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痛风

痛风病人的饮食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 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目录 痛风病人的饮食 痛风病症状 痛风的治疗方法 痛风的常见体征有什么 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有哪些 痛风为什么总在夜间发作

1痛风病人的饮食

  1、制定膳食治疗卡

  限制嘌呤类食物的摄取,以减少外源性的核蛋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于防止或减轻痛风急性发作,减轻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尿酸结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对住院病人的入院评估时,发现病人虽然病史较长,但对饮食治疗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迫切需要了解含嘌呤食物的种类及饮食治疗的知识。为此,我们制定了膳食治疗卡,将病人经常食用的食物种类列入卡内,供病人参考。具体内容根据食物含嘌呤的多少将食物分为3类:

  第1类为含嘌呤高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100~1 000 mg。如肝、肾、心、脑、胰等动物内脏;肉馅、肉汤;鲤鱼,鲭鱼、鱼卵、小虾、蚝、沙丁鱼等;鹅,鹧鸪,此外还有酵母。以上食物在急性期与缓解期禁用。

  第2类为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90~100 mg。如牛、猪及绵羊肉;菠菜,豌豆、蘑菇、干豆类、扁豆、芦笋、花生等。第3类为含微量嘌呤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精白面、米、糖、咖啡、可可及除第2 类所列菜类以外的蔬菜及水果类。病人入院后,每人1份,涂得病人的好许。

  2、急性期与缓解期膳食的选择

  急性期:应严格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以免外源性嘌呤的过多摄入。可选用第3类食物,以牛奶,鸡蛋为膳食中主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以精白面,米为热量的主要来源。选含嘌呤低的蔬菜和水果,限制脂肪量。

  缓解期:给予正常平衡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和正常血尿酸水平。由于蛋白质摄入能加速痛风病人尿酸的合成,每日摄入不宜超过1g/kg。避免第1类食品,有限量地选用第3类食品,每周2 d选用第3类食品,5d选用第2类含中量嘌呤的食物。应继续维持理想体重,避免体重增加,脂肪的限量要长期坚持。曾有2例病人入院前,每次饮酒或进高嘌呤饮食,尤其是进食虾类后,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在家服用药物效果不好,入院后,仍给予入院前的药物治疗,按急性期的膳食要求进食,禁酒,5~7d后,关节疼痛很快缓解。

  3、鼓励选食碱性食品

  增加碱性食品摄取,可以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甚至使尿液呈碱性,从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进尿酸的排出〔1〕。应鼓励病人选食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既能促进排出尿酸又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利于痛风的恢复。如蔬菜、马铃薯、甘薯、奶类、柑桔等。

  4、鼓励病人多饮水

  由于尿pH 6.0以下时,需服碱性药物,以碱化尿液,利于尿酸的离子化、溶解和排泄。因此,要多饮水稀释尿液,每日液体摄入总量需达2500~3 000 ml,使排尿量每日达2 000 ml以上,防止结石的形成。为防止尿液浓缩,让病人在睡前或半夜饮水。准确记录病人的饮水量和尿量。

  5、限制饮酒适量饮用饮料

  饮酒易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故虽1次大量饮酒,亦可使血清尿酸含量明显升高,诱使痛风发作。慢性少量饮酒,会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升高血清和尿液尿酸水平。啤酒中也含有酒精的成分,故应避免饮用。茶叶碱或咖啡碱在体内代谢成甲基尿酸盐,不是尿酸盐,不沉积在痛风石里,不能生成痛风结石,所以对咖啡、可可、茶不严格限制,可适量选用,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对痛风病人不利,故不宜饮用。应尽量少食蔗糖或甜菜糖,因为它们分解代谢后一半成为果糖,而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蜂蜜含果糖亦较高,不宜食用。应禁止吸烟。

  6、注意食品烹调方法

  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品中含有的嘌呤量,如将肉食先煮,弃汤后再行烹调。此外,辣椒、咖喱、胡椒、芥末,生姜等食品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应尽量避免应用。

  7、运动疗法

  适当运动可预防痛风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轻胰岛素抵抗性。运动量一般以中等运动量为宜。50岁左右的病人运动后心率能达到110~120/min,少量出汗为宜。每日早晚各30min,每周3~5次。运动种类以散步、打网球、健身运动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为好。剧烈运动使有氧运动转为无氧运动,组织耗氧量增加,无氧酵解乳酸产生增加以至pH下降等,可诱使急性痛风发作,故应尽量避免。

查看详情>>

2痛风病症状

  1、无症状期

  血清尿酸盐浓度随年龄而升高,又有性别差异,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血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血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

  2、急性关节炎发作期

  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初发时为单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增多,痛风的发作表明血尿酸浓度长时期过饱和而导致大量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

