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生后没多久就被检查出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很是担心。到处寻医。很多专家都说按照当今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是可以治愈的。不需要太过忧虑。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1先天性心脏病如何鉴别诊断
1、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在疾病早期由于是动脉的血分流到静脉,属于左向右分流型,因此无紫绀;但到了晚期,心脏左侧的压力超过了右侧,就出现了紫绀。
2、法洛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由于部分或全部静脉血直接分流入动脉,属于右向左分流型,因此出生后就有紫绀。
3、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尽管存在心脏畸形,但左右两侧之间无异常通道,属于无分流型,因此,终身不出现紫绀。
查看详情>>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治好吗
1家长发现如果根据检查结果有手术指证的话,要尽快带宝宝去治疗,以免错过手术治疗的机会。如果心脏已经发生心跳改变和心功能改变就不能手术了。应尽早去心脏外科就诊,由医生决定手术时机。手术后跟其他同年小朋友机会没有异样。
2饮食方面:应以普食为主,多食流质或半流质高蛋白食物,如奶类等、还要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3家长对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小孩一定要格外的留神,不能大意,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及时治疗。平时有空可多陪陪小孩玩一些小游戏,从小培养小孩乐观的性格。如果对于还没满周岁的宝宝,家长更要严加监管,一发现小孩呼吸微弱,或嘴唇发紫等特征,就要马上就医了。
查看详情>>3先天性心脏病的家庭护理
1、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过分哭闹,保证充足的睡眠。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规律,动静结合,既不能在外边到处乱跑(严格禁止跑跳和剧烈运动),也不必整天躺在床上,晚上睡眠一定要保证,以减轻心脏负担。
2、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较多,需保持皮肤清洁,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热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换衣裤。多喂水,以保证足够的水份。
3、患儿宜少食多餐,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给予的饮食尽可能多样化,易消化。
4、保持大便能畅,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会增加腹压,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
5、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儿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逗留,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应随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密切注意预防感冒。
6、定期去医院心脏心科门诊随访,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尤其是强心、利尿药,由于其药理特性,必须绝对控制剂量,按时、按疗程服用,以确保疗效。每次服用强心药前,须测量脉搏数,若心率过慢,应立即停服,以防药物毒性作用发生,危及孩子生命。
4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
症状心衰
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紫绀
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蹲踞
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肺动脉高压
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杵状指(趾)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中毒性损伤。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发育障碍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其它
胸痛、晕厥、猝死。部分患儿则有体循环方面的症状,例如排汗量异常。(通常表现为大大超出正常同龄人的量)
5先天性心脏病要如何预防
1、适龄婚育
医学已经证明,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建议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
2、准备要孩子前要做好心理、生理状态的调节
如果准妈妈有吸烟、饮酒等习惯,最好至少在怀孕前半年就要停止。
3、加强对孕妇的保健
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孕妇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孕期保护
尽量少接触射线、电磁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
5、孕期避免去高海拔地区旅游
因为已经发现高海拔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可能与缺氧有关。
6、必要的检查
母体在怀孕中期可进行胎儿心脏彩超,检查胎儿的心脏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