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新生儿总呛奶怎么办

新生儿喝奶时总是会发生呛奶的现象,这是因为宝宝的身体各项系统还未发育完全导致的,所以当宝宝发生呛奶时,最好能及时处理,让宝宝把奶水咳出来。

目录 婴儿吃奶时呛奶 新生儿总呛奶怎么办 预防婴儿吃奶时呛奶 婴儿防止呛奶正确手法 婴儿呛奶的危害

1婴儿吃奶时呛奶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正常人(包括新生儿在内)能做到吞咽动作与自主呼吸间很好的协调。

  宝宝为什么会呛奶

  进食吞咽时,声门会自动关闭,防止食物误吸到气管内。当病人呼吸系统受到感染或发育不健全时,例如:支气管肺炎、喉软骨软化、喉炎等,吞咽时声门不能很好关闭,少量食物进入气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呼吸道为排除食物的梗阻,即以呛咳的形式将食物咳出,对于吃奶的婴儿就表现为呛奶。

  呛奶是宝宝自我保护形式

  实际上呛咳(呛奶)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但呛咳并不能保证将进入呼吸道的食物全部排除,残留的食物(奶汁)又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加剧。所以,呛奶是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又与支气管肺炎互为因果。

  选择正确的哺乳防呛奶

  所以哺乳时应注意哺乳姿势,母乳喂养时 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咳,吐奶。人工喂养时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

  呛奶可能跟缺乏维生素有关

  研究发现,婴儿呛奶与维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关,而补充维生素A后可见良好效果。研究者认为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当婴儿缺乏维生素A时,由于位于喉头上前部的会咽上皮细胞萎缩角化,导致吞咽时因会咽不能充分闭合盖住气管,而发生呛奶。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为53毫升/公升,专家认为母乳喂养能够预防维生素A缺乏和婴儿呛奶的产生。孕妇和乳母应多摄取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蛋类、动物肝脏和有色蔬菜等。婴儿则可进食些胡萝卜汁、蔬菜汤或适当补充些鱼肝油及维生素A胶丸等,都能很快地改善呛奶症状。

  呛奶问题有大也有小

  呛奶是异常的表现,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一般不需要中断母乳喂养。

2新生儿总呛奶怎么办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造成会厌失灵,而呛奶就是其主要表现。宝宝吐奶时,由于会厌活塞盖运动失灵,没有把气管口盖严,奶汁误入了气管,叫做“呛奶”,宝宝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咯出,这便导致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缺氧,即称为“呛奶窒息”。呛奶窒息的宝宝可出现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宝宝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猝死。

  新生儿发生呛奶,如何急救

  如果是轻微呛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将进入呼吸道的奶水逐渐排出。此时,家长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又摇又拍反而会影响其自身的调节。

  如果呛奶比较严重,出现呕吐等症状,家长首先应迅速将宝宝的脸转向一边,防止吐出物反流进入咽喉及气管;接下来可以把手帕缠在手指上,伸入宝宝的口中,将吐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保持呼吸道通畅,最后用小棉棒清理一下鼻孔。如果宝宝出现憋气、脸色青紫的症状,则表明吐出物可能已经进入气管,此时可以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将奶水咳出。

  此外,有一个小方法非常有用,那就是夹或用力捏一下宝宝的脚底板,使他因为疼痛而大哭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加大呼吸动作,促进氧气入肺,防止窒息。哪怕宝宝呛奶后看着很正常,也最好让他再用力哭一会儿,以观察吸气和吐气动作,一旦发现异常,就要马上送到医院检查处理。

3预防婴儿吃奶时呛奶

  婴儿呛奶是咽喉活塞——会厌失灵造成。会厌在食道与气道交汇处,会厌是这个交叉路口指挥食物和空气分流的一个特殊组织结构,好像一个带折叶的盖子,能灵活地掀开和盖住声门气管。当呼吸或说话时,会厌向上张开,使喉腔开放,气体自由出入;当咽东西时,会厌向下,盖住气管,使东西不至进入气管内只能进入食道。那么是什么指挥会厌呢?当然是人体神经系统通过吞咽反射等一系列复杂肌群活动来完成。新生儿、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造成会厌失灵,而呛奶就是其主要表现。

  呛奶窒息的婴儿可出现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婴儿猝死。

  新生儿呛奶家庭紧急救护

  1、就地出招:因为严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婴儿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家长只能争分夺秒立即抢救;

