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类风湿

春季防类风湿性关节炎加重

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季节,加上天气的阴冷潮湿,很多人容易忽视关节保暖,使得病情愈加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很严重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如不经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那么,人们该如何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呢?类风湿关节炎是怎么引起的?一起来看下。

目录 类风湿关节炎是怎么引起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表现 春季防类风湿性关节炎加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危害 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

1类风湿关节炎是怎么引起的

  细菌因素(30%):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病毒因素(25%):

  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遗传因素(20%):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 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性激素(20%):

  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2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表现

  1、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

  2、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3、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 ,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关节炎的表现外,还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现,如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周围神经病变、眼病变、动脉炎等。

  4、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 。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钮孔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

  由此可知,所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非只是关节发生了炎症病变,而是全身性的广泛性病变,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

3春季防类风湿性关节炎加重

  1、注意饮食合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春季要少吃发的食物,像韭菜等,可以多吃一些牛奶、豆制品、蛋类、蔬菜和水果等食品补充营养,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多吃温热的食物。

  2、积极预防控制感染。科学研究表明,像感冒、鼻窦炎、扁桃体炎、咽峡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极易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所以患者在春季一定要有意识的避免各种感染。

  3、防寒防潮。春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乍寒乍暖,患者应注意保暖,选择向阳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洗刷要用温水,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外出时一定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从而减少发病的次数,可以佩戴护膝、手套等。

  4、保护关节。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注意患病关节的防寒保暖,保证居所的干燥通风。积极避免各种关节损伤以及关节受到反复的冲击力或扭力。如果已有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修补或缝合,有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也应及时治疗,对于关节周围有畸形的患者应进行矫形。

4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危害

  1、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肾病;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肾功能障碍,多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约和非甾体消炎镇痛约有关,虽然进展缓慢,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2、 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类风湿患者因为关节肿痛和运动受限,所以关节附近的肌肉容易僵硬和萎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甚至对患者的心里造成极大的伤害。

  3、 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包炎可高达20%~50%,少数还形成类风湿结节,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5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

  一、风寒痹阻证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冷痛,游走不定,遇寒则痛剧,得热则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红或舌苔薄白,脉弦缓或弦紧,或浮。

  【证候分析】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滞,风性清扬上行而数变,故风寒之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关节,而致气血运行不畅,可见肢体关节冷痛,屈伸不利,痛无定处;寒为阴邪,阴盛则寒,故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则血脉更加不畅,故痛更剧,香热则气血畅,故痛减;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缓或弦紧为寒邪之象,脉浮为风邪外感之象。

  【治则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剂】防风汤加减。

  【方解】防风、麻黄祛风散寒;肉桂温经散寒;当归养血活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秦艽,除风湿、止痹痛;葛根解肌止痛;茯苓健脾渗湿;姜、枣、甘草和中调营,且生姜有助诸药发表散寒之意;诸药相合,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之功。

  二、风湿痹阻证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游走不定,或有肿胀,恶风、汗出、头痛、发热,肢体沉重,小便不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脉浮缓或濡缓。

  【证候分析】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善行而数变,可见疼痛游走不定;风邪袭表,卫气不固,而见汗出、恶风;卫阳与风阳相搏而见发热,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可见头痛;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滞,湿邪侵袭,留而不去,可见肢体关节沉重疼痛;湿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液不循常道,故见肢体关节肿胀,小便不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脉浮缓或濡缓均为风湿外袭之象。

  【治则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剂】蠲痹汤加减。

  【方解】方中以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祛风除湿通络;辅以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木香理气;乳香伸筋活络止痛,并以甘草调和诸药。偏风胜者,可加防风;偏湿胜者、可加防已、苡仁、苍术;兼寒者,加制附子;痛在上肢者,可加桑技、桂技、姜黄;痛在下肢者,可加牛膝、续断。

  三、寒湿痹阻证

  【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

  【证候分解】人体营卫气血不和,复感风寒湿邪,发而为痹。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滞,气血为寒邪所阻遏,经脉不通而见关节疼痛;遇寒则邪愈盛,而经脉不利尤甚,疼痛更剧;湿性重浊粘滞,寒湿相合,痛有定处而不移,而见局部畏寒怕冷;舌苔薄白,为风寒湿之象,脉浮紧为风寒偏 盛,脉沉紧为寒湿偏盛。

  【治则治法】疏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解】乌头大辛大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麻黄助温阳散寒止痛;白芍养血;黄蔑益气,使气血调畅;白蜜 能解乌头之毒。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之效。病在上肢可加桑枝、桂枝;病在下肢可加独活、牛膝。四、风湿热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