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的发病年龄大多是4-7岁,男孩比女孩多见。有的小儿便血的病史有半年之久,时间长了也可引起贫血,因此必须及时诊治。直肠息肉是由肠壁粘膜长出的圆形块状物,小的像黄豆,大的似蚕豆,带有蒂柄,色鲜红,呈刺状,形似杨梅。息肉可长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息肉为多见,特别是长在距肛门7-8厘米以内的乙状结肠和直肠后壁处,直径大多小于1厘米。多数为单个,少数有几个同时存在。
目录
1缓解大便出血的日常护理
1、如出现便秘和粪便干结时,可冲服蜜糖2匙,或凌晨服淡盐水1杯,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2、养成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便纸应柔软。饮食中应有充分的水分,多食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润肠通便的水果,如香蕉、柿饼等。
3、忌食辛辣刺激、煎炒干硬的食物,戒烟忌酒。注意情志调畅、劳逸结合。
4、肛裂的发病除大便干硬外,还与肛窦感染有关。应注意肛门清洁。有条件者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每晚临睡前温水清洗坐浴,以防止感染,减少肛裂的发生。
5、可用马齿苋30克、侧柏叶15克、川椒10克、朴硝5克,加水煮沸后放盆内先薰后坐浴10~20分钟,对早期肛裂有防治作用。
2小儿便血可能是息肉作祟
近日有位家长发现自己不到三岁的小孩便血啦!家长带着孩子在当地好几家医院治疗后患儿还是反复出现便血症状。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有什么病痛,作父母的总是焦急万分。
患儿既无腹痛,肛门也未发现出血病征,也无其他不适表现,出血的原因一直未能明确。最后,有一大夫怀疑患儿肠道可能有问题,需要实施肠镜检查。
患儿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
经过肠道清洁等准备后,在静脉麻醉下,对患儿实施了全大肠电子结肠镜检查术。结果发现患儿的直肠黏膜上有一直径约2厘米的息肉,伴有表面糜烂与渗血,原来这是孩子便血的罪魁祸首。为免患儿再次接受肠镜检查的麻烦,内镜医生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当即在内镜下对直肠息肉实施了微创治疗。切除的息肉进行病理检查提示为幼年性肠息肉,术后患儿无明显不适,便血停止,住院观察3天后出院。幼年性息肉其实是错构瘤性息肉,并不是真性肿瘤,多发生在婴儿、儿童患者的结肠及直肠,是小儿便血常见的原因。
这种息肉发生恶变的概率极小,但长期的慢性失血会给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造成影响。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出血,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尽快带孩子到有相关技术的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3小儿便血常见原因是什么
肛裂
是小儿便血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2岁左右的幼儿,便血特点为肛门有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孩子大便时哭闹不安,大便干硬。引起肛裂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先天性肛门狭窄、排干硬大便时撕裂肛门,以及肛门损伤或感染。孩子出现肛裂,家长若没有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患儿很容易产生肛瘘。在预防治疗方面,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清洗肛门,保持肛周清洁并涂搽润滑药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木瓜,香蕉,也可以冲调蜂蜜效果更好。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多发于3-6 岁儿童。便血特点为排便终了时出现鲜血,量少,不与粪便混杂。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黏膜上,好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通常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位置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犹如一个红色 “ 肉球 ” 。如果患儿为单发性直肠息肉,可采用直肠镜手术摘除而治愈,若为多枚息肉,则应分次手术治疗。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以4-10 个月婴儿多见。便血特点为 “ 果酱样 ” 大便,同时伴有因腹痛所致的阵发性哭闹、呕吐及腹部肿块。早期( 12小时内)发现的患儿一般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愈,晚期病例则需手术治疗。
