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 > 正文

新研究破解在人类慢性肝病期间肝脏再生机制

发布时间:2025-01-18

在慢性肝病领域,一项最新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肝脏再生机制的关键细节。这项研究由柏林健康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并于2024年5月22日在《Nature》期刊上发表。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长期患病和反复受伤后,人体器官仍能进行再生,但这一过程存在风险,可能出错。

研究人员通过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的活检组织进行单细胞分析,发现慢性肝损伤会严重破坏肝脏结构,尤其是胆道系统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重组与一种称为转分化的再生过程有关。具体来说,胆管上皮细胞(cholangiocyte)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增殖,并转分化为肝实质细胞,以替换在疾病期间死亡的功能细胞。

进一步的研究确定了在这一转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胰岛素信号传导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这为未来的治疗开发提供了一个有趣的途径。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从进行性MASLD患者身上收集的胆管上皮细胞构建出类器官,这些微型器官可以在体外无限生长,同时保持与疾病建模相关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转分化事件都发生在疾病的最后阶段,此时肝脏受损严重。这种再生过程与疾病进展有关,似乎不是由损伤直接诱发的。晚期肝病与肝癌密切相关,一些在体内和体外驱动转分化的因子在肝脏肿瘤中也高度表达,这表明肝癌可能源于再生过程出了问题。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慢性肝病病理生理学的基本认识,还为未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控制细胞可塑性的获得,可以开发出不仅仅着眼于限制疾病进展,而是旨在促进组织修复的新疗法。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来验证这些发现,但这无疑是迈向解决慢性肝病这一重大医疗挑战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