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4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部分患者可能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乙肝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体外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因此,即使是少量的血液或体液接触,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例如,共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剃须刀或其他刺破皮肤的器具,都可能成为感染源。另外,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在分娩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病毒有可能传播给新生儿。
乙肝的潜伏期长短不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肝炎的症状,如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但大多数患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直至病情进展到慢性阶段才被发现。慢性乙肝患者中,一部分人可能终生不发病,但病毒长期潜伏在体内,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诊断乙肝主要依靠血液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等指标的检测。一旦确诊,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乙肝的关键在于接种乙肝疫苗,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定期复查、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同时,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谨慎接受输血和血制品等,也是预防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
乙肝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其传播,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