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湿疹十分常见,因此并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但如果湿疹特别重,甚至过了婴儿期还不见好转,且呈现顽固、反复等特性,就要到医院诊断是否过敏性体质引起的特异性皮炎。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1如何有效预防异位性皮炎的发病
1.减短指甲,避免无意识搔抓时造成皮肤严重损伤
2.避免过度沐浴及少用肥皂或含有药性、皂碱、香精之清洁剂,避免皮脂流失而使皮肤干燥,可选用天然植物成份(如超浓缩葵花子油)之清洁嫩肤产品,以维护肌肤脂质。
3.用温水盥洗,避免酸碱值高的清洁剂与洗衣剂,并应洗净无残留,以免刺激皮肤
4.沐浴后及干冷时可涂抹适量无刺激(药性、香精、防腐剂)的润肤剂。
5.远离用香水、芳香剂、蚊香、樟脑丸、杀虫剂等刺激物质或气味
6.穿着棉质衣物,避免穿着易造成刺激的羊毛、尼龙材质。
7.被子的选择可选用蚕丝或化学材质,勿使用毛毯,易缠有尘螨。
8.避免衣物粗糙、过紧而造成摩擦刺激加重病情
9.高温时保持凉爽避免流汗与太阳直接照射,汗水及阳光皆会刺激皮肤
10.避免接触与动物(宠物)皮屑、毛发、排泄物接触,此类物体中皆含大量易刺激病原体
11.不铺地毯、草席榻榻米,远离毛绒玩具,以免缝隙中孳生病原体
12.将厚窗帘布替换为百叶窗,灰尘易堆积于厚窗帘布上
13.周围相对湿度保持50~65%间,同时避免温差过大,患者极易因过度敏感而发作
14.使用空气过滤器减少霉菌生长,并应定期更换滤网
15.每周并以高温清洗寝具,减少含菌数
16.时常清扫环境减少灰尘,降低刺激原
17.禁烟并远离二手烟,烟中所含化学物质为体内免疫系统的大敌
18.部分患者避免食用牛奶、蛋、鱼、小麦、花生、大豆,少数患者对其中食物过敏
19.减少情绪波动与精神压力,经证实负面情绪与精神压力会导致内分泌失调
20.皮肤伤口须小心处理,避免引发感染
2宝宝湿疹反复发作警惕特异性皮炎
湿疹是特异性皮炎的表现之一
宝宝出现湿疹十分常见,因此并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但如果湿疹特别重,甚至过了婴儿期还不见好转,且呈现顽固、反复等特性,就要到医院诊断是否过敏性体质引起的特异性皮炎。湿疹是特异性皮炎的表现之一,婴幼儿期常见于面部及其他暴露或易受摩擦刺激的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脱皮等,还可能渗出及结痂,患儿感觉很痒。而有的孩子也许会在儿童期发病,皮疹分布于颈脖、肘窝等部位,剧烈的瘙痒让患儿很难集中注意力,影响其学习和睡眠,同时抵抗力也低下,经常感冒等,发育也比正常孩子慢,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特异性皮炎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据上海的一份调查显示,0到6岁孩子患有特异性皮炎的占15.3%,6到12岁患有特异性皮炎的占10.9%,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如不注意治疗或者加强护理,甚至会令疾病延绵到成年,影响一生。
患儿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
特异性皮炎其实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有的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发病,甚至到了两三岁仍经常发病。如果家族成员曾经有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的,就需要警惕孩子是否会患上特异性皮炎。特异性皮炎除了皮肤不好外,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过敏症状。
特异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生理等多种因素。而遗传因素作为内因,环境因素则作为外因,它们共同影响了发病。如季节交替时发作比较明显,感冒时或者环境改变时都容易发作,给人留下“皮肤较脆弱,易患病”的印象。特异性皮炎与免疫功能不完全有关。皮肤细胞与淋巴细胞有相似的功能,当皮肤细胞不能形成完整的皮脂膜,导致水分流失,屏障功能被破坏,从而也影响了“重要的健康卫士”抗菌肽的形成,让皮肤表面本应该处于平衡状态的细菌群失衡,继而产生皮炎。
没有特效药,护理更重要
特异性皮炎由于是过敏体质引起的,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并尚无治愈的方法。相应的治疗可以缓解发作,但如果生活中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复发。因此董秀芹强调,全面的健康管理对减轻特异性皮炎和减少复发都有重要的作用。
1、远离过敏原,如尘螨、真菌、霉菌、粉尘等。
2、要注意清洁,因为一些分泌物的堆积很可能会刺激皮肤,加重特异性皮炎的症状。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沐浴用品,尽量不要选用含有香精、香料的沐浴用品和护肤品等。另外,注意做好保湿工作,沐浴后,用毛巾吸干身上的水,涂抹上润肤品。董秀芹建议,最好选用医学护肤品,特别是具有帮助恢复皮肤功能的润肤剂,能起到类似皮脂膜的功效。患者可以咨询正规医院的医生,让医生推荐合适的护肤产品。
3、要注意饮食的选择,最常见的牛奶、鸡蛋、牛肉都可能会引发或者加重特异性皮炎的症状。
