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水泡要不要弄破

在家烫伤起泡,蒸气熏手了起泡,走路时间长脚上起泡,毫无征兆就出现身上长小水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虽然大部份的水泡都很小且伤害的面积不大,但却易造成剧痛而影响人的活动力。起水泡一定要赶快处理,那么起水泡需要注意什么,要不要弄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水泡要不要弄破?6个戳破水泡的处理方法 脚上起水泡不要弄破表皮 手被烫伤起泡怎么办 身上长小水泡是什么病? 摩擦性水泡

1水泡要不要弄破?6个戳破水泡的处理方法

  在家烫伤,蒸气熏手了,身上起水泡一定要赶快处理,可以用以下方法。看水泡大小,如果很小,可以不用管它,让身体自动吸收掉里面的液体。如果水泡很大或者在容易被碰破的地方,那就要把液体排出来了,如果伤的比较重,水泡会越起越大,那样就必须把水泡弄破来缓解水泡所形成的压力。

  方法

  1、首先要准备医用棉棒和75%的医用酒精,取两根棉棒,一根沾酒精,轻轻擦洗水泡四周,另一根把擦洗过的水泡四周再擦一遍,吸收掉多余的酒精,让水泡四周能看清楚。这时候水泡的消毒工作就完成了。

  2、拿一根针,家用的缝衣针就可以了,把针尖一端放在打火机上方,用火烤一下,然后用医用纱布擦一下针,这样针就消毒好了。

  3、用清好毒的针在水泡的一个边缘扎一个小孔。一定要在最边缘的地方扎才可以,如果扎在水泡正中间,水泡里的液体只能挤出很少一部分,其它的会在扎的孔四周游走,根本无法挤出来了。

  4、轻轻的从水泡扎孔的另一侧边缘开始挤压,水泡内的液体从小孔流出,这时要用医用棉花把流出来的液体擦干净。

  5、等水泡里的液体都挤出来后,用消毒水或者是消炎软膏等均匀的涂在水泡处,这时候要小心涂抹,因为挤掉液体的水泡处皮肤很脆弱,很容易撕裂的。

  6、最后,用医用纱布把水泡处包扎起来,在最外层轻轻的系住。要经常把纱布放来看看,如果水泡中还再积蓄液体,那就要继续把液体挤出。再就是让伤口处通通风,让伤口干燥,这样恢复起来快些。

  注意事项

  水泡挤过液体后,那里的皮肤一定不要撕掉或者弄个大口,那会使伤口感染,造成更大的创伤。

2脚上起水泡不要弄破表皮

  足部是女性最容易被磨出水泡的部位,拇趾、尾趾根、脚后跟、脚背等部位皮肤嫩,一穿新鞋必出水泡。遇到此种情况,多数朋友会选择在伤口处贴上一片创可贴,但专家提醒,皮肤在渗出水的时候,多数以敞开伤口为主,此时不宜将伤口‘捂’在里面,而且创可贴主要用于急性小伤口的止血,并不适用于水泡破损后的防护。那么,水泡能不能弄破?如何正确处理水泡?

  1.不要弄破水泡的表皮。弄破不但会使痛疼加重,而且易感染。处置方式:在创可贴的中央剪出一个和水泡大小及形状相同的洞,套贴在水泡上,如此垫平水泡四周,然后再在水泡及剪孔的创可贴面上再封上一层创可贴,这样就能让水泡不再受摩擦了。

  2.较大的水泡痛楚忍无可忍,那就把积聚于患处的液体排出来,以缓解水泡所构成的压力。标准的做法是:首先用消毒酒精洗净患处,再用消毒后的钢针在水泡的边缘位置刺一小孔,轻轻把水泡内的液体挤出。然后涂上消毒药水或软膏。最后用胶布或敷料把伤口遮盖起来。要注意的是,切忌剪去泡皮。

  3.如果水泡已经弄破,形成开放性创伤,那就要进行消毒、包扎,并垫上清洁的软布。

  4.时间长水泡中的液体会被肌肤慢慢吸干。大部分的水泡会在1至2个星期内被完全吸收。新的皮肤长出后,旧的皮肤会自动脱落。一般无需特别的护理就能自行痊愈。

  另外,在使用创可贴前,应先仔细检查伤口内是否留有污物。如有不洁物,需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清洗、擦干、涂上碘甘油,然后再贴上创可贴。皮肤敏感者,创可贴不宜久贴。如果出现皮肤瘙痒、潮红、红斑等情况,最好到医院就医检查,就诊科室是皮肤科。

3手被烫伤起泡怎么办

  烫伤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人在不注意的时候,都是会被烫伤,那一般是热水、火、热的铁具,都是会烫伤身体,那被烫伤后,都是要及时的治疗,否则会使得伤口有感染现象,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出现这样情况,对身体各方面损害是比较大的,那手被烫伤起泡怎么办呢?

