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新中国成立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一度较高,新中国成立后经整治,到上世纪60年代一度在国内基本消失,但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现,此后发病势头见长,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梅毒的引起原因是什么?梅毒日常要注意什么?
目录
1梅毒的日常护理很重要
1、注意休息
很多患者由于尴尬,所以很多人都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其实这是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的,人们在治疗当中应该注意休息,增强自己的抗病能力,按照一生的嘱托进行治疗。
2、禁止同房
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必须要禁止性生活的,这是因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是有传染性的,所以一定要禁止同房,这样就能避免会传染给自己的爱人。
3、饮食
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要避免吃那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对此病的恢复是非常的不利的,所以一定要避免。另外患者还应该禁止饮酒。
4、及时治疗
梅毒会通过性行为传播,所以在治疗之前,患者的配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必要时接受治疗。即便是在治愈后也要定期进行复查,在有复发征兆时,加大抗生素的用量,预防复发。
5、防止感染他人
早期梅毒患者有较强的传染性,晚期的梅毒传染性逐渐变小,但也要小心进行防护。患者的内裤、毛巾要及时的单独清洗,用沸水消毒,不与他人同盆。
6、在梅毒的治疗上,应该坚持早期治疗
用药方面一定要用足量。同时,治疗期间,患者的配偶也需要进行检查,如有感染应接受治疗。治愈后进行定期复查,有复发征兆时,抗生素的用量要加大。
7、梅毒患者患病期间不能怀孕。
如患者发生妊娠,治疗要尽早的开始。是否要保留胎儿,听从孕妇的意愿;二期梅毒发生时会出现全身的反应,需要足够的休息。患病期间注意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22件事最易染上梅毒
隐形梅毒增多 与滥用抗生素有关
“其实现在的梅毒与几十年前的梅毒的病原体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为何隐性病例会增多呢?”周少虎认为,这与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旧社会缺医少药,特别是对梅毒有疗效的抗生素,普通人在当时并不容易获得。”周少虎解释说,相比之下,现在人们想买青霉素并不是难事,甚至存在盲目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如,有些人换了感冒、喉咙或身体其他地方有点小炎症就会自作主张使用抗生素。
他指出,对不知道自己体内有梅毒潜伏的患者来说,滥用抗生素有时可能“歪打正着”,对体内的梅毒起到抑制的作用。但因用药不规范、不足量,所以 对体内的梅毒“打得不够彻底”,反而可能使其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继续“潜伏”得更深,长年累月在体内悄悄蔓延,直到后期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才发现。
提醒:不洁性接触是感染主因
据专家介绍,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其95%以上。因梅毒的病原体对人体泌尿生殖器官的皮肤黏膜有很强的亲和力,只要有极细微的破损, 就可乘机钻进去使人致病,而且越是早期传染性越强,随着病程的进展传染性会减弱。而除了性接触之外,母婴垂直传播以及通过血液(比如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也 是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
临床上,梅毒患者的年龄分布很广,从婴幼儿到成年人甚至高龄老人也屡有发现。因此,为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现在无论是男女老少,医院都会 把患者的梅毒血清检查列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有人认为术前查梅毒“多此一举”,甚至质疑医院增加此类检查项目是对患者的歧视,有借机敛财的嫌疑。
3梅毒化验单怎么看
梅毒化验单怎么看?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FTA-ABS(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的正常结果都是阴性,若阳性则需进行下一步检查。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1、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标准是1:2 ,正常结果为阴性(-)。结果为阳性(+)时,表示临床表现符合梅毒,可作初步诊断。但此法结果易受试验条件以及梅毒之外的疾病的影响,其灵效度、特异性较低,易产生漏检,且该法用目测法判断结果,故不能单凭此试验确诊梅毒感染,需作进一步试验。
2、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正常结果为阴性(-)。
强阳性反应表示为:(3+)~(4+);
阳性反应表示为:(2+);
弱阳性反应表示为:(1+);
可疑反应表示为:(±);
阴性反应表示为:(–)。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1、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正常结果为阴性(-)。若定性试验结果呈阳性(+),则可作梅毒诊断依据,必要时做定量试验。
2、FTA-ABS(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正常结果为阴性(-)。
阳性反应表示为:(2+)~(4+);
可疑反应表示为:(+)。
4孕妇感染梅毒怎么办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它患病后病程漫长,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 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性行为可以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并可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危及下一代。极少数患者通过接吻、哺乳、接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而传染。
孕妇在妊娠3个月内进行筛查和驱梅治疗。为了防止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建议中医治疗。如孕妇被确诊感染了梅毒,最好是选择流产;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驱梅治疗。因为在妊娠16周前,胎儿的 营养是由绒毛膜供给的,绒毛膜由两层细胞组成,梅毒螺旋体不易穿过。到怀孕16周后,由于胎盘中的滋养层细胞逐渐萎缩,胎儿的营养供给已由胎盘代替,此时 梅毒螺旋体可以顺利通过胎盘并进入胎儿体内。无论妊娠前是否进行过治疗,为了确保孕妇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已无致病性,患者妊娠后均应再次进行充分的治疗。
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被发现梅毒时,应在及时治疗的同时,判断胎儿是否受到感染。
①B超检查。如果发现胎儿出现特征性头皮水肿,应怀疑胎儿感染了梅毒。
②应立即收集胎儿羊水进行暗视野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即可作为胎儿感染的诊断依据。
③在分娩时,若检查脐带及胎盘异常,可刮取脐带静脉壁及胎盘的胎儿面进行暗视野检查。可在婴儿出生后采集静脉血进行化验,如非梅毒螺旋体抗体(RPR)滴度持续上升或高于母亲的水平即可确诊。
5什么是潜伏梅毒呢
潜伏梅毒,由于患者基本上没有感觉和表现,即使有也是很轻微的极易被病人本人所忽视而未引起重视,不及时去就诊。而体内组织内螺旋体依然存在,对组织器官的破坏依然在进行;潜伏梅毒病人依然有传染性,对周围性侣或密切生活在一起的亲人构成威胁。
什么是潜伏梅毒
潜伏梅毒是指已被确诊为梅毒患者,在某一时期,皮肤、粘膜以及任何器官系统和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物理检查,胸部X线均缺乏梅毒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正常,而仅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者,或有明确的梅毒感染史,从未发生任何临床表现者。称潜伏梅毒。潜伏梅毒的诊断还要根据曾患一期,二期梅毒的病史,与梅毒的接触史及分娩过先天性梅毒的婴儿史而定。以前的梅毒血清试验阴性结果和疾病史或接触史有助于确定潜伏梅毒的持续时间。感染时间2年以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为晚期潜伏梅毒,另一类则为病期不明确的潜伏梅毒。潜伏梅毒不出现症状是因为机体自身免疫力强,或因治疗而使螺旋体暂时被抑制,在潜伏梅毒期间,梅毒螺旋体仍间歇地出现在血液中,潜伏梅毒的孕妇可感染子宫内的胎儿。亦可因献血感染给受血者。
温馨提示:
本病无预防性疫苗,最好的预防就是注意性卫生,洁身自好。接吻,共用餐具都可感染疾病,在生活中要加强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