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蛇鲻的副作用有哪些

蛇鲻,又名丁鱼。海洋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和大西洋。蛇鲻是硬骨鱼纲灯笼鱼目狗母鱼科蛇鲻属鱼类的统称。下面大家来跟我一起了解下。

目录 蛇鲻的副作用有哪些 蛇鲻的原形态 蛇鲻的种类 蛇鲻的生境分布 蛇鲻的形态特征

1蛇鲻的副作用有哪些

  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食物能让身体变得更健康,但是食物的种类是有很多种的,尤其是蛇鲻这样的食物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的,下面一起了解下哪些人不适合吃蛇鲻呢。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

  通过对那些人不适合吃蛇鲻的介绍以后,相信我们都对蛇鲻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平时在食用的时候就能少了很多的顾虑,另外生活中我也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

2蛇鲻的原形态

  1.多齿蛇鲻,体长圆筒形,一般体长25-30cm,最长右达40cm。头粗圆,吻钝,中凹。眼上侧位,脂眼睑较发达。口大,前位,口裂长,两颌约等长,上下颌密生大不不等的犬牙,犁骨具许多小牙,腭骨每侧有2组牙带,外组牙带的前段有2-3行。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3,鳃耙不发达,针尖状。体被圆鳞,头侧颊部和鳃盖上被鳞。胸鳍和腹鳍的基部有腑鳞。侧线发达。侧线鳞50-55(4/6)。背鳍11-12,脂鳍位于展鳍基的上方,臀鳍10-11,较小。胸鳍14-15,向后可伸达腹鳍工。腹鳍9,内缘鳍条较外缘鳍条依次渐长。尾鳍叉形。体背棕色,体侧淡棕色,腹部、腹鳍及鳍均白色,背鳍、胸鳍及尾鳍后缘灰黑色。

  2.长蛇甾,体形与上种类似,一般体长18-25cm,最长者可达35cm,头短小,略平。口大,口裂长超过头长之半。上下颌有许多锐利头短小,略平。口大,口裂长超过头长之半。上下颌有许多锐利细牙,犁骨牙4-8个,腭骨每侧具2组牙带。鳃盖条16,鳃耙细小,针尖状。侧线平直,侧线鳞55-56(4/6-7)。各鳍式数目相的。惟胸鳍短小,向后不伸达腹鳍基,体棕色,背鳍、腹鳍及尾鳍乳灰色,其后缘黑色。胸鳍、臀鳍及腹部均白色。

3蛇鲻的种类

  蛇鲻属约共有9种,中国产下述4种。

  长条蛇鲻(Saurida filamentosa) 背鳍第2鳍条丝状延长分布于南海和东海,也见于澳大利亚沿海。为暖水性底栖鱼类,栖于泥沙和沙泥底质的海区。南海北部海区分布的水深范围为20~120米,水深60~90米处较多;水温范围为16~27℃,适宜水温为19~21℃,盐度范围为31.5~34.8%,适宜盐度为33.7~34.8‰。游泳迅速,但移动范围不大。平时分散,生殖时期集群。性凶猛,贪食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生殖期为 1~5月,盛期为1~3月。分批产卵。怀卵量5~96万粒,平均怀卵量23万粒。体长一般为200~300毫米,重90~350克,大者达600毫米,重约2千克。最高年龄雌鱼为5龄,雄鱼为6龄。2~3龄鱼占渔获物的70%以上。

  [长条蛇鲻]

  长蛇鲻(S.elonata) 胸鳍短,不伸至腹鳍基底。侧线鳞50~60。中国沿海均产,也分布于朝鲜和日本。生殖期在北部湾为2~4月,在黄海和渤海为5~7月。怀卵量3~14万粒。卵径1.3毫米。体长一般为180~230毫米,重60~130克,大者可达350毫米,重570克。南海主要渔场为北部湾、七洲洋及万山群岛;东海和黄海常年均可生产,以冬、春两季为捕捞盛期。

  多齿蛇鲻(S.tumbil) 背鳍无丝状延长鳍条,胸鳍伸至腹鳍基底,体侧无黑斑。产卵期长,每年从2月延至10月,甚至周年产卵。怀卵量4~47.8万粒,平均13.5万粒。体长一般为170~270毫米。主要分布于日本、中国及其他海区。

