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肝病

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肝炎指的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侵害肝脏,使肝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损,继而引起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这些损害病程不超过半年。急性肝炎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其他严重并发症,这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一旦确诊,一定要及时治疗。

目录 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肝炎的饮食保健 急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 急性肝炎黄疸长期不退的原因

1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肝炎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结合病情,急性期注意保证休息,给予合理的饮食,戒除烟酒,保肝利胆退黄药物等综合疗法,有助于病情恢复。目前没有治疗急性肝炎的特效药,绝大多数急性肝炎都是可以自己恢复的。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为肝脏炎症的恢复创造条件。所以急性肝炎的治疗的方法也是综合性的。

  1、卧床休息十分重要,可以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血供,利于肝损恢复。待症状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

  2、饮食:食欲正常者可以正常进食;消化道症状明显有黄疸者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恢复期要避免过度营养,以免过于肥胖造成脂肪肝。进食少或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输入葡萄糖液。

  3、药物:真正的保肝药是没有的。现有保肝药(包括中药)都只在降酶、解毒、抗炎、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某一方面有一定作用。

  4、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合理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给以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注意维生素K的补充;

  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药物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或肌注,隔日1次,3-6个月为一疗程。急性期黄疸者可予茵陈蒿汤治疗。恶心,厌油,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维生素B,或门冬氨酸钾镁溶液,静滴。也可用肝炎灵和病毒灵。

  急性肝炎的治疗注意事项:

  1、戒酒:要保肝就一定要戒酒,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则必定难逃肝病的厄运。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喝酒便成了交际的重要手段,而且各地都有各地的“酒文化”。

  2、清洁: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染,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生食小水产食品就有传染甲型或戊型肝炎的可能,最好不吃。

  3、限脂:脂肪肝是近年来明显增多的肝脏病,常与肥胖症、糖尿病共存。要远离肝炎,应从调节饮食入手。控制脂肪饮食当然是必需的,但含糖类食品的总量也应该控制,包括米饭面条,因为过多的糖类食品在人体内也能演变为脂肪。

  4、疫苗:肝炎既然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就和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一样,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目前已经正式使用的肝炎疫苗为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疫苗。

2急性肝炎的饮食保健

  1. 高蛋白: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分解和合成的重要器官,肝脏发生病变,影响消化酶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减弱,食物的消化吸收受阻,蛋白质吸收、合成减少,且肝病时,自身蛋白质分解加速,大量蛋白丢失,血浆蛋白下降,使受损的肝组织难以修复,甚至因低蛋白而产生局部水肿及腹水,故应补充高蛋白的饮食。进食时,既要注意蛋白质的量,还要从质的方面加以选择。在高蛋白食物中,必需选用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瘦肉类和豆制品,而含脂肪过多的肥肉食后不易消化,常有胀闷感,故不宜食用。肉类食物宜选用鱼肉、兔肉、鸡肉、猪瘦肉等。豆类蛋白如豆制品、与动物蛋白同食,有互补作用,可提高其生理价值,但消化不良,食后有胀满感者,豆腐不宜多食。

  2.高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人体的热量来源,因此注意糖类的补充。然而,糖类的供给要适当,不宜过量。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影响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降低食欲。糖类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易导致腹胀,尤其病人脾胃功能减退,出现腹胀、纳少、舌苔厚腻时,更不宜过多食糖。同时,糖代谢过程比脂肪迅速,从而取代脂肪分解,导致脂肪贮蓄,易发胖或产生脂肪肝,影响肝炎的治疗。因此,肝炎膳食糖量的供给,应适量而不宜过量。

