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并发症

随着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大家的预防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发病率相应的有所下降,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放松警惕,这种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那么手足口病怎样护理呢?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下面为大家带来介绍。

目录 手足口病并发症 手足口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手足口病与过敏皮炎的区别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手足口病怎样护理呢

1手足口病并发症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 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查看详情>>

2手足口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手足口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特别是在夏天,天气炎热,大家都会选择冰冷的食物,这会影响手足口病患者的肠胃健康,导致本来就没有什么食欲的患者更加吃不下东西,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而辛辣的食物更是不要多吃,因为辛辣食物属热性,吃了很容易上火,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吃辛辣的食物会加重病情,所以辛辣食物不能吃。

3手足口病与过敏皮炎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出现手足口病患者的特征都是浑身起红疙瘩,但是很多人会以为是皮肤过敏,专家提醒,相当于其他传染病来说,该病的总体情况不是很严重,不过还是需要相关的预防措施,接下来的内容为大家讲解手足口病与皮肤过敏的区别。

  “在手足口病的发病初期,常会出现皮肤红肿、身体微热等与过敏性皮炎相似的症状,一些家长容易误解病情。一般来说,在手足口病感染之初,常会伴有咳嗽发热、流涕流口水等症状。同时,口腔里的水疱极易破溃形成糜烂面,皮肤上露出红色的小丘疹,顶部还易出现水疱。但与过敏性皮炎明显不同的是,小丘疹一般出现在手、足、口、臀四大部位,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而且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此外,中后期患者的发热程度可能还会加剧。家长最好定时给患儿测量体温和脉搏,如果高烧不退,则应立即送医院。

  学龄前儿童易感染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三类,而手足口病并未被纳入法定传染病的行列。因此,许多人认为它不是传染病。

  辨别一种病是不是传染病,要看三方面:有无病原体、能否在人群中传播、是否存在易感人群。事实上,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其中3岁以下孩子的发病率最高。病毒一般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因此,从患儿的唾沫、玩耍的积木到进食的餐具,病毒无处不在,且极易通过空气大范围传染。由于该病患者病情一般较轻,可在一至二周内自愈,成人大多免疫力较强,感染机率不高,故未列入法定传染病的范围。但对于抵抗力较差的学龄前儿童,家长的防备之心不可放松。

  患儿明确需要隔离

  提及传染病,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要不要隔离?”“可不可以上学校?”专家明确表示:确诊后,要隔离。

4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 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5手足口病怎样护理呢

  一、消毒隔离

  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间2ml计算,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三、休息及饮食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四、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