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性病科 >非淋性尿道炎

性传播疾病有几种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可以传染的一组传染病,在我国,人们简称为性病。其概念不同于经典性病,包容的病种 20余种。所谓通过“性传播”,不一定就指生殖器性交而言。性传播是一种传播方式,可以有直接传染方式,也可以是间接传染方式,还存在着由父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的方式。那么性传播疾病有几种,下面来了解一下。

目录 性传播疾病有几种 性传播疾病可造成不孕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具体措施 梅毒是一种古老性传播疾病 淋病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1性传播疾病有几种

  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是一种主要由非婚姻性行为引起流行的传染病。引起性病的病原微生物有许多种,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原虫等等。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不同的性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性病的疾病已经有20多种。

  我国卫生部门规定属于性病的主要有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七种。

2性传播疾病可造成不孕

  在性传播疾病中,最容易造成不孕的是淋病。对于淋病双球菌感染,不论男性或女性,都会首先侵犯其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为急性尿道炎等症状,出现如尿频、排尿时有烧灼感、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尿道周围脓肿等。而女性一旦生殖系统感染,便可引发子宫内膜炎及输卵管炎,可导致输卵管粘连、闭锁或周围粘连,以致失去正常功能,造成不孕。

  其次,就是梅毒。其中,一期梅毒病变常不累及子宫、输卵管或盆腔,虽然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受孕,但在妊娠期间,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传染给胎儿,易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二、三期梅毒,梅毒性橡胶样肿可发生在外生殖器,女性则可蔓延到阴道壁,有时形成溃疡或阴道壁弥漫状浸润,使阴道黏膜变厚,表面红肿,愈后形成瘢痕,可致阴道狭窄或闭锁,性生活受影响,并可造成不孕。

  而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虽然其生殖器官无异常,不影响受孕。但女性患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方式感染胎儿,母乳也可成为传播的媒介。因此,患艾滋病的妇女不应结婚,更不应怀孕和生育,已婚者应采用避孕措施或实行绝育,己怀孕者则应当于妊娠早期施行人工流产,不应继续妊娠,以免使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此病。

3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具体措施

  1、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做到自尊、自爱和自重,正确处理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不嫖娼,不卖淫,自觉抵制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和其它不正当性行为。

  2、了解性病的知识

  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应通过相关的科普宣传,了解性病发生的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态表现、危害性、治疗及预防措施等,从而预防性病发生。

  3、抵制色情文化的侵蚀

  近年来,某些色情文化宣传品如录像、影碟、书籍、杂志等沉渣泛起,对青少年危害很大。所以,应对这些色情文化宣传品加以抵制,保护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健康成长。

  4、性爱专一

  发生性病危险性的大小与性伴侣的数目、性放纵的程度和性交方式等有密切关系。性爱专一,固定一个性伴侣,是预防性病发生的有效方式。

  5、注意性生活和生殖器卫生

  应讲究性生活卫生,掌握适当的性生活频度,避免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早期、妊娠晚期及产褥期过性生活。经常保持生殖器的清洁卫生,尤其是性交后应避免使用不清洁的物品处理,以防病原体乘虚而入,侵袭人体。

  6、隔离与避免接触

  性病病人或疑似患者应认真地实施性隔离,治愈前避免过性生活,否则容易传染给对方。对艾滋病、二期梅毒、活动性乙型肝炎、急性淋病和有淋巴结症状的软下疳等应住院隔离治疗。传染性患者不要护理婴幼儿,避免与婴幼儿的皮肤直接接触,并在使用便器、马桶时注意清洁和消毒,以防传染他人。

  7、检查、治疗性伴侣

  性病患者的性伴侣特别是女性常为病原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与此种人发生性关系极易受到再感染。所以,患者的性伴侣应接受检查,若阳性时,应按性病病人治疗;如阴性时,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8、防止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检查和处置性病病人时,应作必要的防护,如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及橡胶手套等,并注意防止损伤手或其它部位的皮肤;对性病患者应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用器械和材料;检查病人用过的器械应严格消毒。这些措施均有助于防止医源性直接与间接接触性感染。

  做好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措施,洁身自好,避免不洁性行为,这并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还要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大程度地避免感染性传播疾病。如果不幸感染到性传播疾病,那就要正视疾病,到大医院去接受治疗,争取早日痊愈。

