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新生儿吃奶量标准

宝宝吃奶也要控制食量,不能让他饿着,也不能让他饮食过量。因此,爸爸妈妈要掌握不同阶段的婴儿吃奶量。一般来说,初生宝宝每次吃30-60毫升的奶,一天需要吃6-8次。随着宝宝天数的增加,爸妈可以将宝宝每次喝奶的量增加至120毫升,并减少喂奶次数。这仅仅是个参考,妈妈们还是要摸清宝宝的饮食规律,当他哭闹着要吃奶时,还是要让他吃饱哟。 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新生儿吃奶量标准 如何判断奶量够不够 新生儿出生时评估 新生儿自主呼吸 新生儿一到晚上就哭闹

1新生儿吃奶量标准

  婴儿吃奶量标准主要是因婴儿的年龄和体重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年龄的宝宝吃奶量自然不同,刚生下来的宝宝可视体重的大小,配置适宜的奶,之后就可根据消化能力增长情况,逐渐增加奶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喂奶之外,妈妈还需要给宝宝喝水,两次奶之间喂一次水,不宜太多,不要影响宝宝的吃奶量。下面具体来看看不同年龄段婴儿的吃奶量。

  新生婴儿吃奶量:新生儿可视体重的大小吃适宜量的奶,每次30—60毫升,一天6—8次。以后可根据消化能力增长情况,逐渐增加奶量,直到满月的时候,每次可以喂食90—120毫升的奶,喂的次数要减少。

  一个月婴儿奶量:一个月左右的宝宝是按需喂养的,宝宝能吃多少就喂多少。吃饱奶的宝宝在两次喂奶之间会很满足、安静,通常会睡3—4个小时,没有吃饱就会哭闹。一般每日喂6~7次,每次间隔3.5~4小时,每顿约吃80~120毫升左右。最多可吃到150毫升。

  二至三个月婴儿奶量:每天喂5~6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次吃奶150~200毫升。

  三至六个月婴儿奶量:每天喂5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顿喂奶量为三至五个月吃150~200毫升,五至六个月吃200~250毫升,应掌握吃奶总量,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每顿奶量不超过250毫升。四个月开始在吃奶前喂辅助食物。

  六至九个月婴儿奶量:每四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吃200~250毫升,每天由四顿奶改为三顿奶,逐渐上辅助食物从代替半顿开始到代替一顿奶。中糖量逐渐减少。

2如何判断奶量够不够

  1、看哺乳次数。

  出生后头1—2个月宝宝每天需要吃8—10次,3个月龄时间每天至少要吃8次。

  2、看排泄。

  如果单纯依靠母乳喂养,婴儿的24小时小便次数达6次以上,是奶量充足、婴儿吃饱的一种表现。如果每天24小时的小便次数不足5次,就说明奶量不足,婴儿没有吃饱。由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的形状是黄油油的软便,每天大便2-4次,这表明奶量充足,婴儿吃饱了。如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量少,并呈绿色泡沫便,这说明母亲的奶量不足,宝宝没有吃饱。

  3、看睡眠。

  宝宝如果在吃奶后能安静入睡4个小时左右,且不哭闹能够深度睡眠,表示孩子已经吃饱。

  4、看体重。

  正常情况下,宝宝如果奶量足够,每星期平均增加体重0~170克,3个月时则为200克左右。大于6个月的婴儿平均每月体重增加500克。这些可说明母乳充足,婴儿吃得饱。

  5、看神情。

  宝宝吃饱了一般都会情绪良好,表现愉快,玩笑自如,眼睛闪亮,反应灵敏。

3新生儿出生时评估

  1、目的:

  ① 判断新生儿的重要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复苏;

  ② 判断宫内生长发育状况,决定相应的保健措施;

  ③ 判断有无严重的先天畸形或产伤,决定紧急处理措施。

  2、评估内容:

  ① 出生后即刻生命体征评估 将新生儿置于保温环境中,然后立刻判断有无呼吸、心率,观察皮肤颜色。如无呼吸,则应先清理呼吸道后进行触觉刺激,如拍打脚底或快速按摩后背。如仍无呼吸则按新生儿窒息进行复苏,并根据心率及肤色决定复苏措施。以上过程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0—30秒内完成。

  ② Apgar评分 Apgar评分是对新生儿出生后短期内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应在产后1、5、10分钟各评一次。1分钟的Apgar评分代表新生儿出生时的状况,反映其宫内生活及产程中经历的状况;5分钟及以后的评分则代表新生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与以后的生命质量关系密切。如10分钟Apgar评分仍低于正常标准,需边处理边继续评分。

4新生儿自主呼吸

  1、必备条件:

  ① 呼吸系统发育完善:胎龄25周左右肺泡才完成解剖结构的的发育。胎龄35周时肺泡内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已达到适当的浓度。子宫内胎肺充满肺液使肺泡张开并保持一定的容量,至妊娠足月可相当于新生儿肺容量,肺血管系统发育完善,为生后肺内气体与血液交换作准备。

