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春季喝山药枸杞粥超养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也变得活泼精神起来,春季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好时节。春季喝山药枸杞粥超养生,作为医疗食补之材,山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它的烹饪方法也很多,不同的做法对营养保留不尽相同,与不同食材搭配也能产生不同的滋补和养生疗效。下面小编为你推荐春季喝山药枸杞粥超养生。

目录 山药4种吃法最养人 春季喝山药枸杞粥超养生 山药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春季养生九个小常识 春季养生保健常见的六大误区

1山药4种吃法最养人

  炒山药。在所有山药的做法中,炒山药是最营养美味的。山药切成片或丝下锅爆炒,因加热时间短,所含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丢失得较少。比如素的有山药炒木耳、西红柿炒山药,荤的有山药炒肉片、山药炒腰花、山药炒虾仁、山药炒鸡丁等。

  清蒸山药。如果是大病初愈,没什么胃口,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清蒸做法。将山药去皮,切段,放入锅中蒸熟,然后蘸白糖食用,清鲜绵软,香甜可口。这种吃法口感软烂,也适合慢性病,如高血压、胃病等患者食用。喜欢甜品和体质虚弱的女性也可以把山药在水中焯一下,浇上熬好的蜜汁,吃了可以滋阴养血。

  煲山药粥。煮粥时放入山药块,再加上几颗撕开的红枣,孩子和老人最适合吃。因为这两类人群的牙口都不太好,而且消化系统比较弱,而山药粥十分易于消化。此外,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的人也适合喝山药粥。此外还可以做花生山药粥、枸杞山药粥、桂圆山药粥、南瓜山药粥等。

  炖山药。山药炖土鸡,健脾和胃,适于秋冬滋补,将山药切成段,用高压锅将鸡块稍压三成熟后,倒入山药段并加入枸杞等辅料,再用微火烧20分钟即可。山药炖排骨,滋肾益精,将排骨用热水汆烫之后洗净,再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放入切好的山药,加上其他材料并调味,再以中火继续熬煮15分钟。

2春季喝山药枸杞粥超养生

  山药枸杞粥赶走春困

  配料:山药600克,大米50克,枸杞、冰糖、小葱少许。

  做法:大米泡半小时,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将泡好的米放入锅中,加水煮开,改小火,然后加入枸杞、山药块、冰糖、小葱一起熬煮,稍搅拌,30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肾养肺、安神助眠,经常食用还能改善偏黄的脸色。

3山药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胡萝卜

  山药内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而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分解酶,如果山药和胡萝卜一起吃,山药中的维生素C就会被分解破坏。

  2、猪肝

  猪肝内含铜、铁、锌等金属微量元素,而山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遇上金属离子后,会因加速氧化而被破坏。

  3、碱性食物或药物

  山药富含淀粉酶,而碱性成分会让淀粉酶失效,从而降低了山药的营养价值。

  4、虾

  山药与虾是相克的食物,如果两者一起吃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发生。

  5、黄瓜

  山药富含维生素C,而黄瓜富含维生素C分解酶,如果两者一起吃会使维生素C被分解,造成营养浪费。

  6、鹿肉

  山药不能搭鹿肉,同食山药与鹿肉生涩易便秘。

  7、南瓜

  南瓜中含有的维生素C分解酶会分解破坏掉山药中的维生素C,降低了山药的营养价值。

  8、鱼

  山药和鱼是不能一起吃的,如果一起吃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情况发生。

  9、甘遂

  山药是补肾健脾润肺的食物,而甘遂峻下逐水,会刺激肠管,增加唱的蠕动,有泻下的作用,这二者作用相反,同食会引起身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

  10、荞麦米

  山药与荞麦米相克,一起吃会引起身体不适。

  11、笋瓜

  笋瓜富含维生素C分解酶,山药富含维生素C,这两者一起吃维生素C分解酶会分解维生素C,使维生素C被破坏。

4春季养生九个小常识

  1、防风。

  在中医中,春季为风邪主令。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来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专家介绍,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肌肤腠理疏松开放,容易被外来风邪所侵,引发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这在中医中都属于温病的范围,正是春季的高发病。”

