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并不认为尿床是一种病,认为孩子是玩累了,喝水多了或者干活脆认为孩子懒,没有养成良好习惯造成的,并且由于长期照料患儿疲惫不堪而责备和打骂患者,实际上尿床主要是由于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不健全以及对有关神经支配不灵而引起的。小儿遗尿是指幼儿在睡眠时不自主地排尿行为,又称尿床。在2岁左右部分儿童在夜晚无法控制而尿床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已经满3周岁,仍然时常尿床,则可以判定为“遗尿症”,需要接受治疗,否则将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治疗小儿遗尿?作为家长,如何护理遗尿的儿童?另外,儿童遗尿可以预防吗?
目录
1小儿遗尿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小儿从小至就诊时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2小儿遗尿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4.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5.环境因素环境的改变、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6.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7.其他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3小儿遗尿临床表现症状
小儿遗尿以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其中尤以夜间遗尿最常见,以男孩多见;夜间遗尿者约有半数每晚尿床,甚至每晚遗尿2~3次,白天过度活动、兴奋、疲劳或躯体疾病后往往遗尿次数增多,日间遗尿较少见。遗尿患儿常常伴夜惊、梦游、多动或其他行为障碍。
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
4小儿遗尿如何查明
1.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时的异常,还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大多数遗尿症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无异常发现。
2.实验室检查应进行尿常规或尿培养检查以排除尿路感染、慢性肾脏疾病等,尿比重测定排除因血管加压素缺乏所致的遗尿。大多数遗尿症儿童的病因并不复杂,但也有少数患者需要作详细的检查,遗尿症的实验室检查流程。
5小儿遗尿的危害及处理方式
长期遗尿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
长期遗尿的儿童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
长期遗尿的儿童身高比正常儿童矮2-5cm;
长期遗尿会影响生殖系统发育,成人后可能出现不孕不育;
家长不正确的教育,孩子会因为长期遗尿出现自卑、胆怯、羞耻心理。
1.膀胱扩容训练。白天让孩子延长排尿的间隔时间,多喝水来扩大膀胱容量,在膀胱满容后排尿,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力。
2.条件反射训练。摸清患儿尿床的时间,晚上及时叫醒遗尿患儿起床排尿。
3.设置尿床日程表。设置记录尿床的日程表,在表中记录尿床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训练,注意不能中断排尿训练。
4.睡前不要让儿童过于兴奋或(做)剧烈活动,不看恐怖紧张的电视节目。
5.睡前让儿童养成排净尿液的习惯。
6.一旦发现儿童尿床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7.不能使用打骂、威胁等强硬手段治疗遗尿,否则会加重病情,造成儿童害羞、自卑、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