  ② 有充足的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Ⅱ型细胞合成与分泌,其主要成分为磷脂类,其中以二棕榈酸卵磷脂含量最高。其主要作用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顺应性;稳定肺泡容积,使肺泡不萎陷;加速肺液清除;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正常流体静压,防止肺水肿;减低毛细血管前血管张力,使肺通气量增加,肺泡内氧分压增高,肺小动脉扩张。

  ③呼吸中枢健全:通过外周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刺激传导至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

  ④ 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内粘液阻塞使气体不能进入肺泡,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并可阻碍新生儿自主呼吸的建立。

  2、初次呼吸的刺激: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压力和温度的突然改变,加上光、声、地心引力以及疼痛等刺激可以引起呼吸。但最主要的可能是血内氧与二氧化碳的变化。脐带结扎后胎盘循环终止,母体内的氧不能再向胎儿传送,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不能通过胎盘排出,使胎儿血内氧分压急剧下降,二氧化碳分压急剧上升并刺激周围化学感受器,经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发生呼吸运动。

  3、初次呼吸需要克服的阻力:

  ① 气管中液体的压力:气管内液体量越多越粘稠,则阻力越大。所以呼吸道粘液常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

  ② 表面张力:按照Laplace定律:P(压力)=2T(表面张力)/r(肺泡半径)。肺泡半径越小,表面张力越大。所以如肺泡萎陷,则使其张开所需的压力更大。

  ③ 肺组织弹力:当肺泡有一定容量时肺组织回弹的阻力大,使肺不易萎陷,再次吸气时更易张开。

  4、初次呼吸时所需的压力:生后初次呼吸最困难。通过食管测量胸腔内压了解:初次吸气需用负压为0.98—6.86kPa,呼气时胸腔内压力为1.96—2.94kPa正压。第一次呼吸后1/3肺泡已膨胀良好,以后吸气所需压力大大减低,约为-0.98kPa。

5新生儿一到晚上就哭闹

  一、临时哭闹

  1、饥饿,是新生儿哭闹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哭声短粗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越哭越急。但对于母亲来说容易判断,喂奶后就可以缓解。母乳喂养的婴儿在饱餐一顿后,能保持2~3个小时,有些孩子可能持续时间长一些。如果宝宝4个小时没有哭闹,最好也要给孩子喂一次奶。这样不光可以减少宝宝的哭闹,而且还能帮助宝宝调节他的生物钟。这个问题一般不会困扰家长,因为所有家长孩子哭闹的第一选择就是喂奶。宝宝出生后会有一个生理性的体重下降,一般2周就可以恢复到出生体重,如果2周体重没有恢复到出生体重或者一个月大小体重增加不明显,孩子还经常哭闹,也是孩子饥饿的表现,说明母乳的质量不好,需要增加营养或者寻找原因。人工喂养的婴儿相对容易,由于奶量相对固定很容易判断是否孩子饥饿。

  2、不舒服,不舒服也是宝宝哭闹的一个普遍的原因,拉了和尿了都会造成孩子哭闹,只要换尿布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有时流汗衣服包得太紧也不舒服。这类哭声会比较急促声音也许不大,好像还可以稍微忍受一下。如果你不理他,他就会会大声哭闹。太冷或太热,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也会用哭声来表示。如果我们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哭闹就可以缓解。

  3、疲劳,孩子玩累了会在睡觉前会大声地哭叫,可能持续1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孩子越是累,哭得越大声。孩子临睡前留出20分钟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孩子就很容易入睡,改变一下环境是很有效的方法。

  4、口渴,口渴也是宝宝哭闹的一个因素,也容易被忽视。一般说来,母乳喂养的孩子,是不需要喂水的。如果在干燥环境或者温度太高,孩子失水比较多,容易口渴。还有就是孩子鼻子堵,张嘴呼吸也容易口渴。宝宝口渴就会导致烦躁不安,喂少量的水给就可以缓解。

  5、腹胀,宝宝在进食过程中,经常会吞咽下许多空气,从而造成腹胀。这种哭闹往往发生在奶后半个小时,哭闹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只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奶后要拍嗝。

  6、闹觉,宝宝在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家长可以轻轻拍拍,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并很快入睡。

  7、鼻子堵,当宝宝感冒或者有鼻屎堵住鼻子的时候,宝宝只能用嘴呼吸,用嘴呼吸和吃奶会发生矛盾,宝宝会表现为吃奶过程中突然哭闹,继而不愿继续吃奶。家长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润一下鼻子,也可以用液体石蜡涂抹在鼻腔,然后用洗鼻器轻轻吸引出来就可以。如果鼻屎发黄,还可以涂抹红霉素眼药膏。

  8、疼痛,腹痛是宝宝哭闹的一个常见原因,由于婴儿胃肠发育不成熟,造成的婴儿各阶段肠道蠕动不协调而引起的肠绞痛。哭闹经常是突发性尖叫,有时会呈现声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脸红脖子粗。有时腹部往往会有些鼓胀、两手掌会握拳、两脚则会伸直或弯曲,四肢末端则常会呈现冰冷。通过轻轻按摩腹部或者给与帮助消化的益生菌就可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