  “外风”之外,还需防“内风”。张勇介绍,风气痛于肝,肝阴不足或肝失所养,都会诱发肝风。肝风内中或肝风上扰,则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

  2、防寒。

  乍暖还寒时候,气温上下波动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专家介绍,一防外寒,外界气温变化寒气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为寒气所伤。“含伤阳,心属阳,寒气入侵,心脏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3、春季宜养脾胃。

  肝属木,脾属土。春季肝气上升,则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养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调养。“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肠胃功能长期不好的人,在这个季节调养脾胃,对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帮助。”专家说。

  4、春季宜养诸不足。

  经过漫长的冬天,人体的各个器官机能都消耗较多,加上春季阳气生发,容易造成阴阳不调的状况,出现阳虚症状。如脾阳虚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湿、气若少神,肾阳虚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软等。顺应自然界趋势,春天也是养诸不足的好时机。

  “养诸不足的基本原则,还是以补阳为主。”专家说,春夏养阳,也是老祖宗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养生要诀。

  5、温补阳气,忌酸宜甘。

  专家介绍,如今正值初春,寒气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温补食物,如韭菜、葱、姜等物,以补全身阳气之不足。

  但随着天气渐暖、阳气渐升,温补可逐渐减少,转而多吃一些调和肝气、营养心神的食物。首先忌酸,因为酸性收敛,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缓的食物,如茯苓、山药、百合、大枣等,能够起到缓和紧张烦躁情绪、养育心神、调畅情志的作用;地黄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还可以起到补养肝阴、使肝气阴阳调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调养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养肝阴。

  6、防火。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的病理机制为多实少虚。如果春季调养不当,容易引起肝火上升。专家介绍,五脏相通,肝火上升也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引起心火、胃火、胆火等,出现心烦易怒、夜梦惊悸;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口苦口干、胁肋胀满等不适症状。

  专家还提醒,阴虚体质的人群,在春天还容易出现虚火上升的问题,出现心慌失眠、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等问题,因此也要防虚火。

  7、适当春捂,少怒多喜。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大病”,防风防寒都需要做到“春捂”,不宜过早换掉棉服,尤其是体弱多病者,不可骤然换上春装;此外,春天尽管温度开始升高,但柚子、梨等性寒的水果也该列入忌口名单,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8、注意休息、动静结合、忌动怒发火、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是春季养生的要诀。

  9、闲暇无事时可按揉太溪穴、涌泉穴,可以引火归元,清泻虚火。

5春季养生保健常见的六大误区

  1、保健品要多吃

  吃保健品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是最直接的健康养生方式,以至于很多老人都过度依赖保健品,身体哪里不舒服马上就会想到要吃保健品。其实,保健品是不能随便吃的,食用保健品的原则是:缺啥补啥。而且我们常说的保健品它并不能替代药物。

  2、老年人吃的东西要糊糊烂烂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会把东西煮得糊烂一些,这样比较好入口好消化。实际上,常吃糊烂的食物,会因为缺乏色、香、味而让食欲降低,反而造成老人营养不良。

  3、饮食越清淡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都倾向于饮食清淡,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太过极端。吃素也不能一点荤菜都不吃,需要适当荤素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4、钙补得越多越好

  事实上,老人血液中钙的含量过高,会导致高钙血症,炳辉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后果会比较严重,所以并不是钙补得越多越好。

  5、晨练要赶早

  很多老人都觉得早上空气清新,在清晨锻炼是对身体最好的,其实这并不科学。晨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多,所以晨练最好安排在太阳出来后更为健康。

  6、饭后百步走有益身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少老年人都将此作为健身格言,但饭后百步走并没有科学依据,反而饭后百步走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因为吃饱饭后,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马上去散步。养老频道建议吃完饭最少要过半个小时才开始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