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鲳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鲳鱼,别名有镜鱼、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要》),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叉片鱼(江苏、浙江)等。

目录 鲳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鲳鱼的外形特征 鲳鱼的品种分类 鲳鱼的营养价值 鲳鱼的食用效果

1鲳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饮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红鲳鱼虽然是比较常见的食物,但是有的时候使用起来也会容易导致身体有些不适,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情况也是有区别的,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红鲳鱼。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慢性疾病患者、皮肤病患者应忌食红鲳鱼。

  饮食不当对身体也是会造成一定伤害的,上面就是对哪些人不适合吃红鲳鱼的介绍,这样我们在吃红鲳鱼的时候就能够特别的注意了,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去搭配食物,这样才能更加的健康。

2鲳鱼的外形特征

  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体型: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鲳鱼 头: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圆钝,稍突出于下领之前。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侧各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口小,微斜。

  颌: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

  鳃: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

  鳞:鳞细小,圆形,极易脱落。侧线鳞110~130,侧线位高,几与背缘并行。

  鳍:背鳍Ⅸ~Ⅻ,Ⅰ-42~48,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方。臀鳍Ⅵ~Ⅶ,Ⅰ-41~46。背鳍、臀鳍同形,鳍棘均呈截形,鳍条部前端皆隆起呈镰刀状。胸鳍长大,24~27。无腹鳍。尾鳍17,分叉很深。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

3鲳鱼的品种分类

  银鲳

  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脊椎骨40~41。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呈镰状,成鱼腹鳍消失,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故称银鲳。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米~110米的水域,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银鲳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每年5月上旬(立夏)以后,渔群就北移进入浅水区生殖,喜欢在浅海岩礁、沙滩水深10米~20米一带河口处产卵,卵浮性,产卵量8万~35万粒。

  金鲳

  学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1]

  红鲳(淡水白鲳)

  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体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2]

  刀鲳

  刀鲳鱼,又名眼眶鱼、皮刀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深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

  乌鲳

  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

  灰鲳

  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臀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不超过130米,喜在阴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

  刺鲳

  俗名䖳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3]

  斑点鸡笼鲳

  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前半部有9~10鳍棘,第4棘最长,胸鳍大,延长至尾柄;臀鳍有3鳍棘;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

  雪花鲳(南美鲳)

  学名巴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臀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背鳍8~9鳍棘27~29鳍条,臀鳍3鳍棘23~25鳍条,侧线鳞100~130,体长为体高的1.9~2.6倍,椎骨29。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深度22-133米。

  条纹鸡笼鲳

  俗名蜈蚣鲳、婆心鲳、烟袋鲳、鸡鲳、龟花鲳、香鲳体侧扁,略呈菱形,体侧有4-9条深色横带;鳃盖膜连于峡部,但不愈合成皮褶;背鳍通常有8鳍棘,以第三鳍棘为最长;鳔两侧各约有15对分枝很多的细盲管。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0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亦会进入河口咸淡水处。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体形较小,但数量较斑点鸡笼鲳为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

4鲳鱼的营养价值

  1.平鱼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其含量约为20%,并且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消化吸收率极高。

  2.平鱼脂肪含量价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3.平鱼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尤以钙、磷、钾、镁和硒的含量最高。

  平鱼,学名鲳,是一种身体扁平的海鱼,因其刺少肉嫩,故很受人们喜爱,主妇们也很乐意收拾,它同样具有海洋鱼的营养特点: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平鱼体近菱形,扁侧,口小,背部青灰色,体两侧银白色,体背小圆鳞,背鳍和臀鳍较长,且对称,胸鳍大,无腹鳍,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产地大体与比目鱼相同,质量以河口和秦皇岛产的为好,上市在5~10月间,其中以6~7月产的品质最好,数量最多。

5鲳鱼的食用效果

  1.降低胆固醇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对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鱼类食品。

  2.预防癌症

  平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3.防治贫血

  平鱼具有益气养血,柔劲利骨的功效,对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等很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