4梅毒是一种古老性传播疾病

  梅毒是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疾病,最早在美洲出现,后传入欧洲,17世纪初经广东沿海传入我国,随后蔓延开来。解放前,梅毒在我国的传播甚为广泛,据报道,一些大城市的梅毒发病率竟达4.5-10.1%,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高达48%。那时候梅毒的"知名度"很高,俗称"杨梅疮"、"花柳病"。解放后,我国政府采取了封闭妓院、取缔妓女的果断措施,结合大力开展群众性性病防治,只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就控制了梅毒等性病的流行。尔后,撤销了大部分性病防治机构,医学院校也取消了性病课程,许多中青年医务人员压根儿就没见到过早期梅毒,至于一般年轻人甚至还没听说过这种病。

  可是近几年,梅毒和其他性传播疾病一样在我国死灰复燃,而且迅速蔓延。为了有效控制性病蔓延,卫生部门已决定各医疗单位对婚前、输血、参军、招工,以及各行各业包括旅游、饮食服务及个体摊贩人员进行体检时,要恢复性病的有关检查项目,其中之一就有梅毒的血清学检查,如vdrl玻璃片试验、fta-abc试验和mha-tp试验,当然也包括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梅毒螺旋体。那么梅毒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有何临床表现?如何传播?又如何治疗呢?

  梅毒是艾滋病出现以前最令人生畏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当然它也是一种很难对付的疾病。梅毒是由一种运动起来有点像精子的叫做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传染的,它们怕干燥,怕氧气,所以在人体外的生活力很低,在干燥和阳光照射下很快死亡,普通消毒剂如升汞(1:1000)和热肥皂水都能在短时间内使之死亡,煮沸则立即死亡。所以通过汽车拉手、楼梯扶手等公共设施是不会传播上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在潮湿环境下可以生存较长时间。梅毒主要通过性交接触传染,除了生殖器与生殖器接触外,也要考虑到性器官与口唇、手的接触传染。传染途径还包括接吻,共用餐具,医务人员检查患者、接触病人血液等的间接感染。因此,在医院里为梅毒病人检查、手术时用过的器械,应专门严格消毒才行。

  早在1636年,陈司成著《霉疮秘录》一书就对梅毒作了记录:"独见霉疮一症,往往外治无法,细观经书,古未言及,究其根源,始于舞会之未,起于岭南之地,致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一感其毒,酷烈匪常……","入髓沦肌,流经走络,或攻脏腑,或寻孔窍……,始生下疳继而骨痛,眉发脱落,甚则目盲,耳闭"。"甚则传染妻孥,丧身绝良,移患于子女。"梅毒还可以由母亲通过胎盘血液传给胎儿,从而导致早产、死亡、或娩出先天梅毒婴儿。

  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初起时为全身感染,病程缓慢,在发展中向人体各器官组织入侵,也可潜伏多年甚至终身没有临床表现。梅毒从传染来源可分为后天梅毒(获得性)和先天梅毒。后天梅毒在长期病程中,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和反应性的改变,症状时显时隐。一般可分为一、二、三期。第一期为下疳期,第二期为斑疹期,合称早期梅毒,传染性强,第三期为晚期,传染性小。

  梅毒螺旋体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人体后2-3天,经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在3周左右的潜伏期结束后,发生硬性下疳,初起患部微红,逐渐出现硬结,直径约1厘米,单个,偶有2或3个。绝大多数出现在阴茎冠状沟附近,偶见阴茎体、阴唇系带、尿道、耻骨部位。非性交传染时,可见于唇、舌、肛门、医务工作者手指等处。下疳表面可破溃糜烂。下疳早期螺旋体多,而血清反应阴性,4-6周后全身淋巴结肿大,而血清反应转为阳性,表示机体对梅毒螺旋体起了反应。由于局部免疫,下疳可"不治自愈"。潜伏在体内的螺旋体继续繁殖,在感染后3个月左右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广泛的第二期早发梅毒疹。皮疹多呈红、棕或青色玫瑰疹或斑疹型梅毒疮,惯发于躯体前、侧面和上肢,对称,不融合,圆形、椭圆形或稍不规则形。由于机体存在一定的免疫力,第二期也可"不治自愈",再次进入静止的潜伏状态称第二期隐性梅毒。如未彻底治愈,在感染后2年或4年之内仍会复发,称为第二期复发梅毒疹。皮疹数目较少,颜色较暗。此外,肛门和外生殖器可出现扁平湿疣,其为乳头状片状损害,表面糜烂有渗出液。口腔、阴道上皮可发生灰白色周围充血的粘膜斑。以上损害中存在大量螺旋体,传染性极强。此外,尚有脱发、关节痛、骨膜炎等暂时受累的良性症状发生。本期各种损害仍可"自愈",期限为4年,超过4年即进入第三期,或晚期梅毒。