  3.补充维生素:肝脏受损害时,维生素摄入和合成减少,且消耗增加以致缺乏,故必需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维生素A等。动物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约10倍于其它肌肉组织的含量;小麦、花生、豆芽、新鲜蔬菜、水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的摄取主要来源于胡萝卜、绿色菜叶、牛奶、鱼肝油、动物肝脏等;而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蔬菜,尤其是山楂、柑、橙。因此,上述水果、蔬菜、肉类可以多食,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4.低脂肪:脂肪可供给人体热量及某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而且可促进食欲,一般患者每日可食脂肪 40~60克。脂肪代谢需要肝脏分泌的胆汁,凭借胆汁才能将脂肪分解成能够吸收的微粒。但患急性肝炎时,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胆汁分泌不足,从而使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大量食用高脂肪的物质,强迫肝脏分泌胆汁,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使病情加重。因此,在急性肝炎期,应当少食含有脂肪的物质,以患者能耐受又不影响食欲及消化为度。在黄疸消退、食欲增加时,可食用易消化的含胆固醇少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等,若摄入过多则会影响脾胃的消化与吸收,以至出现腹胀、腹泻等症,同时肝细胞内脂肪沉着能妨碍肝糖元的合成,日久可导致脂肪肝,并能降低肝细胞的生理功能。

3急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大致的分类症状: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3)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体征多见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有时病情的轻重不同,症状或体征的轻重也有所不同。

  急性重症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10天内出现意识障碍、出血、黄疸及肝脏缩小。病程不超过3周。暴发型肝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病情进展迅速,故出现下列症状进,应考虑重型的诊断。

  (1)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随着黄疸进行性加深,患者极度乏力,精神萎靡、嗜睡或失眠、性格改变、精神异常、计算力及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

  (2)严重消化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厌食、频繁恶心、呕吐、高度腹胀鼓肠。

  (3)黄疸进行性加重,数日内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达171umol/L以上,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下降甚至正常,出现胆酶分离现象。亦有少数病人,病情进展迅速,黄疸尚不明显便出现意识障碍。

  (4)肝脏或肝浊音进行性缩小,并在发病几天内迅速出现腹水。肝脏CT及B超检查提示有肝萎缩。

查看详情>>

4急性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

  急性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1、急性丁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炎:其临床及生化特点与单纯乙型肝炎相似,症状较轻,肝组织损害不十分严重。偶尔可见分别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两次转氨酶高峰,最后可痊愈。此类患者的肝组织内丁型肛炎抗原仅一过性出现,血清丁型肝炎抗体免疫球蛋白M呈低滴度短暂上升,不继发产生相应的丁型肝炎抗体免疫球蛋白G,与单纯的急性乙型肝炎相比,发生慢性肝炎的危险性较低。

  急性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2、暴发性肝炎:临床症状及肝损害严重,病死率高。这是因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血症时间延长,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增多,为丁型肝炎病毒复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丁型肝炎抗原血症时间短暂,先出现丁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随后出现丁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G。在这种情况下,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害程度严重,加之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害,可诱发暴发型肝炎。

  重叠感染丁型肝炎病毒

  限性肝炎:一般临床症状不严重,病程较短,有自限和恢复的倾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丁型肝炎病毒攻击的目标,丁型济炎病毒感染后肝组织内出现丁型肝炎抗原,随后出现丁型肝炎抗原血症,血清中出现丁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及高滴度而持久的丁型肝炎。

5急性肝炎黄疸长期不退的原因

  急性肝炎黄疸长期不退的原因是什么?肝病专家指出,由病毒引起的肝炎均可以引起急性肝炎发作,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而导致黄疸长期不退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肝外因素:

  最常见的是肝外胆管梗阻,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和肝胰壶腹癌等。表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皮肤瘙痒、大便发白呈陶土色、血胆红素明显增高,尤其直接胆红素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7一谷氨酰转肽酶(7.GT)升高,尿胆红素强阳性,尿胆原及尿胆素减少或消失。B超检查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等。

  肝外原因引起的黄疸还有溶血性黄疸,临床表现主要有贫血、血红蛋白下降、网状红细胞增多,血胆红素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阴性,而尿胆原及尿胆素为强阳性。

  二、肝内因素:

  1、淤胆型肝炎:黄疸可持续2个月以上,临床表现与肝外梗阻型黄疸相似,但B超检查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

  2、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较轻,但持久不退。血胆红素轻度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一般为34.2~68.4微摩尔/升,其他各项肝功能均正常,肝活检提示肝炎病变已恢复。主要是因为肝炎后肝脏对间接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受损,使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

  3、病毒性肝炎未愈转为慢性肝炎:患者除黄疸长期不退外,尚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并伴肝功能异常,血清胆红素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可增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呈肝细胞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