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痛风

痛风为何易在夜间发作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又称“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那么,痛风为何易在夜间发作?痛风患者可以吃豆制品吗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目录 痛风为何易在夜间发作 痛风患者可以吃豆制品吗 改善痛风的四大原则 痛风了应该天天吃碳酸氢钠吗 多饮水可防止痛风发作

1痛风为何易在夜间发作

  一、浓度

  漫漫长夜,人体会通过呼吸、排汗、排尿(起夜)等途径丢失水份,却不像白天那样方便随时饮水,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血液浓缩,使得尿酸浓度升高、结晶沉淀,诱发痛风发作。

  应对措施:

  充分的水分摄入对预防痛风发作十分重要,有出汗情况尤应注意补充,要通过饮水确保全天尿量在2000ml以上。

  由于睡前过量饮水导致起夜次数过多,也会干扰睡眠质量。因此,痛风患者应结合自身情况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饮水仍应以白天为主,离睡眠时间不宜过近。

  避免卧室过于干燥,床边应放置水杯、以便感觉口渴时随时饮用。

  二、温度

  夜阑人静,尤其是进入睡眠以后,机体新陈代谢率进入低谷,体温相对较低。而温度的下降使得尿酸盐的饱和度降低,更容易发生沉淀。

  应对措施:

  睡眠过程中注意保温,尤其是肢体远端,目前已值盛夏,痛风患者切忌贪凉,不宜用空调将卧室温度调节过低。

  三、激素

  在人体的生理激素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重要的抑制炎症作用,能够有效预防痛风发作、改善发作时症状。

  但是,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具体表现为:午夜0-2时最低,3-5时开始上升,至早晨6-8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皮质激素在午夜的生理分泌减少,给了痛风发作以可乘之机。

  应对措施:

  激素分泌的生理节律是无法调节的,但可以通过外源性应用皮质激素药物,来预防痛风发作、缓解痛风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存在可能副作用和潜在风险,必须符合激素治疗适应证、并在医生指导下方可使用。

  四、缺氧

  对于痛风患者,睡眠时“打鼾”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同时具有超重、肥胖体型的人群。

  鼾声时起时停,伴随而来的是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机体血氧浓度降低。

  为了应对组织缺氧,机体核苷代谢增加。其结果是,虽然患者不吃不喝在睡觉,体内却产生了大量内源性“嘌呤”,而嘌呤的代谢终产物正是引发痛风的尿酸。

  应对措施:

  对于“打鼾”症状严重的痛风患者,一定要采取措施,尽快矫正“睡眠呼吸暂停”。

  建议睡眠时选择侧卧位或半俯卧位,抬高床头或枕头,并保持鼻腔通畅;超重、肥胖患者应进行减肥;对于符合指征的患者可选择佩戴矫治器、接受手术、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等治疗。

  总结:

  夜间突发足痛,很可能是痛风。

  低嘌呤饮食、适度运动、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这些是预防痛风发作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围绕浓度、温度、激素、缺氧等诱因,有的放矢进行干预,能够进一步降低发作风险。

2痛风患者可以吃豆制品吗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来源包括内源性(80%)及外源性(20%),后者主要来自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因此,控制嘌呤摄入量对痛风患者非常重要。

  豆制品被认为是高嘌呤食物,不但患者深信不疑,一些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亚太临床营养杂志》 2011年的一篇报告调查了亚太地区的医学工作者,结果有48%的人认为大豆制品会导致痛风。事实果真如此吗?豆制品是高嘌呤食物吗?

  通过豆制品摄入的嘌呤总量并不多。关于食物中嘌呤含量的数据,目前还没有十分权威的数据来源,并且各种不同来源的大豆嘌呤含量相差也较大。

  虽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类嘌呤含量与瘦肉类相似,但须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豆类与肉类的摄入量却相差较远。我们可以进行比较:100 g瘦肉相当于1块半大排大小,这很容易在一顿丰盛的大餐中摄入并可能超量摄入;但是,每餐摄入100 g大豆就有些困难了。同时,在豆制品加工、制作、烹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嘌呤会溶解于水中而被去除,所以,吃同样重量的豆制品,摄入的嘌呤又要比直接吃黄豆少得多。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发现摄食豆制品给我们带来的嘌呤含量是有限的。

