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一种我们平时常常会出现的疾病,得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得病后每个人的情况也不相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这样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但会对患者的生活以及患者的工作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形成危害,在得了病后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风湿病的主要特征。
目录
1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风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其实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关节、肌肉的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包含了许多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特别是红斑狼疮,是这类疾病中发病率高、病变范围大、危害重的一种疾病。
经过数代医学专家的努力,用于治疗风湿病的手段越来越多,对于风湿病的研究也已深人到分子生物学领域,但是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揭示,相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本病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风湿病是一种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病变主要损害关节、心脏,其次为皮肤、血管浆膜和脑组织等。以发热,游走、对称及多发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不同程度的心脏炎,舞蹈病为主要临床特征。
2风湿病的主要特征有什么
1、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
2、僵硬: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3、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於骨性关节炎。
4、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5、疲劳:在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疲劳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会出现,如RA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3如何治风湿病
在我们的生活中治疗风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只有适合我们的方法才能改善我们的病情,让我们早日摆脱风湿病的折磨和伤害。
风湿患者若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使用饮食疗法,对疾病的康复有更加有益。
1、桑枝煲鸡: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调味,患者可喝汤吃肉。该食疗方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2、猪脚汤:猪脚1-2只,薏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将除猪脚外的材料用纱布包好,同猪脚放于锅内用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食用。患者可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能祛风湿,补肝肾。
3、生姜鸡:公鸡1只,生姜100-250g。患者可将鸡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按喜好可放少量酒,1天内吃完,隔1周或半月吃1次。可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的风湿者。
4、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患者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5、薏米桂花粥:薏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患者先煮薏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可作早餐食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6、防风薏米粥:防风10g,薏米30g。将材料水煮后,患者可每日食用1次,连用1周,能清热除痹。
7、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患者将木瓜与蜜调匀食用,每日晨起时可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适于风湿患者食用。
4走出对风湿病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风湿病只包括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病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类疾病;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或代谢性骨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十大类百余种疾病。
误区之二: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单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病,而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
误区之三:风湿病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的认识:风湿病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是与免疫相关。
误区之四:关节肿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诊断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热目前是个少见病,不要轻率地滥下风湿热的诊断。抗“0”增高只是链球菌感染的证据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见抗“0”增高,不能仅凭此诊断风湿热,一定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它的风湿病才能诊断。因为风湿热要应用青霉素治疗和预防,而其它各种风湿病皆不用。
误区之五: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它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它一些常见的风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者,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70%,故也不能根据类风湿因子阴性就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误区之六: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抗ENA抗体)和其它一些免疫试验阴性就可以排除风湿病。
新的认识:上述的化验只能检测部分风湿病,而且阳性率并非100%,有很多风湿病患者的化验结果可能阴性,因此,不能仅凭上述化验结果阴性而排除风湿病的诊断。
误区之七: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是治不好的。
新的认识:近年现代风湿病学科的飞速发展使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给予积极的正确的综合治疗措施,就可使病情好转,稳定或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否则,如果消极对待,不规则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残疾,或导致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误区之八:常规应用激素治疗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病种、病情而酌情考虑。如何应用激素治疗风湿病是一门艺术,在使用激素前一定要先熟悉激素的作用和毒副反应。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用激素并不能阻止关节炎病理过程继续发展,不能根治,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还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甚至比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对人体的危害还大。
误区之九:风湿病用西药只能“治标”,中药才能“治本”。
新的认识:西医和中医治疗风湿病各有所长,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最重要的病变是骨关节侵蚀而致残,大量的临床研究已发现有些西药能达到控制病情进展,阻止发生骨关节侵蚀的“治本”作用;而中药雷公藤的远期疗效正在研究之中,尚未发现其它中药有阻止发生骨关节侵蚀的“治本”作用。
误区之十:抗风湿西药的不良反应大,中药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轻微。
新的认识:抗风湿西药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并严密监测不良反应指标,可保安全耐受。然而,抗风湿中药有些是毒性很大的药物,例如雷公藤可抑制生殖功能和出现急性粒细胞缺乏,如果麻痹大意不注意监测而盲目应用,可导致严重后果。
5风湿病也有多种类型吗
1、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指、趾、掌、腕、踝等小关节最常受累。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此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炎、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全身性症状。
2、湿性关节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机体的大关节,如膝和肘关节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和触痛,关节病变呈多发性和游走性,常为几个关节同时发病,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还可累及心脏和皮肤,引起心肌炎、心内膜炎、皮肤环形红斑等。
3、骨性关节炎:临床主要累及负重的大关节,膝、踝、髋、肘、颈、腰椎、拇指和远端指间关节。早期仅有关节轻微不适,病变进展时,关节有僵硬感,关节活动不灵或受限、钝痛,休息或久坐后刚开始活动时较重,病变关节活动或负重时痛加重,活动时可有粗糙的摩擦音,严重时出现关节剧痛,活动中突然痛或卡住的症状。
温馨提示:
多注意休息,不做重体力活,劳逸结合。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