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间皮瘤可发生在2~92岁,国外文献报告其平均确诊年龄为54岁,其中约63%的病例在45~64岁之间,儿童患病者罕见。腹膜间皮细胞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并累及胃、肠等腹腔内脏始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水、腹部肿块、胃肠道症状和全身改变。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下腹膜间皮瘤症状。
目录
1腹膜间皮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腹膜间皮瘤应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转移性肿瘤、其他原发于腹膜和网膜的肿瘤相鉴别。
1.结核性腹膜炎 恶性腹膜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而予抗结核治疗的病例屡有报道,后因抗结核治疗无效而行剖腹探查方确诊。一般来说,结核性腹膜炎以中青年居多,临床上除有腹痛、腹胀、腹水及腹部包块外,发热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PPD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沉)增快,支持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腹水以渗出液为多,单核细胞为主,腹水PCR检查以及涂片、培养如发现结核杆菌对鉴别诊断有意义。腹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活性增高,可能是结核性腹膜炎。测定腹水乳酸脱氢酶(LDH)对鉴别有一定帮助,腹水中与血清中LDH值的比值大于1提示为恶性腹水,临床上对高度怀疑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例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对抗结核治疗无效或两者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争取尽早行腹腔镜检查或手术探查,病理上发现干酪样肉芽肿,则易与腹膜间皮瘤鉴别。
2.腹膜转移性肿瘤 腹膜转移性肿瘤常来自胃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等。其中腹膜假性黏液瘤常是由于卵巢黏液囊腺瘤破裂、腹膜种植引起(也可由阑尾或胰腺囊肿破裂引起),表现为肿胀、腹水、腹腔内肿块,其腹水呈胶冻状黏液。当原发癌的临床表现隐匿时,腹膜转移性肿瘤很难与腹膜间皮瘤鉴别。腹水细胞学检查如果方法得当可提高阳性率且假阳性少,如腹水找到癌细胞,腹膜转移癌可确诊,并借助于消化内镜、消化道造影、腹盆腔超声和CT、扫描、血AFP以及其他相关肿瘤糖抗原的检测,甚至腹腔镜检查以仔细寻找原发肿瘤。有时,即使上述检查未发现原发性肿瘤,临床上也不能完全排除腹、盆腔内病变为转移性肿瘤的可能,在病理检查时,仍应注意将间皮瘤与转移性腺癌和卵巢来源的上皮性肿瘤区别开来,在鉴别有困难时,应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甚至电镜检查。
3.其他原发于腹膜的恶性肿瘤 腹膜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又称非典型输卵管内膜异位症,原发性乳头状腹膜肿瘤及低度恶性腹膜浆液性小乳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腹膜的病变。常发生在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受累,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下,主要症状有腹部或盆腔部疼痛,慢性盆腔炎症状,甚至有肠粘连或闭经现象。病理上可与腹膜间皮瘤作出鉴别诊断,本病预后好。
其他原发于腹膜的肿瘤有腺癌、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十分罕见。临床上很难将其与腹膜间皮瘤区别开来,大多是在尸检时发现。
2腹膜间皮瘤症状全解
1.腹痛腹痛是腹膜间皮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隐痛、胀痛,也可为阵发性绞痛或突发性剧痛,疼痛常位于上腹部和右上腹部,也有腹痛在下腹部而造成临床上误诊为宫外孕或盆腔肿瘤的报道。腹痛的发生与壁层腹膜受侵犯、肿瘤与胃肠道和盆腔脏器粘连造成肠梗阻、器官扭转以及大量腹水、腹部包块产生占位效应等因素有关。病程中腹痛性质和部位可发生变化。
2.腹胀由于腹水、腹腔内肿块以及继发的消化不良、肠梗阻等因素,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进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3.腹水约90%的腹膜间皮瘤病人存在腹水,而且相当一部分病人腹水增长迅速,腹水可为黄色渗出液或血性黏稠液,此与肿瘤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透明质酸功能有关。