美克尔氏憩室
美克尔氏憩室以2 岁以内小儿多见。此憩室多位于回肠下端(距回盲部约 30 厘米 -60 厘米),是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便血特点为突然大量便血,先黑后红,并伴呕吐及腹痛。憩室因为可能含有异位的胃黏膜或胰腺组织,所以可发生溃疡出血及穿孔,若出血量大可引起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一般需手术或腹腔镜下治疗。
4便血食疗
一、药茶
方1:松罗茶5g,乌梅肉1枚,刘寄奴25g,水煎代茶饮。
方2:老霜梅(5枚去核),老茶叶15g,水煎代茶1次饮。
方3:荔枝6枚,核桃6个,大枣肉6个,黑茶叶9g,椿根白皮9g,水煎代服茶饮。用于痔疮出血
方4:白鸡冠花(带籽)25g水煎代茶饮,连服3日。
方5:金针菜根、红枣各50g,水煎代茶饮。
方6:嫩槐叶适量,茶叶3g,水煎代茶饮。
二、药酒
方1:丝瓜络适量绕存性,研末,酒冲服。
方2:胡豆叶半斤捣烂取汁,加酒冲服。
方3:仙人掌1000g,甘草适量浸酒,1日1~2次饮服。
方4:刺五加65g,白酒500m1,将刺五加浸入酒中10日,每次80m1,1日2~3次饮服。
方5:茄子种(大者3枚),用湿纸包裹,于灶内煨熟,用酒1L半沃之,蜡纸封口,用时饮酒。
方6:椒目log(纱),黄酒送下。三、药粥
三、食疗方
方1:新鲜红薯250g,粳米200g,白糖适量,加水2000ml,煮粥早晚热饮服。
方2:阿胶6g,糯米lOOg,水800ml。先将糯米煮粥,将熟时取捣碎阿胶放入锅中,边煮边搅匀,粥稠胶化即可,早晚各1次温服,3天1疗程。
方3:鲜荷叶1张,粳米50g,冰糖适量。鲜荷叶切细,煎取浓汁150ml去渣,入粳米50g,冰糖适量,加水400ml,同煮为稀粥;或每次取干荷叶末20g,粳米50g,冰糖适量,加水500ml,煮开将熟时入荷叶末,文火煮沸,每日2次温服。
5小儿便血是病吗
首先,大便时出血不多,肚子和肛门都不疼,粪便不稀也不大干燥,一天一次排便,当然不像有什么急性病。虽然经年累月便血,但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活动、营养、发育,验血也无贫血的迹象,说明对健康没有妨碍。此时,家长不必惊慌,因为这样的便血不要紧,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出血?这是不是病呢?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疾病。原来,幼儿为了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全身淋巴组织增生活跃,直肠、结肠甚至小肠下段的淋巴组织集聚成团(称为淋巴滤泡)。有些淋巴滤泡较大,凸出肠粘膜下,整齐紧密地排列着。靠近直肠末端(即肛门口)较凸出的滤泡,受到粪便的摩擦与肠壁收缩的挤压,常会出现少量渗血,沾在粪便上,甚至流到肛门口,这就是幼儿偶尔大便带血的原因。由于出血量不,机体可以自行补偿,所以不会引起贫血。但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大便带血非常担心,以为这和女性的月经一样。其实,孩子的大便出血量按比例来计算,远不如女性的经血量,所以完全不必忧。如果验血证明确实有贫血,服一些补血药也就足够了。由于淋巴滤泡增生是幼儿免疫功能逐渐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免疫功能成熟,淋巴滤泡增生逐渐减少,出血也就自然停止,因此不需要治疗。
有些孩子由于增生的淋巴滤泡被擦破而出血,并造成感染,会长出肉芽。过度增生的肉芽形成小肉球,突入肠腔,这就是息肉。息肉更易受到挤压,于是孩子每次大便都会带血。但无论如何.出血不会很多,孩子大便时也没有感觉,更不会恶变。这种息肉在医学上叫做青年息肉”。医生在直肠检查时若发现孩子有息肉,可以顺手摘下来。若手指够不到,一般不必处理,因为随着息肉越来越大,根部的蒂会越来越细,息肉自然脱落后,随大便排出,以后就不会再出血。个别的大息肉,顽固而不脱落.可以通过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手术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