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血管外科 >下肢溃疡

下肢溃疡的症状

在所有的下肢溃疡中,静脉性疾病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90%以上,其余不足10%者为动脉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经性疾病、新陈代谢失调、血液系统紊乱和脂膜炎等所致。可见,下肢溃疡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它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为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一为缺血性溃疡,也可称为动脉性溃疡.

目录 下肢溃疡的概述 下肢溃疡的症状 下肢溃疡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下肢溃疡为何久不愈 教师应警惕患上下肢溃疡

1下肢溃疡的概述

  瘀血性溃疡多为静脉性疾病所致,主要包括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浅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这种溃疡多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侧或外侧,以内侧较为多见,且多伴有周围组织肿胀、色素沉着等。局部初起常先痒后痛,色红,糜烂,迅速转为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呈发白或暗红色,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脓水秽臭难闻。病久溃疡边缘变厚高起,四周皮色黯黑,漫肿或伴有湿疹。收口后易反复发作。

  有些长年不愈的溃疡可出现“癌变”。此类溃疡形成的机理,目前认为是下肢静脉瓣膜损害后均出现下肢静脉高压,继而使皮下毛细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氧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弥散屏障,这是静脉性溃疡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血液纤溶活性降低也使得清除纤维蛋白的能力减退,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皮肤营养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形成溃疡。也把这种溃疡称为静脉瘀滞性溃疡。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植皮术、溃疡周围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术以及深静脉瓣膜重建术等。

查看详情>>

2下肢溃疡的症状

  1、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足背发凉,老烂腿的症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性跛行,进而干脆不能行走,行走时疼痛难忍,以后又出现休息时也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因疼痛难忍而彻夜难眠。

  2、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老烂腿疾病有哪些症状创口经久不愈,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和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残。溃疡主要有郁积性溃疡、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

  3、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出现以上症状尽快到周围血管科就诊,避免截肢。那些时间久、范围大,老烂腿的临床表现骨头也有感染的老烂腿溃疡还有待于 “剥皮”手术。在半身麻醉下,将病变的皮肤切除,有病变的骨头表面也要削去,直至正常部位。然后用附近或对侧,或身体其它供应的皮肤来修补。溃疡恶变成癌的,必须采取截肢手术。

3下肢溃疡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雷诺征:多见于女性好发于,双手由阵发性小动脉痉挛所致双手末端皮肤苍白,即而呈紫绀色发红肿胀自觉麻木发冷或刺痛,反复发作肢端可发生点状坏死溃疡。

  2.静脉曲张综合征性溃疡:可见于经常站立或下肢用力过多的成人,先有下肢静脉曲张以后发生溃疡,患肢肿胀局部皮肤表现湿疹样变下,肢近深关节处常形成慢性溃疡周围常有色素沉着病程慢性。

  3.变应性血管炎:常为多形性损害可发生皮肤溃疡。

  4.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好发于下肢下肢麻木苍白发作性疼痛间歇,破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出现肢端溃疡和坏死为干性坏疽。本病男性吸烟的青壮年多见。

  5.Wegener肉芽肿病:为种坏死性血管炎免疫反应,可能为发病机理好发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全身症状明显鼻咽气管发生数个结节鼻部结节。通常溃破形成溃疡可侵及肺实质肉芽肿,可发生于鼻口腔牙龈及舌部,可发生溃疡或上跨穿孔皮肤,表现为成群结节。多发于肢伸侧以后中央可发生坏死性溃疡,亦可有红斑紫癫出血性皮疹等,局灶性坏死性肾炎为本病严重症状,许多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血中嗜酸粒细胞可高达0.80。以上病理示动脉静脉坏死性血管炎及坏死性肉芽肿两型变化。

  6.致死性中线肉芽肿:本病多发于20-50岁男性,病因不明,损害发生于面部,尤其是鼻部出现进行性破坏性肉芽肿性溃疡,多在鼻中隔上可发展至面部和颅底部可有毁形性破坏。

  7.坏疽性脓皮病:本病病因不明,常与其他疾病并发,为种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初起为丘疹水疱,小结节很快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溃疡境界清边缘,皮肤呈紫红色水肿并向下方组织,呈潜行性破坏溢脓部分愈合又有新皮疹出现。

