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中医科 >中医内科

什么是多汗症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主要表现为对称地见于身体两侧比较局限的部位,如手、脚或面红等,在受热、精神紧张、情绪兴奋或睡眠。手术后更为显著。可能大家对多汗症还不是特别了解,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是多汗症。

目录 什么是多汗症 多汗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多汗症有哪些表现 多汗症治疗措施 多汗的孩子宜补什么

1什么是多汗症

  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多汗症的病因

  多汗症是由小汗腺分泌过多所致,表现为全身(泛发性多汗症)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症)异常地出汗过多。多汗症可继发于某些精神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肿瘤,药物等,称为继发性多汗症;原发性多汗症病因未明,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腋窝和足底,偶有发生于头颈部、躯干部和小腿。发病年龄多为自幼开始,至青少年期加重并伴随终身,病情严重时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不敢参与正常社交等。

  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多汗症从发病原因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的,如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等)、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疟疾、结核等)和长期生病造成体质虚弱。只要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情况就能得到解决。

  二是精神性出汗,由于高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造成,是因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内服一些镇静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具有暂时性的效果,但有口干等副作用。

  三是味觉性出汗,属于另一种生理现象,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这种情况一般不必进行治疗,只须忌口。

2多汗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尿、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检查结果多无特异性。对于继发性多汗症患者应根据原发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等,头颅、胸部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多是正常的,继发性多汗症则有与原发病相关的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还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

  3、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和副交感两个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大部分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协调整个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检查方法包括眼心反射、皮肤划痕试验、发汗试验等等,借以判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对多汗症有辅助诊断及鉴别意义。

3多汗症有哪些表现

  1.根据出汗情况分为

  (1)局限性多汗症:常始于儿童或青春期,男女两性均可发生,有的有家族史,可以持续几年,至25岁以后有一个自然减轻的倾向。局限性多汗症最常见的部位是掌跖和摩擦面,如腋下、腹股沟、会阴部。其次为前额、鼻尖和胸部。掌跖多汗可以持续性或短暂性,由情绪波动造成,没有季节区别,常出现手足发冷甚或发绀现象,日久可伴手足角化表现。腋部出汗可由于热或精神活动所诱发。腋下多汗是由于小汗腺过度活动引起,不像腋臭主要起因于大汗腺。

  (2)泛发性多汗症:主要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广泛性多汗,像感染性高热病,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或口服退热剂以出汗来散发热量。其他像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皮质及基底神经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的损害可以造成全身多汗。

  2.根据产生汗液过多的原因不同分为

  (1)神经性多汗症:

  ①皮层性多汗症:

  A.情绪性多汗症:由于受情绪刺激,乙酰胆碱分泌增多而产生多汗,同时性刺激后发生的皮层性或情绪性出汗是一种特殊类型。

  B.掌跖多汗症:可见于各种族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开始发病,掌跖多汗不发生在睡眠和安静时,也不受热源刺激,掌跖多汗的病人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可有心动过速或尖波出现,这可能与血管舒缩不稳定有关。一般无局限性或系统性伴发病。

  C.腋窝多汗症(axillary hyperhidrosis) :腋窝多汗症除热源刺激外,还有情感刺激而出现多汗,多与掌跖多汗并发,但腋部出汗无臭味,男性较女性出汗量大。

  D.有皮层多汗症的其他疾病(other disease with cortical hyperhidrosis):掌跖角化病、先天性厚甲症、隐性遗传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和甲髌综合征均可出现皮层性手足多汗症。常在兴奋或进食后出现,但有时热源刺激可发病,说明皮层下中枢特别热(下丘脑亦起一定作用)。

  ②下丘脑多汗症(hypothalamic hyperhidrosis):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自主神经中枢,控制调节出汗。下丘脑造成多汗可见于以下几种病:

  A.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以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三联征为特征,疾病早期出现盗汗,睡眠时体温突然下降与大量盗汗,以后出现波动热。