  烫伤后最常见就是发红和气泡,手被烫伤起泡怎么办呢,也是有着一些解决的方法,所以在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都是不要过于担心,都是有着一些解决的方式方法。

  手被烫伤起泡怎么办:

  1、首先除去热源,用水浸、水淋等方式,立即把烫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烫伤后用冷水浸泡愈早,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如果隔着衣服,最好迅速用剪刀剪开。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经及时散热可减轻疼痛或烫伤程度。

  注意事项:待烫伤的手伤处冷却以后,如果有附着物的话应该用剪刀把附着物剪开,慢慢的脱去,不能直接脱去,以免把烫伤处的皮弄掉。

  2、烫伤不严重(指烫伤表皮发红并未起泡的一度烫伤)  对于烫伤不严重者,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用冷开水(或淡盐水)冲洗清洁创面。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紫草油或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即可。

  3、如果创面起水泡,甚至起黑色干疤,如果创面起水泡,甚至起黑色干疤,说明烫伤已经相当严重,此时千万不要弄破水泡或干疤,应尽快去医院处理和治疗。医院会做专业的包扎处理,并注射抗菌素或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感染。

  通过以上介绍,对手被烫伤起泡怎么办呢,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解决,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对有这样情况后,饮食上都是要注意,要以清淡为主,辛辣食物要少吃,使得烫伤好的快。

4身上长小水泡是什么病?

  毫无征兆就出现身上长小水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说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知道身上长小水泡是什么病,即使是医生也不一定能一眼就判断出身上长小水泡是什么病,下面,我们就介绍一种身上长小水泡可能的情况。

  身上长小水泡可能是汗疱疹,其症状如下:

  1.基本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菜子至黄豆大小的圆形水疱,周围无红晕,内含清浆液或可变浑浊,水疱可以融合成大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后形成脱屑。

  2.主观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

  3.好发于手掌、足底和指(趾)侧。

  4.损害于1-2周内自愈或成批发出,病程可迁延1到2个月之久,易复发,

  5.需与手癣和剥脱性角质松解症、脓疱性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鉴别。

  汗疱疹一般在发生后数周就会自然痊愈,只有少数患者会有一年四季反覆发作,甚至留下慢性湿疹或是细菌、霉菌感染的并发症。但因为具有剧痒这种困扰人的特性,所以如何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减低并发症发生,是治疗的重点所在。

  1、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主因,所以尽可能减少搔抓是相当重要的,

  2、手脚保养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并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染的并发症。

  3、局部类固醇药膏:在剧痒的状况下,靠单纯的保养要减低痒感相当圈难,这时候需要局部类固醇药膏采减少痒感并且控制病情。

  4、压力的控制:-压力的控制对缓和病情、减少复发,有很大的帮助。

  5、低金属饮食:根据统计,此种方法对于合并金属过敏体质的病人,具有高度疗效。 总之,好好自我保养是可以减轻汗疱疹的程度及发病次数,但如果痒感超过可以忍耐的程度或是病情持续恶化,不要忘了尽速就医。

  以上就是身上长小水泡可能的情况,如果你也和上面的情况相似,就要确诊看看是不是得了汗疱疹,然后才去相应的治疗。千万不要一看身上长小水泡,就摸摸达克宁之类的药膏了事,毕竟如果不能找到病因,治病不治本,身上长小水泡可能还是会复发。

5摩擦性水泡

  摩擦性水泡,是皮肤的外、内层间异常的组织液蓄积所成的小水袋。是因运动摩擦产生的剪力造成其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并令其间充满液体。皮肤的外层表皮成为水泡的表层。水泡内层的皮肤呈红肿、湿热,有刺痛。虽然大部份的水泡都很小且伤害的面积不大,但却易造成剧痛而影响人的活动力。

  成因

  一般水泡的产生可分为内在与外在两大因素。

  内在因素:这种由於运动摩擦而引起的水泡只在特殊的部位出现,并非全身任何一处皮肤都会起水泡。首先皮肤必须具有较厚的角质层,经得起摩擦力的刺激而产生水泡。身体大部份表皮的角质层都很薄,一旦遇到反覆性的摩擦往往就脱皮,把整个角质层及一部分的表皮一起脱下来。唯有手掌和脚底这种具有较厚的角质层的部位,才有机会由於运动摩擦而起水泡。另一个特点是,易起水泡的皮肤往往和深层的组织黏得较紧,受到摩擦时不能跟表面的皮肤一起移动,所以在两层皮肤之会因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而裂开,组织液便迅速进入此裂缝而形成水泡。

  外在因素:主要是挤压、摩擦与潮湿、相对的高温。运动中因出汗而潮湿的足底摩擦力增大,最容易引起水泡。反之,干燥的皮肤摩擦力较小,产生皮肤裂开的作用力也较小。另外,虽然水泡不是一种高温引起的烫伤,但如果皮肤温度增高,产生水泡的速度就会加快。