3异位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一)婴儿期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损害部位主要在额、面颊、耳廓、头皮及下颊部,四肢和躯干也可发生。初起为急性红斑,渐渐,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大的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可密集成片,境界不清。皮疹呈多形性瘙痒著明。搔抓重者可有抓破,渗出浆液及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渗液干后结痂,头皮部可呈黄色脂溢性痂。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一般常在2岁内逐渐痊愈。
(二)儿童期多在婴儿期缓解1~2年后,自4岁左右开始发病,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常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腘窝及肘窝等处。皮损潮红常比婴儿期为轻,丘疹暗红,渗出较轻,可有抓破。久之,皮疹肥厚呈苔藓样变。少数可呈痒疹样损害,正常皮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散布于四肢伸侧。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三)青年成人期指12岁以后青少年及成人阶段的遗传过敏性皮炎,可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皮损常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或血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肘窝、(月国)窝、四肢及躯干。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常伴全身皮肤干燥,或呈轻度鱼鳞病样改变,手掌纹理粗重,面色常较苍白,眼眶周围轻度色素沉着,呈淡褐色晕。皮肤经钝物刺激后呈白色划痕,冷热刺激、情绪波动、出汗及毛织品接触均易使瘙痒加剧,约60%~70%可伴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
4得了儿童异位性皮炎怎么办
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患有异位性皮炎的儿童存在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现象。
许多家长和儿科医生认为,食物是引发湿疹的罪魁祸首,湿疹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增加治疗费用及许多不必要的检测。
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期进行了一项单盲的临床研究,探讨了异位性皮炎治疗前后,食物过敏与之的相关性。共有23名11岁以下的异位性皮炎患儿入组,均存在食物过敏现象。其中16人食物过敏试验阳性,30%的人无食物诱发的速发型IgE反应病史。
研究人员观察到,当患儿的湿疹得到良好控制时,父母对食物过敏现象的关注就会有所减轻。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研究人员采用面谈和问卷的方式来比较湿疹治疗前后父母对孩子食物过敏现象的关注情况。结果显示,95%的家长认为,食物过敏会加重患儿的异位性皮炎。
随着为期3~45个月的治疗,父母对食物过敏现象的关注显著下降。研究人员指出,参与该项研究的患儿父母均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食物过敏现象,且坚信是食物过敏导致了异位性皮炎。然而在有效地治疗了异位性皮炎后,父母对食物过敏反应的关注显著下降。
因此是有效的治疗降低了家长对食物过敏现象的警觉性。研究人员认为,即使在有效治疗了异位性皮炎后,父母仍应重视患儿的皮肤护理。而异位性皮炎的治疗对食物过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5儿童特应性皮炎是有遗传倾向的湿疹
专家强调,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最大的区别就是,儿童特应性皮炎是有遗传倾向的湿疹,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病史(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都得过特应性皮炎,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
特应性皮炎反复发作,症状比普通湿疹严重。通常可根据以下情况做判断区分:
1.查看是否自婴幼儿期开始发病,且呈慢性反复发作;
2.皮损区是否先是发生在头、面部,随后向躯干四肢蔓延,身体、四肢尤其是关节部位,严重时有红肿、渗出,头皮有时还会结痂;
3.病发时是否瘙痒难耐,皮肤干燥,常因大量抓痕继发感染,进而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4.患儿是否常伴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无关的打喷嚏,流涕及鼻痒)或家属中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若孩子的症状多条符合上述表现,便可以初步判断为儿童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