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骨科 >脊髓脊柱外科 >腰椎病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患了腰椎病的患者经常被病痛困扰,要想根治是要花很长时间,腰椎病只有在早期发现是容易治疗的,腰椎骨脱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那么,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目录 详解腰椎滑脱的病因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区别 腰椎滑脱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1详解腰椎滑脱的病因

  1、创伤

  急性外伤、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可导致腰椎滑脱,这种情况多见于搬运重物、举重、足球、体育训练、外伤、磨损和撕裂。

  2、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然保持完整,又称为假性滑脱,通常发生于 50 岁以后,这种滑脱通常伴有腰椎管狭窄。

  3、病理性骨折

  多由于全身或局部肿瘤或炎症病变,累及椎弓、峡部、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

  4、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5、先天性发育不良

  腰椎在发育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外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如果两者之间没有愈合,则会导致先天性峡部崩裂不连,引起腰椎滑脱。另外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滑脱,但这种情况下其峡部并无崩裂。

2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根据慢性下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钉、严重时出现摇摆步态及畸形体型,棘突台阶状,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体征,结合X- 线及MRI影像学专有表现较易诊断。X-线侧位片对腰椎滑脱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滑脱程度测量主要手段。椎体向前滑移并有不同程度旋转,峡部不连时可见斜形透光带。左右斜位X-线片上峡部裂呈狗带项圈征。动力位X-线片椎间移位大于3mm有助于退行性滑脱的诊断。MRI上峡部裂表现为低信号带,双关节征、双边征有助于腰椎滑脱诊断。

  不论是腰椎退行性滑脱,还是椎弓根峡部崩裂性滑脱,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者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证有:①Ⅱ度以下滑脱、顽固性下腰部疼痛或下腰部疼痛症状加剧,经过保守治疗无效。②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出现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间歇性跛钉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③病程长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症状轻重与滑脱加重程度和椎间盘退行变程度相符,影像学检查证实滑脱进度。④Ⅲ度以上严重滑脱。

  传统的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常用手术方法,对侧隐窝和椎间孔减压不彻底。往往是术后神经根症状残留的重要原因。后外侧植骨融合病变椎体间未作植骨,脊柱前中柱缺乏支撑和融合,很难纠正椎体滑脱和恢复椎体生理弧度,在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系统传递绝大部分重力负荷情况下,椎间盘存在微小变形和移位,可能是下腰部疼痛持续存在的原因。

  经过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技术。经过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前柱的支撑作用及后柱的张力带功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经过切除椎间盘组织消除了椎间盘致痛性物质,椎体间融合消除了椎体间的不稳,从而消除了物质及生物力学致痛因素。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可行单侧操作,通过单侧部分椎板和上关节突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保留了脊柱后侧韧带复合体结构及肌肉附丽点,有利于腰背肌的功能恢复,增加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尤其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术操作在出孔神经下方,纵行神经根上方和硬膜囊外侧间隙,对神经根和硬脊膜的牵拉小,大大降低神经根损伤和神经根周围疤痕形成或硬膜囊撕裂机率。

3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后护理

  一、术后患者平卧6h,以压迫帮助止血,此后每2h轴线翻身1次,角度45°~60°为宜,疼痛翻身时,保持脊柱呈一水平位,防止脊柱扭曲移位造成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正确放置引流管设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般应常规放置引流管24~48h。前24h正常压力下引流,后24h持负压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床边,防止受压、扭曲。并观察引流液的数量、颜色、性质、如发现引流量多且色淡红、稀薄,应考虑可能有脑脊液漏,应把伤口负压引流改为常压,将病人置头低足高位。

  二、观察脊髓神经功能:由于手术中可能牵拉或挫伤脊髓,或因血肿直接压迫,均会造成脊髓损伤,因此,术后3d要密切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括约肌功能,若有神经刺激症状,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必要的处理。

