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黄颡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黄颡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黄颡的形态 黄颡的生长环境 如何区别野生和养殖的黄颡鱼(黄蜡丁) 黄颡鱼的种类和区分

1黄颡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不断的忙工作,有的时候饮食过于随意身体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黄颡鱼。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有痼疾宿病之人,诸如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肿,红斑狼疮以及顽固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或谨慎食用黄颡鱼。

  通过对哪些人不适合吃黄颡鱼了解以后,我们知道饮食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一定要结合身体去选择才能获取更多的健康,另外我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美味的时候也不能一次性吃的过多。

2黄颡的形态

  黄颡体长123~143mm,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

  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背鳍部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较短,这也是和鲶鱼不同的一个地方。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进食较凶猛。公母颜色有很大差异,深黄色的黄颡鱼头上刺有微毒[1] 。

3黄颡的生长环境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

  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也能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

  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1] 。

4如何区别野生和养殖的黄颡鱼(黄蜡丁)

  一、野生黄颡鱼大小不一,而家养的黄颡鱼个头较一致。

  公黄颡鱼长的快,个头较大,一般来讲,同一生长环境,公黄颡鱼比母黄颡鱼一条要重5分之一,现在,家养黄鱼已经实现了全部繁殖为公黄颡鱼,所以,养殖的黄颡鱼,个头一样大,体形一样。

  野生黄颡鱼公母都有,大小不一,母的个头较小,在产卵期,肚子较大,公的常年肚子都不大。

  二、野生黄颡鱼颜色不一,颜色深的深、浅的浅,由于野生黄颡鱼是自然繁殖,所以,其外部特征不一致,最明显的特征是花纹不一样,而家养的黄颡鱼颜色一致,且花纹一样 。


5黄颡鱼的种类和区分

  黄颡鱼

  俗称:黄腊丁、黄骨、央丝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瓦氏黄颡鱼

  也称江黄颡鱼,俗称: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

  光泽黄颡鱼

  俗称:尖嘴黄颡、油黄姑、三角峰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长须黄颡鱼

  也称岔尾黄颡鱼,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尾鳍深分*。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肉率为66.47%~68.41%,与鳜鱼相当,无肌间刺,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价格居高不下〔30~50元/㎏〕,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黄颡鱼繁殖技术的攻克,苗种供应有了初步保障,特别是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偏低,养殖利润逐渐趋于微利,从而使价格相对较高的黄颡鱼养殖逐步兴起,池塘主养、网箱养殖黄颡鱼发展较快。但由于黄颡鱼的养殖属新兴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池塘单产低、鱼病增多、捕捞难等。目前已经大面积开展养殖的黄颡鱼种类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由于生长较慢个体小等原因,目前基本靠野生捕捞上市。

  四种黄颡鱼的区别

  黄颡鱼 颌须达超胸鳍基 胸鳍刺长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半白半黑

  江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长须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中 胸鳍刺等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全为黑色

  光泽黄颡鱼 颌须不达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