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继扬子鳄、中华鲟、白鱀豚、胭脂鱼之后,长江鲥鱼也遭遇种群危机。
目录
1鲥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人们都知道河豚这种鱼,但是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学名原来是叫鲥鱼,在食用鲥鱼之前必须要先将这种鱼的胆和内脏处理好,否则食用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很严重的后果,因为这种鲥鱼的营养价值其实很高,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冒险尝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懂得自己处理,就还是不可以吃的。
鲥鱼的功效与作用可能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它对于想要健康养生类的人群是十分适合的,但是吃法也十分讲究,如果平常食用过于肥腻和脂肪较高的食物,食用鲥鱼是可以起到缓解的功效的。一起看看鲥鱼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营养价值
1、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2、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3、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适用人群
1、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儿及产妇食用;
2、多食发疥,故体质过敏及皮肤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肾炎、痈疖疗疮等疾病之人忌食。
鲥鱼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食用,根据以上不适宜的人群,不能吃鲥鱼的人群也要避开,如果真的想要尝试鲥鱼而又不清楚做法的话,那还是建议到专业的酒楼让厨师处理再食用。
2鲥鱼的外形特征
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3鲥鱼的生长繁殖
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鲥鱼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
4鲥鱼有什么好处
鲥鱼的好处:鲥鱼的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能温中开胃,补益虚劳、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毒、疗疮。宜连鳞蒸食,鲥鱼蒸后,以其流下之油,可涂抹烫伤处。鲥鱼肉嫩味鲜美,鳞下多脂,脂肪含量很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有益。鲥鱼曾与黄河鲤鱼、太湖银鱼、松江鲈鱼并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鱼”。早在汉代就已成为美味珍馐,东汉名士严光(子陵)以难舍鲥鱼美味为由拒绝了光武帝刘秀入仕之召。因其地有严子陵钓台,当地别称为“子陵鱼”。春江鲥鱼以唇有朱点者为上品,据说系严子陵用朱笔点过。鲥鱼最为娇嫩,据说捕鱼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就立即不动了。所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称其为“惜鳞鱼”、“南国绝色之佳”,并做诗赞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从明代万历年间起,鲥鱼成为贡品,进入了紫禁皇城。至清代康熙年间,鲥鱼已被列为“满汉全席”中的重要菜肴。
5求中国鲥鱼和美国鲥鱼的区别
美国鲥鱼和中国鲥鱼在外形上、生活习性上、营养价值和口味上、DNA结构上都很近似,可以作为中国鲥鱼的替代品种进行养殖、推广和食用。但这两种鱼并不完全一样,是同属一个亚科、但不同属的两个种,在分类地位上十分接近。在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未分离时,同在一个大陆的淡水中生活,美亚大陆断裂后,才分开生活,实际上是同宗同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