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上厕所的时候都会有着屁眼儿痛的感觉,情况比较严重的话还会伴随着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便血屁眼痛该怎么办呢?我想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并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经常便血怎么办呢
解决便血方法一:患者在平常要注重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这样才能有效的减轻大便出血的病症,进而减少自身的病痛折磨。患者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忌烟酒、海鲜类食物。
解决便血方法二:患上大便出血的人一定要在平时加强身体锻炼,这对调养体质特别关键,可以促进康复进程。体育锻炼能提高全身组织的供氧量,尤其是慢跑,能协调全身各部分参与运动,增加活力,提高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对老年和虚弱的患者,不宜慢跑,可以适当地散步。
解决便血方法三:采用药物治疗是患者康复的一个好方法,患者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更加彻底有效的去除大便出血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云南白药,每次0.3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脾约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大黄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 12克、赤小豆30克、防风炭10克、大黄炭10克、黄柏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便血屁眼痛怎么办
生活中有部分人在去厕所时,会存在有大便肛门痛出血的感觉。大便肛门痛出血可能是什么病这是他们在最初最为关注的问题,专家表示,许多肛肠疾病的存在都可能会诱发大便肛门痛出血的症状出现,大家若想要确定所患的具体疾病,必须要进行明确的检查。
痔疮:便血发生在排便或大便,血红的,血与大便不配合。
肛裂:血红的,休学或卫生纸擦拭可见,新鲜肛裂肛门后的剧烈疼痛。
结直肠癌的血是鲜红色的便血,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体重,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大便中有血,结肠和直肠息肉:血红的,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常混有粘液或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烧,和频率等症状。
3大便出血危害大症状要知道
1、脓血、黏液血便,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2、黑便,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3鲜血便,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4便血会带来哪些危害
1、长期便血可引发缺铁性贫血:长期便血,很容易使患者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较重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患者甚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
2、便血背后的疾病有很多:产后便血作为一种常见症状,其出现往往预示着一些肛肠疾病的出现。而在众多肛肠疾病中,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都会出现便血现象。
很多患者发现,便血症状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常常伴随其他的多种并发症一起存在,若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痛苦,也给便血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并发症
1、腹痛
(1)下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
(2)若为老年人,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史,于腹痛后出现便血,应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3)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
(4)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
(5)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2、里急后重:肛门重坠感,似为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癌等。
3、发热: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胃癌、结肠癌等。
4、全身出血倾向: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皮肤改变: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门脉高压有关。皮肤与黏膜出现成簇的、细小的呈紫红色或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
6、腹部肿块、便血伴腹部肿块:应考虑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小肠良、恶性肿瘤等。
5便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便血的实验室检查
1.便血后的早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可无明显变化,但当补充等渗液体、扩充血容量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有助于失血量的判断。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也有利于出血量多少的判断(称肠源性尿素氮升高)。
2.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不再进行性降低,或血尿素氮降至正常,均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二、便血的辅助检查
1、X线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行十二指肠、空回肠检查或行全结肠检查,对肠道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扭转、肠套叠、息肉或癌肿等疾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2、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
由于直肠、乙状结肠是炎症性病变、息肉或癌肿等疾病的好发部位,故乙状结肠镜检查对这些病变的诊断极有帮助。全结肠镜检查除可发现上述疾病外,对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的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均有帮助。如肠镜进入回肠末端,还可对回肠末端的病变如结核、克罗恩病、淋巴瘤等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如能结合活检,行组织学检查,则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3、腹部B型超声波或CT、MRI检查
对中、晚期结肠癌均有辅助诊断价值。如发现腹腔内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则对肠结核、淋巴瘤等疾病引起便血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
便血时,行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出血的部位,也有利于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因此,对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为明确出血部位或病因,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