  小腿溃疡一般以40岁以上的患者为多见,多因长久站立或负重跌扑,以致脉络失畅,局部气血不行,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或因下肢皮肤破伤,以及湿疹抓破等,导致湿热下注,气血凝滞经络。

  好发于小腿下1/3的踝内侧。开始由于静脉曲张或静脉功能不全,局部瘀血,继而发生浅溃疡,大小及形状不定,渐扩大加深。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并见鳞屑及湿疹样改变。疮面暗红、臭秽、经久不愈。自觉疼痛,有时红肿、流脓。下肢酸沉或伴发热。

查看详情>>

4下肢溃疡为何久不愈

  下肢溃疡分为动脉性溃疡和静脉性溃疡,动脉性溃疡通常发生在足趾,而静脉性溃疡通常发生在小腿的内侧及外侧,尤其是踝关节的周围,前者中医称之为“脱疽病”,后者中医称之为“臁疮病”。这次我们主要说的就是静脉性溃疡,也就是“臁疮病”。

  发生于小腿中下段的慢性皮肤溃疡,就是臁疮病。起病初期,病人常常感到下肢酸胀、疲乏,有的足背或踝关节发生水肿,也就是下肢静脉曲张的表现,如不加以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容易发生溃疡。溃疡越烂越大,越烂越深,最终将皮肤全层烂坏,溃疡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癌变。小腿中下段前方,皮下就是骨头,一旦发生溃疡,骨头就露出来,表面随之发生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有的病人患了溃疡,几年、十几年久拖不愈,受尽折磨。部分患者出现患处血管破裂急性出血,或慢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有恶变的可能。

  中医认为,是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脉道薄弱,加之久立、久行、久蹲、久坐、过度劳累,或受风寒、湿痹侵袭,以致下肢脉络失于通畅,局部气血运行失常,加之湿热之邪下迫,气滞血凝,蕴酿成疮。局部皮肤搔抓、碰伤、虫咬、烫伤、湿疮等可为本病的诱发因毒。西医认为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总而言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根是静脉回流不畅,因而治疗仅在溃疡上下工夫,这样的片面治疗,可能造成治疗时间较长,收效缓慢,疗效较差,或得不到疾病治愈。

  治疗本病理想有效的方法是:注重预防,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中医治疗结合微创手术治疗本病是一种发展趋势。

  患有下肢静脉性溃疡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应重视避免久站、久行、久坐,重视腿部运动,尽量发挥小腿肌肉泵作用,促进静脉回流。适当缓慢运动,既能改善动脉缺血、静脉淤血,又能建立侧肢循环代偿功能。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食物及加强维他命c、e的补充。

  最后,专家告诫患有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切勿因为早期疾病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治疗,亦不要因为晚期出现各种并发症而灰心失望。应当在尚未出现明显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慢性溃疡等后期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尽早获得疾病治愈。已经出现明显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慢性溃疡等后期症状的患者,更应该抓紧时间请专家诊治,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避免留下后遗症。

5教师应警惕患上下肢溃疡

  上下肢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上下肢溃疡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教师是比较容易患上该疾病的群体,因此,教师一定要警惕该疾病的发生。

  长期站立者易患下肢溃疡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长期站立者特别是教师、户外工作者,由于双下肢长期站立或终年在外行走,导致静脉回流不畅,久而久之容易破溃形成溃疡。专家介绍,这类患者由于职业原因,长期站立,在外奔波、行走,导致下肢浅静脉血液滞流,浅静脉逐渐延长、迂曲、局部隆起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小腿下段内侧静脉网丰富,静脉压高,管壁薄,一旦破溃很容易感染形成溃疡,最终致溃疡经久不愈。

  40岁以后需警惕下肢溃疡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40岁以上患者的下肢溃疡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患者的发病率高出两倍多,特别是长期站立者明显发病率高于其他行业。专家建议,长期站立或野外工作者,40岁以后要注意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应早期进行弹性压迫,穿弹力袜,注意休息,尽量抬高双下肢,平卧时,双下肢可垫个枕头,以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如因种种因素已经形成下肢溃疡,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同时饮食上要“忌口”。

  温馨提示:从上文我们知道,上下肢溃疡是一种疑难杂症。教师由于长期站立比较容易患上该种疾病。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该要警惕患上上下肢溃疡。如果一旦发现该疾病,就应该要立刻到正规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