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牙齿健康是指牙齿、牙周组织、口腔相邻部分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并制订出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口腔健康影响女人一生的健康?滥用漱口水可能会致癌?一起来看下。
目录
1滥用漱口水可能会致癌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是,很少有人会知道家中日常的生活用品并不是那么令人安心。看似平常却又离不开的生活用品,其实潜伏着非常大的危险。据报道,近日,有研究表明,滥用漱口水可能会致癌。
使用漱口水可以清洁口腔,让人口气清新,因而一些时尚人群习惯每天多次使用。但是,漱口水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健康隐患。
研究表明,口腔健康条件差、不做定期的牙科检查、喝酒和吸烟是常见的容易导致口腔癌的四大因素。但是,漱口水的危害也不可小视,一天使用漱口水超过三次可能会大大增加人们患口腔癌的风险。
因为漱口水中含有大量酒精,使用漱口水时是让它在口腔中停留许久,其中的酒精很容易变为乙醛。在国外,有些颇受欢迎的漱口水酒精含量高达26%,甚至超过红酒和啤酒。
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漱口水与口腔癌之间有直接联系。德国不莱梅预防研究和社会医学研究所的教授沃尔夫冈·阿伦斯(Wolfgang Ahrens)称,漱口水致癌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口腔健康影响女人一生的健康
从儿童、青春少女到母亲,女人一生中要担任不同的角色,随着生理的变化,口腔健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关注口腔健康,对妇女的全身健康极为重要的。
在儿童时期,由于女孩一般比男孩出牙早,加之多喜欢吃零食,故乳牙的龋齿发病率略高于男孩。进入青春期,由于雌激素的变化,有些少女会有牙龈红肿、出血的青春期牙龈炎发生。成年女性经过恋爱到婚姻,初为人妻,不久又将会孕育小生命,成为准妈妈,这个时期由于身体激素的变化,会引起口腔一系列的反应,是口腔保健的重要时期。妇女在怀孕后,进食的量和次数都显着增加,并且在怀孕初期对酸性食物有所偏好,并常反胃和吐酸水,此外孕妇常感疲倦和行动不便而疏忽刷牙、用牙线等等因素,使得口腔内食物残渣累积较久,往往导致蛀牙机率大大增加。再加上怀孕期间,胎盘所制造的荷尔蒙,进入循环的母体血液,作用于牙龈的微血管,使得牙龈充血且肿胀,对口腔造成极度不适,牙龈变得脆弱易受食物残渣的影响而发炎。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加速了牙齿与牙周的病变,造成怀孕期牙龈炎。
康贝佳口腔专家建议,女性在怀孕初期(前3个月),应由牙医师做一两次的口腔检查;选择在怀孕中期作减轻症状的治疗;以免于怀孕末期或生产后发生更多的蛀牙与牙周病。怀孕初期,胎儿器官尚在分化,容易受到消炎药、麻醉药等之影响,不宜接受治疗。怀孕最后两个月,子宫较敏感,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收缩,也不适合接受治疗。
怀孕第四个月至第六个月较适当接受牙科治疗。像普通的洗牙、根管治疗、补牙和简单拔牙,在此期间是可以进行的,但是要尽量避免接受X光照射检查。怀孕后应注意食物的营养,特别是钙和磷、与维他命C和D的摄取,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
随着时光的流逝,45—50岁的妇女进入更年期,60岁进入老年期,许多人会有龋齿、牙龈萎缩、牙周病、缺牙等口腔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
女人每个时期的口腔保健都非常重要,学习口腔保健知识,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坚持自我口腔保健,对女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
3女人一生三个时间不能拔牙
1、月经期
处在月经期,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了改变,此时拔牙容易引起出血。加上机体的应激能力下降,唾液中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质增多,拔牙后伤口与唾液接触,伤口愈合缓慢,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妊娠期妇女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不宜拔牙。这是因为母亲在这个时期受到刺激,容易造成流产和早产。对于有流产、早产史者,更应避免在这个时期拔牙。再者,拔牙后,有些人可能需要服用抗菌药,而某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2、哺乳期
哺乳期哺乳期拔牙,如需服用抗菌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乳汁对婴儿产生影响。
3、服避孕药期
服避孕药期间避孕药可使体内的纤维蛋白分解增加,使伤口不能形成良好的血凝块,病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影响伤口愈合。
4牙齿脏了该怎样清洁
按正规的巴斯刷牙法和圆弧刷牙法结合,刷满口牙,其实3分钟是不够的。来就诊的患者,很多主诉为牙龈出血、牙龈肿胀。这是什么原因呢?
