尾锥血管网处淤积,此多余的血管网必须被身体吸收怠尽后方可消失,大约需要2~5年.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家长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宝宝的身体健康了,我们建议广大的家长朋友们要学习一些护理宝宝的方法,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宝宝屁股青的原因。
25招让宝宝远离禽流感
广东首例H5N6感染者曾接触活禽
据媒体报道,广东首例、全球第二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58岁居住在番禺的男患者曾于发病前在活禽交易市场购买活禽并现场屠宰,有过近距离活禽接触经历。从广州市疾控中心获悉,该患者目前病情危重,其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暂未发现异样。
H5N6并非新病毒,在人群中大流行可能性很小
长期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廖明表示,H5N6并不是新出现的禽流感病毒,国外及中国都曾在水禽中发现过H5N6禽流感病毒,主要是鸡。他同时表示,H5N6与在人际间流行的流感病毒在生物学特征上存在很多差异,是非常典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中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一般感染都是个案。
H5N6来袭,还能给宝宝吃鸡蛋吗?
每次禽流感流行,家长们总是很紧张,流行期内基本不给宝宝吃任何禽类。有家长问,不能吃禽类,拿还能吃鸡蛋吗?专家表示,吃鸡蛋感染禽流感的几率不大。禽流感病毒在70℃下两分钟,100℃下1分钟就能灭活,因此,只要经高温加热的鸡蛋,煮熟鸡蛋来吃,就不存在有活性禽流感病毒的危险,保险起见一定到大中型市场购买经过检验检疫的鸡蛋,另外就是多煮几分钟,尽量避免给宝宝吃“溏心”蛋。
5招让宝宝远离禽流感
H5N6来袭,如何让宝宝远离禽流感?目前没有药物可有效预防禽流感,家长们千万不可给宝宝滥用药物。专家表示,预防禽流感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接触
预防禽流感,首先应尽可能减少与禽类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儿童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禽,及其粪便和分泌物。
2.勤洗手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如果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注意食品卫生
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4.提高免疫力
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让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早发现、早就医
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身体状态,如果孩子有发热及呼吸道疾病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医,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和用药。
3宝宝辅食太精细影响咀嚼能力
敏敏马上14个月了,但她还不会咀嚼,只肯吃粥和烂面,因为这些她可以直接吞咽,不需要咀嚼。如果给她水果丁等稍硬的食物,她就会一直含在嘴里。看到别的同龄孩子都能吃各种食物了,敏敏妈妈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敏敏14个月了还不会咀嚼呢?儿科专家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家长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太晚,或者是吃得太精细,家中没有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咀嚼训练,影响了孩子的咀嚼功能发育。
很多人认为宝宝与生俱来就有吞咽、咀嚼的能力,所以时候到了自然就会吃东西,但其实不然。吸吮是孩子出生后先天带来的本能,但是吞咽和咀嚼却需要后天的训练。如果没有规律地、有计划地训练咀嚼能力,对于宝宝未来的进食习惯、营养吸收以及牙齿发育都会有影响。
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家长们总做得非常好精细,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宝宝会开始慢慢长牙,这个时候就需要慢慢添加有一定硬度的辅食,以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如果继续给宝宝吃过于精细的食物,则可能会影响宝宝咀嚼能力的发育,甚至造成营养不良。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宝宝4-6个月可以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年龄的增长,适时地供给一些有硬度的食物,帮助宝宝乳牙的萌出,同时兼有训练咀嚼功能的作用。
宝宝咀嚼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
1、整吞整咽期:4-6个月
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出牙,刚添加泥糊状食品时,因为孩子舌头的推挤反射还没有消失,几乎每个婴儿都会或多或少将食物顶出来,有的孩子吞咽时还表现出干呕,即使是吃进的食物孩子也不能将食品从舌面运动到舌后,然后吞咽下去,因此会整吞整咽,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吞咽动作不协调的缘故。
2、舌碾期:7-9个月
孩子的牙齿刚开始萌出,一般用舌头碾烂食物,可以用磨牙食品来训练咀嚼能力。
3、咀嚼期:10-24个月
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经历门牙切碎、牙床咀嚼以及使用磨牙研碎逐渐向成人的饮食过渡,因此在这个时期,食品的形状也要由糊状的食品进一步转换到半固体的食物进而到固体的食物。
4宝宝的礼貌教育策略
1-2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调教策略1:微笑也是一种礼貌
礼貌教育越早越好,微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宝宝还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爸爸妈妈最好经常逗宝宝“笑一笑”,鼓励他多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笑,让宝宝知道微笑是向人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喜欢笑。
调教策略2:说话要说文明话
开口学说话,是宝宝学习礼貌的一个好时机。父母反复告诉小宝宝: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需要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先对人家说“请”;做错事情、惹了麻烦或影响了别人,应该说:“对不起”……如此,宝宝就能在学说话的第一时间内,接受礼貌语言,且印象深刻,能避免走弯路。
2-3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调教策略1: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调教策略2:听,有人在说话
在家人讲话或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时,宝宝经常会有话要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调教策略3: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争吵。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或无理取闹。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给宝宝一个“范本”
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避免“硬碰硬”
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5宝宝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社交
不要觉得宝宝是在小时候开始学会社交的,其实在妈妈孕中期就开始了。不过这时候的宝宝都是无意识的,所以从出生后我们就可以对宝宝的社交能力开始培养了。
当宝宝刚刚出生,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了。我们不能把他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宝宝,而是要多和宝宝说话,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人和物。主要是多和宝宝沟通,坚持母乳喂养,这些都是培养宝宝社交能力的手段。
随着宝宝渐渐地长大,他(她)的表达方式也会越来越多,表情和动作就会是宝宝最常使用的交际方式,当他(她)啊呜~啊呜~地对着妈妈说话时妈妈一定要回应,因为这正是和宝宝交往的好机会,也会成就宝宝社交的第一步。当他(她)挥舞着小手表示高兴时妈妈一定要和宝宝一同开心,当宝宝的表达得到回应时,他(她)收到的会是一个正向刺激,以后也会乐于表达。
表达是宝宝学习社交的第一步,如果妈妈细心地观察会发现宝宝会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微笑、叫喊、哭泣、挥手、专注等,在宝宝的这些信号发出并得到回应时,其实宝宝已经完成了一次交际任务。慢慢的,宝宝也会学会很多说话的方式,慢慢的学会怎样和别人交流。这时候要常常带宝宝出去散步,见到别的宝宝,就主动介绍,让宝宝们互相打招呼,做手势。虽然小宝宝间还不会用言语表达,但是他们之间是可以理解彼此的动作的,这是不是很神奇。
也许这个时候的宝宝还太小,不懂的什么是交际,但是他会从与大人的互动,观察周围人的举动来判断如何与人交往,所以,别因为孩子太小就忽视孩子的社交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