  花斑蛇鲻(S.undosquamis) 体侧常具9~11黑斑,背鳍前缘和尾鳍上缘各有 1行节状黑斑。体圆而瘦长,呈长圆柱形,尾柄两侧具棱脊。头较短。吻尖,吻长明显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脂性眼睑发达。口裂大,上颌骨末端远延伸至眼后方;颌骨具锐利之小齿;外侧腭骨齿一致为2列。体被圆鳞,头后背部、鳃盖和颊部皆被鳞;侧线鳞数48-54;背鳍前鳞18-20。单一背鳍,具软条11-12,雄性鱼之第2鳍条不延长如丝;有脂鳍;臀鳍与脂鳍相对;胸鳍长,末端延伸至腹鳍起点后上方;尾鳍叉形,上叶等长于下叶。体背呈暗褐色,腹部为淡色,成鱼体侧有时会出现9-10个不显之暗色斑块。背、胸及尾鳍略呈青灰色;腹及臀鳍无色;尾鳍上叶上缘具8个暗点或暗斑,下叶下缘白色或透明。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产量不大。

  蛇鲻的肉质细嫩,供鲜销或咸制。用以制作鱼丸,质地松软爽脆,为人们所喜食。

4蛇鲻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为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中下层鱼类,生活于近海底层的泥沙质底。主食虾、小鱼等。

  2.为近海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深20-100m泥沙质海底及沿海河口区域。

  资源分布:

  1.我国分面于东海和南海。

  2.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5蛇鲻的形态特征

  体延长,呈长柱状;横切面为椭圆形;尾部细长。体长为体高的6.94—7.91倍;为头长的3.97—4.45倍。头长为吻长的3.854.69倍;为眼径的4.62—5.72倍;为眼间距的3.79—4.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25—2.62倍。沿体、头后背部、鳃盖和颊部均被大圆鳞,鳞片较易脱落,体长在20 mm以下的个体尤甚。鳞片的前缘呈双波状。前部有3—5条辐射线,后部光滑。侧线鳞47—53;侧线上鳞3.5,侧线下鳞6.5。侧线发达,较直,侧线鳞片的前缘中间凸出,前部有2条辐射线,后部光滑。胸鳍和腹鳍的基部有一大的腋鳞。幽门肓囊18223。脊椎骨数48—53。腹膜白色。幽门盲囊数18—23。肛门位于臀鳍前方。

  头

  头中等大,背部平扁。吻钝,吻端有缺刻,其长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距吻端较鳃盖后缘为近。脂眼睑较发达。眼间距宽,中间凹,微粗糙;其宽度明显大于眼径。鼻孔每侧1对,位于眼的前方,距吻端明显比距眼为近,前鼻孔具1短皮质鼻瓣。口大,前端位;口裂长,向后延伸于眼的远后方。上下颌约等长;两颌布满细小的犬状齿,上颌齿3—4行;下颌齿4—5行,两颌内侧齿比外侧齿显的长和大。腭骨每侧有2组齿带,外齿带的齿组窄长,前端2—3行,成鱼可在3行以上。舌窄短,舌上具有小齿。头背部纵列鳞18—20;颊部鳞3—4。鳃盖后缘无棘。鳃盖骨薄。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假鳃明显。鳃耙不很发达,如短针尖状。鳃膜骨条12—14。

  鳍

  背鳍11—13;臀鳍lO—12;胸鳍14—15;腹鳍9;尾鳍19。背鳍位于腹鳍起点的后上方,距脂鳍较距吻端为近;平放时,前部鳍条的末端超过后部鳍条的末端。脂鳍小,位于臀鳍基的上方。臀鳍位于脂鳍的下方,其基底长短于背鳍基底长。胸鳍中等大,其末端向后延伸可超过腹鳍的起点。腹鳍内侧鳍条略长于外侧鳍条;第五、六分枝鳍条最长。尾鳍叉形。上下叶约等长。尾柄椭圆形,两侧有弱嵴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