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但是当小儿发热时家长往往特别紧张,为了能使小儿尽快退热,有时采用一些不当方法,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那么,小儿发烧治疗护理误区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1小儿发烧原因
⑴创面感染:常表现局部潮湿、积脓或有臭味等,早期创缘峰窝组织炎明显,严重的表现为创面脓毒症。
⑵败血症:体温骤升或持续高烧常常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应予注意。除高热外,一般多有败血症的其它症状。
⑶创面包扎过多过厚:致散热不良,特别是夏天。一般改为暴露疗法后,体温可迅速下降。
⑷换药热:常因换药面积太大,致使毒素吸收较多所致。这种高烧多为一次性,与换药有明显的因素关系。
⑸环境温度过高:多见于夏天或冬季保暖温度过高时。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但有时也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⑹合并肺部感染者: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急、肺部有湿罗音等。x线透视多可证实。
⑺合并颅脑损伤:是指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的中枢性高热。
⑻输液输血反应:多为一过性,持续4~6小时。若是严重血液污染所致,则可能有持续高热。
⑼过敏性反应:由某些药物过敏引起。
⑽药物热:尤其多在持续应用大量抗菌药物以后出现。
⑾脱水热:主要是高渗性脱水,系脑脱水所致。除高烧外,有时尚可出现惊厥或昏迷。纠正脱水后,症状可以缓解,体温下降。
2小儿发烧治疗护理误区多
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将小儿裹得太严实,生怕小孩再受风。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了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人们通常认为选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方法往往会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会引起小儿的血管强烈收缩,引起小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小儿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有的家长用酒精的浓度过高,如用95%的浓度,这样不但不能起到退热作用,而且有可能造成小儿皮肤脱水,加重病情。正确的方法是,给小儿使用35%—45%的酒精或温水进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不正确使用退热药,从而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有许多的家长一看到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物快速退温,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有病情的好转,若是应用不当,还可以引起小儿大汗淋漓,出现虚脱反应。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但是最好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由于小儿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一些医生和家长一见小儿发热就盲目地喂消炎药物。其实,引起小儿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消炎药物。因为“是药三分毒”,若是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身体康复。小儿发热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还有一些病人在发热时,小病大治,有一些小病就统统打点滴,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及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病人,最好是根据病情选择用药的方式,首先要让孩子保证充分的休息,多喝开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配合药物的治疗,若是出现体温持续不退,饮食欠佳时,可以使用静脉输液。
还有的家长为图方便,常上药店自购药物给孩子吃,但是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小儿的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易受药物的影响,易造成脏器的损害,我曾诊治过一个小儿,因为母亲感冒了,家长为防止小儿感染,就将自己服的药物感冒通给小儿服,想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可是孩子服药后出现血尿。因此,希望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随便地使用药物,以免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3小儿发烧的处理
通常,婴幼儿比成人体温高0.5-0.8度,37度可以认为是正常体温。而平常要了解孩子的体温是多少。
在孩子发烧时,不仅要测量体温的高低,还要注意发烧的初期和经过,以及同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如果孩子的神智清楚,逗她还乐,精神好,就不要慌张,不哭不闹就没事。而面色倦怠,表示病情较重,要及早治疗。
小儿发烧,水分的损失很大,容易脱水,特别是腹泄,要及时补充水分。可给孩子喝米汤、果汁等,冷敷头面要注意全身保暖。
孩子有病时往往穿的很多,这样会影响散热效果。除发冷外要避免多穿衣服,穿一些容易吸汗的棉毛内衣,每次出汗后要及时换下。在饮食上,要给予易消化、营养多的食物。
另外,要经常带孩子去活动,锻炼孩子的体质。
4小儿发烧哪种体温计最准确
玻璃水银体温计最准。传统的玻璃水银温度计,既可以测腋下体温,也可以用来测量口腔和直肠内的温度。“如果是用来测量口腔或直肠温度,要做到给孩子专表专用,且使用前后要用酒精消毒。”董丽娟说。腋下的温度通常以超过37摄氏度视为发烧,而测口腔和直肠的发烧标准为超过38摄氏度(大龄儿童超过37.5摄氏度)。需要提醒的是,5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测量口腔和直肠温度,因为孩子太小,体温计放在嘴里易被咬破,不仅会扎伤孩子,泄露的水银对孩子伤害更大。测直肠温度时,用力的轻重及插入的深浅都不好掌握,也比较危险。
电子体温计要经常校准。电子体温计使用方便,测量时间短,1分钟左右就能出结果,比较适合爱动的孩子。但这类产品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经常校准。对于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家长自己掌握好用这个体温计量出的基础体温,比如,孩子的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但用电子体温计基础体温变成了37摄氏度,那么每天只要孩子不超过这个温度就都是正常。
红外线耳道体温仪不适合婴儿。红外线耳道体温仪与电子体温计类似,只不过测量的是耳道温度,超过37摄氏度算发烧。“需要提醒的是,3个月以下婴儿不推荐耳道测温,因为孩子耳道娇嫩,弄不好会伤着孩子。”董丽娟说。
红外线额温仪受环境温度影响大。额温仪测量的是额头的温度。理论上说,也是超过37摄氏度算发烧。虽然额头温度测起来方便,但却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很大,比如冬天刚从外面回来,测额头的温度肯定很低;夏天刚在阳光下做完运动,额温肯定会高些。
额头体温贴测温不具体。液晶额头体温贴这类产品属于化学标点测温计,直接贴在孩子额头上,1分钟左右,就会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出体温变化。但这种体温计不能显示准确温度,只能提供一个大概范围,而且是一次性的,不主张采用。
5儿童发烧用药四大原则
一首先,孩子腋下温度如果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是没有必要用药的,可以试试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
二其次,如果是普通发热建议只用1种药。可首选安全性高的退烧药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合理使用安全性高,但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害。布洛芬有较强的退烧作用,会导致大量出汗,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者,肾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
三此外,当只需要服2到3次退烧药症状就能缓解时,用一种药就好了。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会增大治疗的难度。退烧药起效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0.5-2小时内见效。
四最后,高烧不退需要交替使用退烧药时注意时间。退烧药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如果2小时后体温仍然维持在38.5℃以上,可以理解为其中的一种药还不能有效退烧,这时可以试试和另一种药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