  2、体位引流:如果宝宝饱腹呕吐发生窒息,应将平躺宝宝脸侧向一边或侧卧,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气管;如果宝宝吃奶之初咽奶过急发生呛奶窒息(胃内空虚),应将其俯卧在抢救者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利于气管内的奶倒空引流出来。

  3、清除口咽异物:如果妈妈有自动吸乳器,立即开动,只用其软管,插入宝宝口腔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呕吐物吸出;没有抽吸装置,妈妈可用手指缠纱布伸入宝宝口腔,直至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婴儿吸气时再次将吐出的奶汁吸入气管。

  4、刺激哭叫咳嗽: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脚底板,让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缓解呼吸。

  5、辅助呼气:重点是呼气,带有喷射力量。方法是抢救者用双手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向上挤压,使其腹压增高,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缩小的冲击力,使气道呛奶部分喷出;待手放松时,患儿可回吸部分氧气,反复进行使窒息缓解。

  如何预防新生儿呛奶?

  1、喂奶时机适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2、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应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3、控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4、注意观察: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脸色表情,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婴儿、早产儿,更应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

  5、排出胃内气体:喂完奶后,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再放婴儿在床上。床头宜高15度,右侧卧30分钟,再平卧,不可让孩子趴着睡,避免婴儿猝死。

  陪伴宝宝快乐成长——哆啦育儿(微信号:doloryuer)。关注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可以获取更多的孕期、产后、新生儿护理、育儿、瘦身、坐月子等知识,哆啦育儿,会一直陪伴着你和宝宝。让宝宝像哆啦一样快乐的成长。

4婴儿防止呛奶正确手法

  奶瓶排出空气防呛奶

  一些年轻的新妈妈听说躺着喂奶可以避免乳房下垂,给孩子喂奶时就采取躺着的姿势。娜琪告诉记者,很多婴儿呛奶的原因就是因为妈妈喂奶姿势不当,比如躺着喂奶,容易导致宝宝呛奶造成吸入性肺炎。所以妈妈不要躺着给孩子喂奶,同时也不要让孩子躺着吃奶。如果用奶瓶喂养孩子,要注意不要让奶瓶里留有空气,最好将奶瓶装满,使空气排出,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呛奶的概率。

  对于吃奶性急的新生儿,母亲在哺喂时要注意让他先吃几口后,将奶头拔出,稍停片刻再喂。每次喂奶后应抱起拍背,最好打个嗝后再放下侧卧,这样既减少吐奶的机会,又可避免万一吐奶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的可能。

  侧身拍背咳出乳汁

  宝宝一旦出现呛奶,很可能会发生婴儿猝死的悲剧。家长们如何把握分秒抢救自己呛奶的宝宝呢?

  如果宝宝发生呛奶,要迅速将宝宝侧过身来,轻轻拍背。如果拍背后,宝宝仍然没有哭声,家长就要迅速拨打120送孩子去医院急救。因为婴儿呛奶后几分钟内就可引起窒息,所以一定要争分夺秒以免贻误时机。平时家长们也要掌握一些窒息复苏常识,当宝宝发生呛奶窒息时,首先要清理呼吸道,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须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急救。

  首先应立即让宝宝侧过身卧在你的腿上,头的位置低于身体的位置,用手轻轻拍打其后背数次,让呛入的奶汁咳出来。

  如果第一步无效,就用力刺激宝宝的足底(如果知道涌泉穴更好,在足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中点),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出声,这样宝宝就会自主呼吸了。检查宝宝的口腔及鼻孔中有无残留的奶汁或奶块,用干净的棉签或纱布拭去。

  如果呛奶后宝宝的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观察宝宝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比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则要立即送往医院。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5婴儿呛奶的危害

  婴儿吃奶总被呛着,说明你的奶水非常充足,宝宝吃奶不知缓急,容易呛着,大人就要多注意; 

1,宝宝吃奶时,不要领他逗他玩。

2,宝宝吃奶时,母亲要用中指或食指,压着乳头的根部,即可防止堵塞宝宝的鼻孔 也可减少奶水的流量,还可控制宝宝的吃奶速度。

3,宝宝刚吃奶三四嘴时,将奶头拔出,停顿一下再喂。

4,注意宝宝吃奶的姿势,不要叫他仰着头吃奶,要低着头。大人坐着时,身体要向后仰,宝宝的嘴向下,或是平行。

5,喂宝宝不要太饱,吃奶后让宝宝趴在肩上,轻轻地拍几下后背,让宝宝打个嗝。 以防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