  与肉类相比,豆制品中嘌呤组成有差异 除摄入量不同外,豆制品与肉类中的嘌呤组成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发现大豆中嘌呤的组成以腺嘌呤和鸟嘌呤为主,占嘌呤总量的96%以上;而肉类中的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占嘌呤总量的60%以上。嘌呤组成不同对最终尿酸的生成也会造成影响,因为在代谢时,腺嘌呤转化生成尿酸的步骤繁琐,速率较低,而次黄嘌呤可直接经过黄嘌呤代谢成尿酸,相对直接。

  人群研究未见豆制品摄入增加痛风发病风险 美国一项研究对20年中730例新发痛风患者饮食习惯、饮食频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海鲜和肉类摄入量高的人群痛风的发生率也高;而富含嘌呤的植物性食物,例如豆制品等摄入量高的人群未见其与痛风发作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痛风患者适量食用豆制品不会过多增加嘌呤摄入

3改善痛风的四大原则

  (1)限制高嘌呤食物

  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病情,决定膳食中嘌呤的含量,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急性痛风时,每天嘌呤量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以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摄人。禁止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鱿鱼、沙丁鱼、风尾鱼、肉汁、虾、肉汤、扁豆、干豆类。

  (2)限制脂肪摄人量

  为促进尿酸的排泄,一般控制在每日50克左右为宜。烹调肉时,应先用水焯一下捞出,可降低肉食中的嘌呤量。在限制总热量的同时,患者的体重会有所变化,但切忌短时间内减重太多,避免酮血症。酮体和尿酸相竞排出,使尿酸排出减少,可能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

  (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热量的主要来源应是植物性食物,如面粉、米类,但不要过量,因为糖也可增加尿酸的生成与排泄量。

  (4)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水和碱性食物

  膳食中的维生素一定充足,许多蔬菜和水果是碱性的,能碱化尿,又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目前认为可以选用咖啡、茶叶和可可,但要适量。

  此外,还应勤洗热水浴,可以帮助尿酸排泄,有条件者应每日一次。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穿过紧的鞋,防止血液循环受阻。

4痛风了应该天天吃碳酸氢钠吗

  很多痛风病友在医生或其他病友的指导下,每天坚持吃碳酸氢钠片3至6克。相当于吃了2至4克的盐,加上每天饮食正常摄入的盐4至6克,每日吃盐的量就是6至10克,然后呢?在“痛风病友问:盐吃多了影响尿酸吗?”-搜狐健康中我们学习到“尿酸+钠=尿酸单钠结晶,随后尿酸单钠结晶沉淀引起慢性异物样反应,周围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围绕,形成异物结节,形成慢性炎症反应。所以吃盐多了不增加血尿酸,但是增加痛风石的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病友每天应吃4至6克盐。”碳酸氢钠是看不见的盐,所以,痛风病友吃碳酸氢钠一定不能长期吃。

  碳酸氢钠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能够碱化尿液,尿酸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高,易于从肾脏排出。建议痛风病友在血尿酸高的时候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碳酸氢钠片,血尿酸下降至正常范围后就停用。

  日常生活中,痛风病友要多吃碱性食物:碱化尿液,溶解尿酸。碱性食物不是通常所说的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发酵后做成的面食,如馒头、包子、苏打饼干等,而是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硬果、海藻等。同时多饮水,每天应该喝水2000毫升至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出,减少生成肾结石风险。

5多饮水可防止痛风发作

  中医学早在两千年前就对痛风有所认识,《黄帝内经》曾记载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其意思是说人一旦进食“膏粱厚味”太多,会导致脚部长出“大疔”。这里的“膏粱厚味”就是指过度饮酒及进食肉类。中医学认为酒及肉类气味浓厚,过度摄入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滋生湿热之邪。湿热邪气蕴结在肢体关节,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瘀血内生,不通则痛,故可见关节红肿热痛。既然体内存在湿热之邪,我们就需要将这种病邪排出体外,中医学认为大便及小便是排出湿热病邪的两种途经,因此多饮水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多饮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环,稀释血液中尿酸浓度,降低沉积在关节中的尿酸结晶含量;另一方面多饮水可增加排尿量,同时可冲刷肠道,保证大便通畅。这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尿酸代谢出体外的途径主要为小便及肠道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建议对于已经发作过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如果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肺部疾病,每日饮水量应保证在2000ml左右,每日排便2次,且排便通畅,但不要出现腹泻。而对于尚未发作过痛风性关节炎,但血尿酸偏高,或偏好饮酒及进食富含嘌呤食物的朋友来说,每日饮水量1500ml,每日通畅排便1次是必须的,可以有效降低尿酸含量,防止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