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 > 正文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一例报告

发布时间:2024-11-20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一例使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案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以小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一名确诊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进行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疗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引言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协调障碍、平衡失调等症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2.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性,58岁,因“行走不稳伴言语不清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行走不稳,伴有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体温正常,心率78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30/80 mmHg。神经系统检查:指鼻试验不稳,跟膝胫试验阳性,肢体共济失调明显。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小脑萎缩,符合小脑性共济失调诊断。

3. 材料与方法

3.1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由某生物公司提供,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2 治疗方法

患者在局麻下进行了腰穿手术,将1×10^6个UC-MSCs通过鞘内注射的方式注入蛛网膜下腔,每周一次,连续4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3.3 评估指标

采用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同时,通过头颅MRI观察小脑体积变化情况。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

治疗后1个月复查,ICARS评分从治疗前的38分降至26分,ADL评分从45分降至30分,患者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症状明显改善。头颅MRI显示小脑体积有所增加。随访6个月,患者症状持续改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2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仅出现轻微头痛、低热等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治疗后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明显异常。

5. 讨论

本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关于干细胞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优化治疗方案,并探讨其具体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6. 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这一疗法有望成为未来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新方向。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7. 参考文献

[1] 李华, 王强, 张伟.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20;35(5):567-573.

[2] 王晓明, 刘红梅.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因及治疗现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52(10):856-860.

[3] 张丽娟, 赵宏伟. 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8;40(3):2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