  3、间歇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然缓解,不留后遗症而完全恢复,而后出现无症状阶段,称为急性发作间歇期,此后可再发,约60%患者1年内复发,间歇期也有长达10余年者。

  4、痛风石

  及慢性关节炎期 未经治疗或治疗不佳的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软骨,肌腱,滑囊液和软组织中,痛风石为本期的常见表现,常发生于耳轮,前臂伸侧,跖趾,手指,肘部等处,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随着炎症的反复发作,使病变越来越加重,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病者可无本期的表现。

查看详情>>

3痛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非甾类抗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为一线用药。非选择性非甾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胃肠道反应较少,但应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2)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3)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全身反应,但应除外合并感染。对于多关节或严重急性发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

  3.间歇期和慢性期

  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使用降尿酸药指征包括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并发尿酸性肾石病等。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单钠尿酸盐晶体。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仅在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合用2类降尿酸。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同时,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至少1个月,以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3.75mmol,应选择抑制尿酸合成药[5]。

  (1)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2)促尿酸排泄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①丙磺舒;②苯磺唑酮;③苯溴马隆。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

  (4)碱性药物尿中的尿酸存在游离尿酸和尿酸盐2种形式,作为弱有机酸,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痛风患者的尿pH值往往低于健康人,故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特别是在开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 6.5左右。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4.肾脏病变的治疗

  痛风相关的肾脏病变均是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指征,应选用别嘌醇,同时均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慢性尿酸盐肾病如需利尿时,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噻嗪类利尿剂及呋塞米等,其他处理同慢性肾炎。对于尿酸性尿路结石,经过合理的降尿酸治疗,大部分可溶解或自行排出,体积大且固定者可行体外冲击碎石、内镜取石或开放手术取石。对于急性尿酸性肾病急危重症,迅速有效地降低急骤升高的血尿酸,除别嘌醇外,也可使用尿酸酶,其他处理同急性肾衰竭。

查看详情>>

4痛风的常见体征有什么

  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是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疾病发作多在轻微损伤、饮食过量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症状发于足趾(足痛风),也可因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慢性痛风以破坏性关节变化为特征。

  皮肤症状:约1/2的病例,有尿酸盐沉积于皮下,这些结节被称为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痛风石常呈白色或珍珠色结节(痛风珍珠),发生于游离弧形的皮肤边缘(如耳廓)。痛风石另外的特征性症状是指(趾)关节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皮肤尿酸盐沉积。圆形结石可通过变薄的皮肤看到,它们可能破溃。关节附近的痛风结节有成群发生或融合的趋势。痛风石在急性发作后产生,无痛。如果皮肤破溃,可释放出白色石灰样物质,镜检示束状针样物质的致癌混合物,鉴定为尿酸钠。

查看详情>>

5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有哪些

  1、跟肥胖有关:

    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2、跟高脂血症有关:

    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3、跟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4、跟高血压有关:

    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5、跟动脉硬化有关:

    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据资料统计,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在高尿酸血症。

    6、跟饮酒有关:

    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有三,

    ①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从而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②可刺激嘌呤增加。

    ③饮食时常进食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血中嘌呤成分也增加,经过体内代谢,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查看详情>>

6痛风为什么总在夜间发作

  有相关实验为证实急性痛风发作与时间的关系:招募并追踪痛风患者一年。参与者需回答以下问题,在痛风发作时:发作时间,症状和征象,用药和痛风发作前 24小时及48小时所谓的风险因素情况。根据一天3个8小时并使用条件LOGISTIC计算痛风发作的风险比(比如 00:00-07:59,08:00-15:59,和16:00-23:59)

    结果显示:本研究共纳入724个痛风患者,一年中,共经历1433次发作(第1个 8小时、第2个8小时、第3个8小时分别733,310和390次)。发作前没有喝酒、低嘌呤饮食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这种联系。更进一步,在不同性别、年 龄、肥胖、使用利尿剂患者、服用别嘌醇患者、使用秋水仙碱患者、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患者中这种关系依然存在。

    这些发现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证据:夜间及凌晨发作痛风的风险是白天发作的2.4倍。有这样的数据可能对痛风的预防有一些提示。建议痛风病人要特别留意夜间痛风的急性发作。那么,为什么痛风常与夜间发作呢?

    因为晚上温度低,体内尿酸浓度达到一定值之后,就会析出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就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易溶于碱性溶液,PH值达到7.0以上时 尿酸溶解度相当高。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盐结晶浓度大概就是420UMOL/L,而低于30摄氏度以下时,浓度只要达到300UMOL/L就会有结晶。所以,晚上12点之后温度逐渐降低,达到结晶析出的温度和浓度,发作就顺理成章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