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肿瘤科 >颅脑肿瘤

什么是胶质瘤

什么是胶质瘤,性胶质瘤,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细胞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多形胶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母细胞瘤等。胶质瘤患者有哪些不适?胶质瘤患者吃哪些蔬菜好?一起来看下。

目录 什么是胶质瘤 胶质瘤患者有哪些不适 胶质瘤患者吃哪些蔬菜好 胶质瘤如何确诊 放射治疗能治好胶质瘤吗

1什么是胶质瘤

  什么是胶质瘤,性胶质瘤,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细胞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根据病理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多形胶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母细胞瘤等。

  1.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40%左右。

  2.髓母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2-10岁的儿童,最少者可见于几月余小儿,大多数来源于小脑蚓部向四脑室及延髓小脑半球生长,因阻塞脑脊液循环通道,发现时多已伴有脑积水。

  3.少枝胶质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偏良性,不少人亦称其为良性肿瘤。生长慢,瘤内常可见钙化斑块

  4.室管膜瘤:亦为胶质瘤的一种,原则与星形细胞瘤基本相同。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

  因此,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常规的治疗对于胶质瘤效果明显度不高,生物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给广大的肿瘤症患者带来了治疗方式上的新突破。

  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山东肿瘤生物诊疗中心采用的生物治疗,是通过生物技术在高标准的实验室内培养出可杀伤肿瘤的自体免疫细胞,回输体内,直接杀伤癌细胞的治疗方法。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杀死手术后残余癌细胞,提升放化疗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更好的防转移,防复发。

2胶质瘤患者有哪些不适

  症状1、喷射呕吐。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胶质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胃脘胀、恶心、腹痛和腹泻。呕吐与进食无关,而是在一阵头痛后突然出现“喷射呕吐”。

  症状2、早上头痛。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往往会头痛,往往在熟睡中痛醒。

  症状3、视力障碍。肿瘤引起脑颅内压增高后,眼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淤滞水肿,会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而使视力下降。有的患者表现为范围不全的视野缺损,这是脑胶质瘤的早期症状最为常见的。

  症状4、单侧耳聋。若无中耳炎等病史,仅有一侧耳朵听力呈减退,很可能是颅内肿瘤压迫了听觉神经所倒致。

  症状5、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导致眼睑闭合不全。

  症状6、感觉障碍。位于大脑半球中部的顶叶患肿瘤,可引起对半侧身体的各种感觉。如疼痛、触碰、冷热、震动和形体辨别等感觉。

3胶质瘤患者吃哪些蔬菜好

  绿豆可有助于脑胶质瘤的病情

  可能很多脑胶质瘤患者都并没有注意饮食规律,而事实上,合理膳食可以巩固身体,才能够更好的战胜肿瘤。而脑胶质瘤术后吃什么 好呢?在此我们就来针对这一问题为您进行详细介绍:

  脑胶质瘤术后吃什么好

  (1)脑胶质瘤的饮食要求有:避免食用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如腌制品、发霉的食物、烧烤烟熏类食品等,同时避免使用某些食品附加剂,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等。

  (2)调整饮食结构,摄取营养丰富、全面的食物,摄取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每天有一定量的新鲜蔬菜,提倡摄入全谷食物,保证有足量的微量元素及饮食纤维素。

  (3)要摄入有利于毒物排泄和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促使毒物排泄。

  (4)适当补充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的药物。

  脑胶质瘤食疗多吃哪些蔬菜好

  1、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与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它的抗癌作用已是人人皆知。维生素C能够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同时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分裂。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有:西红柿、大白菜、小白菜、油菜、卷心菜、苋菜、菠菜、芹菜、蒜苗、大葱等。

  2、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抗癌蔬菜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胡萝卜。胡萝卜素是天然五毒的抗癌物质,能减少咽喉、食管和肠胃等上皮组织的炎症,还可以阻止致癌物质引起的细胞突变,从而能抑制某些组织的癌前病变。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主要组成成分。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主要有:干辣椒、大白菜、南瓜、油菜、茧菜、菠菜、韭菜、芹菜叶等。

  3、菜花、卷心菜、莴苣、萝卜等蔬菜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癌作用。

4胶质瘤如何确诊

  1.脑脊液检查

  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肿瘤如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瘤细胞。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时才做,如需与炎症或出血相鉴别时。压力增高明显者,操作应慎重,勿多放脑脊液。术后给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观察。

  2.超声波检查

  可帮助定侧及观察有无脑积水。对婴儿可通过前囟进行B型超声扫描,可显示肿瘤影像及其他病理变化。

  3.脑电图检查

  神经胶质瘤的脑电图改变一方面是局限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改变。这些受肿瘤大小、浸润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增高等的影响,浅在的肿瘤易出现局限异常,而深部肿瘤则较少局限改变。在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主要表现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癫痫波形。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广泛的δ波,有时只能定侧。

  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

  生长较快血运丰富的肿瘤,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星形细胞瘤等较良性的神经胶质瘤则浓度较低,常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影像欠清晰,有的可为阴性发现。

  5.放射学检查

  包括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等。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及肿瘤血管情况等。这些异常改变,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有所不同,可帮助定位,有时甚至可定性。特别是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等。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6.核磁共振