  晚期梅毒的损害不仅限于皮肤粘膜,并可侵犯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破坏性大,病程长,可危及生命,血清反应多为阳性,但传染性小。晚期皮肤粘膜梅毒分为结节型梅毒疹和梅毒瘤两种,多发于头部、前臂、肩胛等处;后者称树胶样肿,结节大如胡桃,数量少,形圆,高出皮肤,中心逐渐软化破溃,形成圆形或多环形有凿缘的溃疡,有稠厚的树胶样分泌物。好发于头皮、前额及小腿等处,上腭及鼻部树胶样肿可致硬腭、鼻中膈穿孔,形成鞍鼻等。

  梅毒感染10-20年后可发生内脏损害,主要是梅毒心脏病、主动脉瘤、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等。

  胎传梅毒或称先天梅毒的幸存者可出现楔状门齿、角膜炎、神经性耳聋等。

  由于人类对梅毒无先天性免疫力,无预防性疫苗,最好的预防就是注意性卫生,洁身自好,杜绝性混乱和性放纵。即使完全治愈的病人,如果再与梅毒患者接触,还可导致再次感染。

5淋病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病原体: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属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一般存在于多核白细胞内,呈卵圆形或肾形成对排列。淋菌特点是侵袭粘膜,以生殖、泌尿系统粘膜的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为主。皮肤为鳞状上皮,对淋菌有一定抵抗力。淋菌喜潮湿,怕干燥,离体后在完全干燥情况下1~2小时死亡,在微湿衣裤、毛巾、被褥中可生存10~17小时,在厕所坐板可存活18小时)一般消毒剂或肥皂液均能使其迅速灭活。

  传染方式:1.性接触感染为主要传染方式,成人淋病99%~100%为性传播。

  2.间接接触感染主要发生于幼女接触污染的衣物、便桶等。

  3.产道感染分娩时胎儿经过软产道时被感染。

  淋菌藉性交感染,性交时有淋菌的分泌物侵入尿道口、宫颈口等处,细菌于该处繁殖而致病,并可沿生殖道粘膜上行传播。好发部位为尿道旁腺、宫颈管、前庭大腺等处。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3~7日,因60%~80%妇女感染淋病后无症状,易被忽略。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早期局限于下生殖道、泌尿道,随后因病情发展累及上生殖道。病理分急性与慢性两种。

  1.急性淋病(1)下生殖道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往往是尿痛、尿频、排尿困难等急性尿道炎的症状。与此同时有黄色脓性白带增多,外阴部烧灼感。

  (2)上生殖道感染:下生殖道淋菌感染,若未经治疗,约10%~17%患者可发生上生殖道感染;或由于潜伏于宫颈管内的淋菌于经期、月经后(尤其有性交者)、流产、宫腔内操作或产后等诱因,则沿生殖道粘膜上行传播,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进一步发展为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弥漫性腹膜炎以致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3)播散性淋病:约1%上生殖道感染淋菌,可通过血行传播,引起全身淋菌性疾病,称为播散性淋病。表现为皮疹,因周围神经系统受淋菌毒素刺激可出现各种神经痛。此外还可发生关节炎、脑膜炎、胸膜炎、肺炎、心内膜炎、心包炎、骨髓炎、肌炎等以至最严重的淋菌性败血症,出现寒战、高热、周身的中毒症状,血培养具有诊断价值。

  2.慢性淋病感染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逐渐转为慢性淋病。表现为慢性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慢性宫颈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等,在慢性淋病、淋菌虽不存在于生殖道的分泌物中,但可长期潜伏在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或宫颈粘膜腺体深处,作为病灶反复引起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