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常见疾病,常常困扰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常常要对胃部做各种检查。其中胃部B超和胃镜是常见的胃部检查,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检查胃部有哪些方法,在当我们发现自己有胃痛的时候,检查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的文章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目录
1 慢性胃炎的针灸疗法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于中医学之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等病证中。一般认为多由脾胃受损,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而致。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疗效明显,尤其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疗法。针刺膈俞等穴治疗慢性胃炎。
选穴:
1、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
2、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火针及毫针取穴相同。
配穴:
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
针法:
取坐或卧位,选穴并常规消毒。然后以右手拇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并将其靠近穴位。将针于灯火烧红至白亮,迅即将针刺入穴内(可根据部位、胖瘦定角度和深度,灵活采用直刺、斜刺和点刺法,深度约0.5-1.0寸),并即刻敏捷出针(进出针靠腕力控制,时间约半秒),随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两组主穴交替使用,背俞穴和相应类俞穴交替使用,其他穴两侧交替使用。
毫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畏寒者加烤神灯。两组均隔日1次,10次者为1疗程,疗程间隔10天。第4个疗程前复查。
说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肝、脾、胃关系密切,故取肝俞、脾俞、胃俞以疏肝健脾和胃,取上、中、下脘、建里健运脾胃,取膈俞活血化瘀,取足三里疏通胃气消痞满,取三阴交资生化源益胃阴,内关宽胸解郁,期门疏肝,章门健脾。诸穴共奏疏肝健脾、和胃化瘀之功。火针具有针与灸双重作用,既能调气和血,又能温通经络,具有良性双向调整作用,故可获效。
2 胃酸烧心吃什么
胃酸烧心吃什么?
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或对胃酸异常敏感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酸相关性疾病。过多的胃酸刺激胃部,使上腹胃部产生烧灼样感觉,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烧心”。酸相关性疾病是一类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包括胃炎、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多种疾病。
“烧心”只是一种症状,而掩藏在其后的疾病,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食物通常是烧心症状的“触发器”。如果吃得过饱,胃和食管间的瓣膜就会放松,将胃酸推入食管。有烧心症状的人不必固定每天三餐,多分几次,减少每次的食物摄入量即可,另外,最后一餐不要离入睡时间太近。
胃酸烧心吃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几种可以防止胃酸烧心的食物。
1、芦荟
芦荟中含有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具有消炎、镇静的效果,是常见治疗烧伤、轻微割伤的涂抹物。其实芦荟也对缓解消化不良十分有效,有助减缓消化道壁发炎症状。纽约大学格尼医学中心指出,芦荟也是治疗胃食道逆流的天然食疗选择。
2、燕麦
富含结构复杂碳水化合物的燕麦,能“抚慰”胃部,并提供人体必需的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成分,有助缓解烧心症状。
3、豆类
豆类可缓解烧心。《肠道》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豆类等高纤维食物的人发生烧心等症状的几率减少20%。这是因为膳食纤维有助于食物更快地从胃部移至肠道,从而防止烧心,减轻胃部不适。
4、黄芥
少量黄芥末有利于恢复胃酸平衡,因为黄芥末属硷性食物,可中和胃酸,只需要1茶匙黄芥末,即可缓解烧心。
5、豆腐
肉类脂肪含量高、消化时间长,是导致烧心的罪魁祸首之一。与之相反,低脂肪、高蛋白的豆腐有助改善烧心症状。
3患肠胃炎怎么办
要点一:饮食有规律
很多人在饮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顿,不合口味的就饿一顿,这样就易造成胃的蠕动功能紊乱,进而使胃壁内的神经丛功能亢进,促进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胃炎或胃溃疡。因此,饮食应该定时定量,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要点二:注意饮食卫生
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磨切、并与唾液混合,这样可以减轻胃的负担,使食物更易于消化。此外,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饮酒和吸烟。
要点三:保持精神愉快
胃是否健康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长期紧张、恐惧、悲伤、忧郁等都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促进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诱发胃炎、胃溃疡。
4脾胃不好七大表现
脾胃是身体的轴心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解释说,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长寿。以色列一项针对1258名70~82岁老年病人的研究发现,在排除老人身体活动量、人口学特征、营养等影响因素后,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风险更低。
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但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负。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另外,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30%和10%。
脾胃不好几大表现
被称为“中国色诊第一人”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系教授王鸿谟指出,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即不想吃饭、吃饭不香;不吃不胀,吃一点东西就发胀;拉肚子,水和粪能分开叫“腹泻”,水和粪均匀混合叫“便溏”。如发现自己有这几种情况,就该怀疑脾胃是不是出了问题,需尽快就医。
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也能看出脾胃问题。
脸色发黄。王鸿谟指出,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
鼻头暗淡。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无血色、干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说,《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杨力说,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睡觉时会流口水。《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便秘。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不好。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张湖德说,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5有胃部彩超的吗
检查胃部有哪些方法?检查胃部有哪些方法你知道吗?检查胃部有哪些方法你了解吗?胃部检查一般分两种类型,即胃镜检查和胃超检查。
胃部检查一般分两种类型,即胃镜检查和胃超检查。通俗地说,“胃超”就是让病人喝下一碗特殊造影剂后做个胃部B超,无痛、无创伤、无交叉感染,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的检查,弥补了X线和胃镜不能显示的胃壁内的病变,可透视到胃粘膜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进行肿瘤TNM分期诊断。
当病灶肿块系处于胃小弯处的浆膜下平滑肌肉瘤时,胃镜或胃镜活检无法深入探测到,而此时“胃超”恰巧弥补了这一不足,利用其可探测到浆膜层的优势观看到病灶部位。它作为一种病人初筛手段,对无症状中晚期胃肿瘤检测是极为有效的。
“胃超”是胃镜的补充辅助检测手段,与胃镜是彼此互补关系,但不能完全替代胃镜。胃镜下可进行病灶细胞活检切片,而“胃超”由于是体外操作而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一旦“胃超”检测有问题时,如溃疡面深且大或呈菜花状时,必须进一步做胃镜活检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