  三、由于手术时,麻醉滞后的副作用和术中对脊髓神经的牵拉损伤,患者常在术后1~3d表现腹胀,多在术后3~5d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患者此期间应采取少量多餐方式,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吃甜食及豆奶类食物,多吃含丰富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适当的腹部按摩、热敷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对于腹胀严重的患者,可用新斯的明在“足三里”穴位封闭。小便困难者用新斯的明“三阴交”局封效果较佳。

4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区别

  在描述和研究脊柱矢状面的过程中,脊柱专家们发展出不同的脊柱矢状面参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骨盆入射角PI,股骨头中心或髋轴与骶骨1上终板中心的连线反应了骨盆厚度和方向,其与骶骨1上终板垂直线的夹角为骨盆入射角PI,它是一个解剖学参数,用来描述骨盆形态而与姿势无关,骨骼发育成熟后恒定不变 。如同人的指纹一样,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骨盆入射角PI。另外两个是姿势相关性参数: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用来描述骨盆的空间方位,受个体体位和姿势的影响。这三个参数有着如下的数学关系:PI=PT+SS。而且腰椎的前凸角度LL大约等于PI+9,也就是说骨盆入射角越大的人,腰椎越为向前弯曲,这种人生理曲线可能更好看,比如欧美人群的骨盆入射角普遍就比中国人的要大,但腰椎越为弯曲,椎体之间的剪切力就越大,椎体之间容易发生滑脱,而骨盆入射角小的人,腰椎就越直,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受到的压力更多,这种人就越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目前,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骨盆入射角PI都比较小,而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PI较对照组大,重度滑脱(3—4度)PI常超过60°,超重和骶骨倾斜角大也是L4前滑脱的危险因素,而关节突关节呈矢状位不能限制前滑脱。

  脊柱矢状面平衡同样相互影响着其他的脊柱疾病。脊柱侧弯常伴有矢状面畸形,有报道腰椎侧凸》15°即有矢状力线改变。脊柱退变性侧凸常 有LL减小和椎体旋转,且代偿能力差,导致躯干前移和站立行走时的前倾趋势,是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往往超过侧凸。

  脊柱后凸畸形如先天性畸形、Sheuermann‘s病、强直性脊柱炎、医源性平背,结核、肿 瘤、创伤等导致的后凸畸形直接影响矢状面力线,代偿能力取决于年龄、畸形部位和程度等多种因素。先天畸形代偿充分,但随年龄增大可失代偿。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PI增大,脊柱骨盆融合后丧失了代偿能力。骨质疏松和成骨不全引起的多椎体骨折使TK增大和LL减少,甚至矢状面失衡。

5腰椎滑脱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一般是因为坐姿不正确造成的,这个可以采取的锻炼方法不能是太激烈的,最好是做些简单的康复运动,还需要去医院做治疗才行,平时要采取正确的坐姿,不要长时间的一个姿势,可以适当的起来走走。还需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规律,不要过度的劳累还需要避免着凉。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当的给身体放松,可以做做按摩,针灸之类的治疗。

  腰椎滑脱主要是指上下腰椎与椎体间发生了向前或是向后的滑移。腰椎滑脱在初期一段很长时间内是很少出现任何症状的,只有当患者出现腰痛或是神经根受压迫,才被发现重视。要是可以尽早发现此病,在预防治疗方面就可以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从体型偏胖,腰背部是否有深陷凹的地方,要是有,就需要到医院做X光检查,提早确查判定是否患上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不怎么严重的患者一般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比如:床上休息,热敷护理,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以及活血化淤的中药等,腰围固定,练习腰部,通过这样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腰椎滑脱的症状,有的患者采用了手术治疗,手术有一定的范围,不是每个人就能用手术治疗的,手术的治疗原理是:减压、固定、复位及植骨融合在一起,这样能有效恢复腰椎滑脱。

疾病百科 | 腰椎滑脱

挂号科室:脊柱外科

温馨提示:
加强腰背肌肉功能锻炼,减轻体重。

    腰椎滑脱 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    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别,可能与种族、基因遗传有关,据报道,在欧洲为 4~6%,在我国约为4.7~5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男性人群 常见症状: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