  B.糖尿病多汗症(diabetes mellitus):有3种类型;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出现的多汗;周围神经病时发生的上半身代偿性多汗症,下半身无汗;主要发生在面、颈部的味觉性多汗。

  C.压力和体位性多汗症(pressure and postural hyperhidrosis):是指体位改变和侧卧位时一侧身体受压所产生的出汗反应。

  D.特发性单侧局限性多汗症(Idiopathic unilateral circumscribed hyperhidrosis):是一种常见于面部或上肢的发作性局限性出汗。热、精神和味觉刺激均可促发,但以前者多见,出汗机制不明。

  ③髓性多汗症:髓性多汗症(medullary hyperhidrosis)由于传出刺激常涉及味觉感受器,故髓性多汗症又称味觉性出汗(gustatory sweating),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两种类型。

  A.生理性髓性多汗症(physiologic medullary hyperhidrosis):许多人在食入辛辣和香味食物及饮料后发生局限性出汗,以面部多见,特别是上唇和颊部单侧或双侧,以及头皮和膝部,一般在数分钟内出现,出现部位常伴有血管扩张,好发于年轻人,炎热气候多发,有家族遗传倾向。

  B.病理性髓性多汗症(pathologic medullary hyperhidrosis):常累及一侧的耳前或耳下区域,程度不等,有3种临床类型:腮腺局部创伤或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疾病所致;如脊髓空洞症或脑炎;胸交感神经干损伤所致。髓核在3种类型中均起作用,但传入和传出弧有一定变异,从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

  a.耳颞综合征(auriculotemporal syndrome):亦称Krey综合征(Krey’s syndrome)在腮腺或耳前区手术、创伤和囊肿等病变损伤耳颞神经之后1个月~5年内出现,饮食、咀嚼刺激唾液分泌时,耳颞神经分布区发生局限性疼痛,血管扩张和出汗。其原因为耳大神经和腮腺同时受累,受损腮腺内再生的副交感纤维移行至神经远端,支配耳下区域的汗腺。鼓室丛(tympanic plexus)手术破坏,可消除本病患者的味觉性出汗。

  b.鼓索综合征(chorda tympanic syndrome):由于下颌下腺附近的周围自主神经纤维损伤后,临床表现类似于耳颞综合征,发生部位在颏和下颌缘。

  c.鳄泪综合征(crocodile tear syndrome):是一种类似于味觉性多汗症的病变,常在面神经损伤后发生,不同之处在于患者出现味觉性流泪;起源于调节流泪和流涎的周围自主神经通路的误导或短路。

  d.脊髓空洞症或脑炎所致的味觉出汗:可能由于迷走和舌咽神经的刺激,使控制出汗和流涎的髓核破坏所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有较广泛的出汗反应。

  e.胸交感神经干损伤后髓核多汗症:可见于交感神经切除、肺癌、脊椎骨瘤、锁骨下动脉瘤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由于上纵隔内的交感链与迷走神经邻近,在交感神经干损伤后,迷走神经发出胆碱能性纤维至邻近的交感神经干节前纤维,患者常在进食或吞咽后出现面、颈、躯干和上肢的出汗反应。

  (2)非神经性多汗症(non-neural hyperhidrosis):不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而是腺体对热敏感的显性出汗;以及胆碱能、肾上腺素能等药物直接刺激汗腺而引起显性出汗,以及一些器官样痣(organoid nevus)和痣样血管瘤损害,Maffucci综合征、动静脉瘤、Hippdl-Trenaunay综合征、血管球瘤、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可出现局部性出汗,可能与受累部位的血管瘤有关。此外,冷性红斑(cold erythema)在患者受冷刺激后,皮肤发生局限性红斑,剧烈疼痛和中心部位出汗,血管萎缩和肌肉萎缩,本病可能是由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所致。