由于平日刷牙刷的不到位,所以牙齿上慢慢积累形成了牙石或色素沉着,牙石就相当于一团细菌位于龈缘处,长时间的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出现色泽鲜红或暗红,龈乳头龈缘肿胀,质地松软脆弱,刷牙、进食硬物易出血。
当牙龈肿胀明显的时候大多已有了龈下牙石,此时已经进展为牙周炎。不论是牙周炎还是牙龈炎,最根本也是最首要的治疗就是洗牙,一周后,进行龈下刮治,待最后一次刮治治疗结束后,1个月,回来复诊检查,看牙周袋是否变浅,在决定下一步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很多患者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洗牙破坏牙釉质,会伤害牙齿。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洗牙、刮治对于牙齿是有益处的,不会像传言一样损害牙釉质。它是一种保护牙齿的口腔预防保健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工作原理是超声振动,是通过震动来将牙石、色素震下来。不会造成传言那样的后果。每半年、一年进行口腔检查,定期口腔洁治,是医学界公认的口腔保健方法。
不要误信一些谣言而不相信大夫所言,试想,如果洗牙是伤害牙齿,那么这个方式为何还会一直逐渐发展,全世界的口腔科都在使用,都将其作为治疗、保健的基础方法之一。要相信正规的医院大夫所给与的口腔卫生宣教,并认真付诸实施,才可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5口腔日常保健三要素
1、掌握牙防知识:(牙病的种类、原因、症状等)
定期检查牙齿:每半年至少一次到牙科诊所,检查牙齿与洗牙,清除牙结石、牙菌斑,让专业牙医为口腔卫生把关,是预防龋齿和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就能轻松拥有健康牙齿。
2、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
很多上班族都有一样的困扰,明明早晚都刷了牙,牙齿却还是蛀不停,尤其现在人工作忙碌,大部分都没有时间吃完东西立即清洁牙齿,顶多只用清水漱口,但其实漱口并无法彻底清洁牙齿上面的牙菌斑,顶多只能清除一些食物残渣而已。
其实,只要一只牙刷和一盒牙线,加上正确的方法,就能做好洁牙工作。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产品的推陈出新,似乎有一些工具可以让洁牙工作更有效率,或是从其它层面加强照顾牙齿和牙龈(例如氟化物),或者让一些特殊族群,如戴牙齿矫正器、装牙桥、牙周病患者、牙齿敏感的人、刚做完口腔手术者,能更方便、更舒适地洁牙。在选用这些洁牙工具时,有哪些事项要注意?
关于刷牙习惯:我们提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2-3分钟,以及刷牙无死角。刷牙也要掌握时机,极好不要饭后立即刷牙,这样或许有害牙齿健康。因为牙冠表面上极坚硬的釉质,在刚吃过饭后、尤其是吃了酸性食物后会变松软。一般来说,吃完食物后的10分钟,此时口中的pH值由6.8降到4.5,酸性达到高峰,此时若未立即清洁牙齿,这些酸性物质就会侵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形成脱钙现象,造成蛀牙。如果马上刷牙,就会使釉质受损、流失。久而久之容易患上牙齿本质、牙齿酸、痛等症状。所以,饭后先宜用清水漱口,最好1个小时后再刷牙。
因此医生建议把握“黄金十分钟”原则,吃完东西10分钟内立即漱口,避免食物残渣在口中产生酸性物质,便能有效降低蛀牙几率。
若吃完东西后,不方便立即漱口,建议咀嚼无糖口香糖,这样不仅不会产生热量,也不会产生导致蛀牙的酸性物质,还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加强唾液流量和流动速率,有利于清除牙面酸化和糖化食物残渣,中和口中酸性,对于口腔卫生及牙齿保健来说,非常方便有效。
关于刷牙方式:刷牙一定要“面面俱到”!所有牙齿暴露于口腔中的地方都该刷到。即:前牙要刷内外两个牙面,后牙要刷里外和咬合面三个牙面,最后一个牙还包括最远中面。牙齿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是:下前牙的舌侧面,上下后牙的除了咬合面的另外牙面。
3、慎选洁牙、护牙工具:(彻底做好口腔卫生清洁工作)
优质的刷牙工具:普通牙刷、保健型牙刷、刷大臼齿专用牙刷、牙周病专用牙刷等。优质的辅助工具:牙线、牙缝刷、牙线棒、舌苔刮除器、漱口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