  水泡的产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表皮的中上层出现裂缝,造成局部细胞坏死。第二阶段是组织液进入表皮夹层裂缝产生水泡。水泡内充满的清彻液体组成跟血清有点相似,但钙离子、白蛋白及某些免疫球蛋白的成份不同,这表明是主动性的输送或选择性渗透的结果。

  所谓徒步,那就是不使用任何代步工具,只用腿脚一步步在路上行走。由于脚直接跟鞋和路打交道,脚经常要与鞋接触及摩擦,湿润的皮肤及较高的温度为水泡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徒步出行脚最容易起水泡。水泡通常发生在脚的两侧、脚后跟和脚丫处。

  正如运动时通常会出汗一样,脚起水泡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不少驴友在徒步中脚底磨出水泡,水泡不仅会影响徒步行走的顺利进行,而且处理不当还会引起感染,让人吃尽苦头。

  当然,脚起水泡不是不可以避免。而且就算起了水泡,也不是没有办法减轻痛楚、使患处免受感染。

  预防

  a、要预防脚打水泡,首先要减少脚部摩擦的机会。脚起水泡跟鞋有直接关系,鞋过紧的挤压和过于松旷的摩擦,都可能导致脚上水泡的发生。购鞋应当购买适宜运动的鞋。鞋的尺码要合适。穿上后长度方面最好仍然有一个大姆子宽的虚位。 b、新鞋买回家,应穿上试走甚至试跑一会,一至二小时后找出感到不舒服适的部位后,在此位置加上软垫。记住出行一定不穿着未经“磨合”好的新鞋。如果新鞋第一次就穿着进行远程徒步,处理不当那你就很可能获得了92%的脚打泡的机会。不想脚打泡,最好免穿新鞋。 c、袜子能够减少脚与鞋之间的摩擦,怕脚打泡,你不妨穿上两双袜子试试。袜子最好不选用纯棉质制品,纯棉的袜子比尼龙的更容易形成血泡。袜子的质料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或其它新的合成纤维为佳,这类质料比羊毛或棉的制品更能保持脚部的干爽,从而降低起水泡的机会。

  要记住,徒步走长线切不可不穿袜子。 d、使用滑石粉、痱子粉或防汗喷雾剂,也可在脚上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petroleum jelly)等,这些东西都有助于保持脚部的干爽、减少摩擦,起到防止打水泡的作用。 e、如果你的脚常打水泡,那么可以考虑在经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贴上胶布或垫上软垫。临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可自我按摩足掌部位,再用润肤露在足底突出部位搽抹。不穿鞋的时候时,注意保持鞋的干燥与通风。 f、当您徒步行走时,只要发现脚有任何不适或疼痛,就该停下检查。如果还没有长出水泡,那就赶紧将疼痛的部位贴上创可贴、透气胶布,及时进行处置。 g、平时少乘车多走路,可以避免户外徒步出行脚打水泡。久不走长路,忽然走得超了时间、距离,运动强度增加过大,也是脚起泡的原因之一。循序渐进地延长活动的时间,可以让皮肤慢慢适应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并有足够时间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胼胝(calluses),这都有助预防水泡的发生。 h、还有一些方法,比如有人出招说最好准备两双合脚的鞋,在一天之内互相替换.因为不同的鞋穿在脚上,接触部位和压力总是不同的,这样能降低感到不舒适、肿胀、生水泡的机会。愿意的朋友也可试上一试。

  护理

  脚打水泡虽然是小事一桩,但苦是要受的。真要是起了水泡怎么办?一旦起了水泡,重要的是降低其引发的痛楚、避免患处的面积扩大及预防感染。

  a、这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弄破水泡的表皮,弄破不但会使痛疼加重,而且易感染。这里介绍一个种处置方式:在创可贴的中央剪出一个和水泡大小及形状相同的洞,套贴在水泡上,如此垫平水泡四周,然后再在水泡及剪孔的创可贴面上再封上一层创可贴,这样就能让水泡不再受摩擦了。 b、较大的水泡痛楚令你忍无可忍,那就把积聚于患处的液体排出来,以缓解水泡所构成的压力。标准的做法是:首先用消毒酒精洗净患处,再用一根烧红后冷却的钢针在水泡的边缘位置刺一小孔,轻轻把水泡内的液体挤出。然后涂上消毒药水或软膏。最后用胶布或敷料把伤口遮盖起来。要注意的是,切忌剪去泡皮。 c、如果水泡已经弄破,形成开放性创伤,那就要进行消毒、包扎,并垫上清洁的软布。 d、时间长水泡中的液体会被肌肤慢慢吸干。大部分的水泡会在一到二星期内被完全吸收。新的皮肤长出后,旧的皮肤会自动脱落。一般无需特别的护理就能自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