  (3)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由于某部位的汗腺受某种因素失治后,另一部位的汗腺发生代偿,以保持体温。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①糖尿病:继发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下半身无汗或少汗症出现代偿性多汗症。上半身(躯干为主)热刺激性多汗症,以夜汗常见。 面、颈部味觉性多汗症。

  ②交感神经切除后,在颈部和胸交感神经切除后发生病理性、味觉性多汗症。

  ③夜汗,除了上述的原因可致多汗外,还可因心血管心内膜炎、淋巴瘤、甲亢、系统性血管炎、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撤药反应、自主功能失控状态、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出现夜汗症。

  多汗症主要根据多汗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结合客观检查,通常不难诊断。

4多汗症治疗措施

  多汗症西医主要是采取病因治疗、抗胆碱能药物、镇静剂等方法。

  中医属“自汗”、“盗汗”范畴,益气固表、育音清热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如果你的多汗明显影响了你的交往、求学、工作、心情和生活,明显降低了你的自信心,那就应该手术治疗了。

  手掌、足跖或腋窝大量出汗可用氯化铝溶液在夜间涂敷,有一定疗效。患者先擦干有汗的部位,然后涂上溶液,用塑料薄膜覆盖。第二天早上去掉薄膜并洗净涂药部位。有些人需要每天涂药两次,通常病情可在一周内缓解。如果溶液刺激皮肤,应除去塑料薄膜。

  乌洛托品溶液也有助于控制大量出汗。水电离子透入法,是用一种弱电流作用在出汗部位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如果这些治疗对严重出汗无效,可手术切除腋下的汗腺。心理咨询或抗焦虑药物可缓解焦虑引起的出汗。

  为消除臭味,必须保持受累部位清洁,消除引起臭味的微生物。每天用含洗必泰或其他抗菌剂的液体肥皂洗澡并涂敷氯化铝复方制剂,有些人需剃除腋毛。有时要用抗生素软膏或有抗生素的洗剂(如克林霉素或红霉素)除臭。溴剂、氯丙嗪等镇静剂对情绪性多汗有效。此外,阿托品,普鲁苯辛、溴本辛等具有暂时性止汗作用。局部可用0.5%醋酸溶液、5%明矾溶液、5%福尔马林酒精外搽。

  多汗症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内科疗法及外科疗法。

  传统手术方法

  内科疗法有的以药物涂抹或电离子浸泡疗法,只能达成短时间的止汗作用。口服交感神经抑制剂虽然有部份短暂的效果,但可能带来全身性的副作用。至目前为止主要还是多流行手术的方法。

  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切断支配手与腋下汗腺的胸交感神经,可以使手与腋下的出汗

  立即减少或停止,但需要在患者双侧胸壁各切一个长约20厘米的切口

  目前流行胸腔镜微创新式手术,无需开胸,仅在患者双侧胸壁腋下各切一个1厘米的小切口,经该孔放入胸腔镜,然后在电视监视下即完成了手术。

5多汗的孩子宜补什么

  一般地说,小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而且活泼好动,因此出汗常比成人多。另外,一些体质虚弱以及患有佝偻病或结核病的小儿,受生理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多汗。

  那么,多汗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吗?人体中多种微量元素都通过汗液排泄,锌便是其中之一。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它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视觉以及性发育密切相关。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于锌的需求量比较大,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造成体内缺锌。有专家曾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多汗儿童的缺锌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缺锌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抵抗力,使感染反复发作,进而又会引起小儿体质虚弱,加重多汗,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多汗的小儿应适当补锌。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应摄入10毫克的锌。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这一标准。但多汗的儿童,必须增加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如葡萄糖酸锌。此外,还可服用一些中药,如黄芪、大枣、孩儿参等,有补气敛汗的功效。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引起多汗的其他疾病。

  总之,儿童多汗不一定是病,但是对于特别多汗的小儿应适当季补充微量元素锌,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