4.腹部包块是腹膜间皮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部分病人是由于腹部包块而就诊的。腹膜间皮瘤的腹部包块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质地偏硬或硬,表面呈结节状,位于大网膜、肠系膜浆膜面的包块在体格检查时可以移动,腹块可有压痛。位于盆腔的包块可以通过直肠指检或三合诊发现,合并有大量腹水的病人抽放腹水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腹部包块的情况。详细体格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腹部包块位于腹壁、实质性脏器之外,藉此为临床提供初诊资料。
5.其他少数病人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泌尿道刺激症状、月经改变以及乏力、发热、消瘦、贫血,个别病人有低血糖、弥漫性腹部骨化等临床表现。当病人合并有其他部位的间皮瘤或腹膜间皮瘤转移至其他脏器或出现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3腹膜间皮瘤的原因
本病病因不甚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长期接触石棉,尤以青石棉为甚,但从接触石棉到发病间隔较长,可达13~63年,平均20—40年。国外报道约60%患者有石棉接触史。
2.某些病毒感染,有人将禽类白细胞增生病毒注入雏鸡腹腔后可诱发间皮瘤。
3.接触放射物质、云母矿及胶质二氧化钍。
4.家族因素,部分患者有遗传因素。
病理
本病初发于腹膜局部,仅为少数斑块或结节状孤立病灶,可向周围蔓延呈弥漫性病变,按病变范围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脏层及壁层腹膜均可受累。病理上分为三种类型:①腺瘤样瘤,常发生在子宫、附件等生殖器官腹膜处,属良性肿瘤,质硬,切面灰白,界清,由纤维性间质及腺管样腔隙组成;②囊性间皮瘤,由多发性大小不等的薄壁囊肿组成,常与脏器粘连,显微镜下由被覆立方或扁平上皮的管状、裂隙状和小囊状结构组成,属交界性肿瘤;③恶性间皮瘤.呈弥漫性生长,浆膜面大小不等、软硬不一呈葡萄状的散在结节,甚可融合成块,亦可表现为脏层腹膜被致密瘤组织覆盖,肿瘤与脏器粘连呈“冰冻状态”。可呈现浆液或血性腹水。组织学可分为上皮性、纤维性及肉瘤样间皮瘤、混合性三类。呈直接蔓延生长,可经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较少见。
4腹膜间皮瘤做哪些检查
(一)腹水生化及细胞学检查
腹水一般蛋白含量增高,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部分见间皮细胞。如能在离心后找到大量异形或恶性间皮细胞对本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二)腹水透明质酸定量检测对本病诊断意义更大
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分泌透明质酸酶,破坏透明质酸,故辛蓝染色呈阴性。而腹膜恶性间皮瘤则分泌大量透明质酸,但无分泌破坏透明质酸的透明质酸酶,故腹水中透明质酸含量极高。如用浊度试验法,腹水透明质酸含量>8mg/ml,一般只见于恶性间皮瘤。
(三)可通过B超引导下。用自动活捡枪取材,或通过腹腔镜活检组织做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活检组织应是多部位取材和足量。病理组织镜下可见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纤维细胞。这是因为来源于腹膜的间皮细胞具有双向分化能力,可向上皮细胞或纤维细胞方向分化。
(四)影像学包括超声、CT、MRI、PET等
一般可排除肝、胆管、胰腺等消化道和卵巢癌腹膜转移,还有助于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上述检查可显示腹膜及肠系膜不规则明显增厚,多发结节或盆腔肿块。超声显像还可同时在超声引导下活检。PET检查对本病不具有影像学的特征性,且价格高,迄今对本病的诊断暂无应用意义。
5腹膜间皮瘤的偏方
1、黑豆30克,红花6克。
水煎服,去红花食黑豆与汤,曰2次。
2、麻黄、炙甘草、姜炭、白芥子各6克,熟地、牛膝各15克,肉桂、水蛭粉各3克(装胶囊),鹿角胶12克。
隔日煎服1剂,水蛭粉连续服用。
3、延胡索15克,当归20克,香附12克,官桂3克,小茴香、干姜各6克,川芎、赤芍、蒲黄、炒五灵脂、乌药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成400毫升,分2次温服,月经期不停药。
4、桂枝、穿山甲、白芷、制乳香、制没药、制大黄、柴胡各10克,皂角刺、赤芍、桃仁、生黄芪各12克,三棱、莪术、茯苓各15克,红花6克,当归20克。
用水煎汁后混合,浓缩至50毫升左右,待温度降至38度左右,用50毫升针筒抽取药液,接肛管灌肠。一般每晚灌1次,急性而症状较重者可1天灌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