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黄疸

黄疸要怎么治疗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那么黄疸要怎么治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黄疸要怎么治疗 引起黄疸的病因 黄疸的食疗方法 黄疸会引发哪些危害 黄疸的生活小偏方

1黄疸要怎么治疗

  1、黄疸的患者可以用中药的方法治疗的,具体的药物有茵陈,栀子,大黄,黄柏,郁金,砂仁,滑石,苡仁,青皮,炒三仙结合在一起熬制成汤药服用效果特别好的,见效比较快的,治疗的比较彻底的,副作用比较小的。

  2、新生儿黄疸的现象是很严重的,一般都是采用药物的方法治疗的,患者要多晒太阳的,多喝点葡萄糖水,用的药物有茵栀黄口服液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般五天效果就特别明显了,如果情况还没有改变的就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治疗了。

  3、黄疸的新生儿一定要及早的把体内的胎便排出来的,如果胎便排不干净的患问题就出现了,就会加重黄疸疾病增高的,要及时的给新生儿喝水的,这样就能减少病情的发作,有效的得到很好的治疗。

  4、黄疸的孩子一定要每天都晒太阳的,这样就能有效的吸收大量的维生素D,这个也是要有时间限定的,不能时间太长的,半个小时就可以了,这样的孩子需要补充点钙元素的,要注意多喝水的,对排尿一部分毒素就能顺着尿液排出了。

查看详情>>

2引起黄疸的病因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黄疸是血中胆红素增多而引发的皮肤及巩膜黄染。

  黄疸的四大致病因素

  1、肝细胞黄疸,肝脏发生病变,肝脏把间接胆红素转为直接胆红素的能力削弱,使得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

  2、妇女在妊娠时候和新生婴儿会出现黄疸,但是这是正常现象。

  3、溶血性黄疸,输血血型不匹配、母子血型不符合、严重贫血、疟疾导致红细胞大量死亡破坏,引起的红细胞释放出更多的胆红素。

  4、梗阻性黄疸,胆红素需要从胆管中排除,但是胆管阻塞后,胆红素无法全部排除,会逆流入血清中,引起血清胆红素高。

3黄疸的食疗方法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4黄疸会引发哪些危害

  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2、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

  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5黄疸的生活小偏方

  [方一]

  绵茵陈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连服7—10天。

  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方二]

  茵陈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方三]

  栀子仁30克,粳米100克。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4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1分,搅匀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功能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疽。

  [方四]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仁100克。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每日数次,随意服食。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黄疽。

  [方五]

  土大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1次服用。

  本方出自《岭南草药志》,适用于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