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1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长期残疾甚至过早死亡。了解脊髓损伤的患病人群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全球范围内,脊髓损伤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据估计,2019年全球有超过2000万人患有脊髓损伤,新发病例数约为90万。高收入国家如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残疾生活年数均最高,而安第斯拉丁美洲最低。从1990年到2019年,东亚地区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增幅最大,而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和安第斯拉丁美洲降幅最大。
在中国,脊髓损伤的患病率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例如,北京市2002年的调查显示每百万人中有60人患病。中国的脊髓损伤患者多为青壮年,平均年龄在34.7至54.4岁之间。男性患者比例较高,原因可能与男性参与更多高风险活动有关。此外,工人和农民的比例也较高,这与其工作性质相对危险系数高有关。
脊髓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交通事故、跌倒、高空坠落、重物砸伤以及运动和娱乐活动中的损伤。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导致的脊髓损伤比例有所上升。不同年龄段的主要致伤原因也有所不同:青少年以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为主,青壮年则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砸伤为主,老年人则多因交通事故和跌倒受伤。
总之,脊髓损伤的患病人群广泛,涉及各个年龄段和社会群体。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医疗工作者更好地识别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