  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得到与CT相似的图像,并能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鉴别良性恶性肿瘤。

5放射治疗能治好胶质瘤吗

  放射治疗技术

  大多数的胶质瘤患者首先需要手术,全切或部分切除后再选择放疗。手术有利于放疗计划的制定:(1)明确组织病理性质与分子病理指标的变化有利于放射治疗治疗计划的制定;(2)肿瘤细胞减容,手术切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的瘤细胞、减少肿瘤的体积、减轻肿瘤的占位效应,缓解颅高压等临床症状,以利放疗的顺利进行;(3)肿瘤体积缩小的同时可能也会缩小照射体积,增强放射治疗效应,减少损伤,一般而言肿瘤中心血供差、乏氧细胞多,肿瘤对放射线抗拒,尽量全切除肿瘤是增加放疗效应最简单、直接的方法;(4)对于功能区胶质瘤,手术难以全切时可以置入放射性粒子内照射,术后还可以辅以外照射,也是胶质瘤放疗方式之一。对于胶质瘤病或呈弥漫性生长的胶质瘤应活检或者是做内减压手术明确病理类型,特别是通过分子病理分析了解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选择化疗药物,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对于丘脑、脑干等重要功能区可疑的胶质瘤,盲目的放/化疗有可能误诊、误治须十分慎重。没有明确诊断的胶质瘤进行试验性的放疗更需禁止。

  放疗

  放疗前准备

  (1)积极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特别是纠正贫血状态,控制血糖,平衡电解质,对增强放疗效果减轻反应有帮助。皮下积液、硬膜下(外)积液、颅内血肿均不是放疗的绝对禁忌症,但需要对这些术后并发症对放疗的影响进行评估。同时应十分重视患者精神状态的调整,对于疾病和治疗的恐惧与压力均可能导致机体状况迅速恶化。因此加强心理辅导,增强患者自信心是放疗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之一。

  (2)完善放疗前检查。术后MR或CT是必须的,手术前、后肿瘤的位置会发生飘移,对照术前、后MR、CT等影像学资料来确定临床治疗靶区(CTV)。

  (3)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确定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的(根治性放疗或姑息性放疗),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单独外照射或化疗、内照射等联合治疗)。对低度恶性胶质瘤,放疗中除了考虑肿瘤控制概率(TCP),更重要的是考虑正常组织并发症的概率(NTCP)。TCP取决于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大小等诸多因素。相对于恶性胶质瘤,低度恶性胶质瘤放疗较为敏感。放疗应在控制肿瘤的同时不给病人造成不可接受的放射损伤,安全有效为放疗前提和要求,根治性放疗为目的。恶性胶质瘤特别是胶母,放射线抗拒放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根治性放疗常常难以实现,要视患者的具体条件区别对待。对于术后肿瘤残余部分较大患者一般状况较差等有诸多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估计难以有较长的生存时间则不必过长的延长治疗时间,可姑息放疗,3Gy×10f或2.5Gy×20f,以达到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提高生存质量,适当延长生存期,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放疗

  放疗时机的选择

  胶质瘤根据组织学来源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依据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和高级别胶质瘤(间变与胶质母细胞瘤)。既往的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都已经证实了术后立即放疗在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当中获得了肯定的作用,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影响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因素。联合应用手术与放射治疗可增加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5年存活率,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手术加术后立刻放疗是目前治疗高级别胶质瘤最有效的手段。

  低级别胶质瘤生长相对缓慢,对于术后放疗时机既往研究结果并未得到一致的答案。多数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立即放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术后延迟放疗(肿瘤有复发迹象时再行放疗)的患者。而部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立即放疗患者组中迟发行放射并发症显著升高,因此主张术后延迟放疗。目前由欧洲癌症研究治疗中心(EORTC)实施的针对这一问题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实验已经完成,该实验共将311名符合条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随机分配到术后立即放射治疗组或延迟放射治疗组,并根据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及手术切除程度进行分层,结果显示:二者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患者的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PFS)百分率和肿瘤中位进展时间(TTP)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立即放射治疗组明显好于延迟放射治疗组。因此有学者主张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首先根据已知影响愈后的因素将其归类为高风险患者或低风险患者,对于高风险患者应给予术后立即放疗以期带来再大的利益,而对于低风险患者可延迟术后放疗。

  放射损伤

  放射线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又可能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在胶质瘤的放疗中认识和掌握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认识和掌握射线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同等重要。

  根据经典放射生物学的理论,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损伤可分为三期:

  (1)急性期:发生于照后即刻到一月内,常规分次照射中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这种急性损伤似乎与分次照射的剂量、照射体积关系不密切。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用激素予以缓解。

  (2)早迟发期:指照射后1-6个月的损伤,病理改变以脱髓鞘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厌食、少动、嗜睡以及脊髓照射后的Lhermitte综合症。处于此期患者给予适当的激素治疗,一般在1-2月内临床症状可以完全消失。

  (3)晚迟发期:出现于照射后6个月,呈进行性,常不可逆。病理改变以脱髓鞘、血管闭塞、血栓形成为主,最终形成放射性坏死,可为局限性,也可为弥漫性,但多限于白质。放射性脑坏死属晚迟发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即使使用大量激素等对症治疗,也难以完全治愈。

相关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