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用药常识

服用药膳的注意事项

药膳是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组方配伍,经过特殊的炮制加工,然后与特定的食物相配合,再经过烹调而成的,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特殊形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说说有关知识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目录 你选对药膳了吗 服用药膳的注意事项 药膳它到底该怎么吃 宝宝干咳药膳调 中医药膳经典方法祝你抗衰

1你选对药膳了吗

  掌握药膳基本原则

  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选料与加工、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膳应用的基本原则。

  1。注重整体,辨证施食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阴证;而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阳证。

  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乌梅、石榴等)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如苦瓜、杏仁)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甘味食疗中药(如大枣、蜂蜜、饴糖)能补养、调和、缓急止痛;辛味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有发散和行气等作用;咸味食疗中药(如海藻、海带等)则能软坚散结;淡味食疗中药(如茯苓、薏苡仁等)能渗利小便。

  2。良药可口,服食方便药膳的烹调,主要以“炖、煮、煨、蒸”为主,最后都可成为“汤”,这样可使药物和食物在较长时间的受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有效成分,增强功效。

  3。优选药材,科学烹制选购药材一定要新鲜优质,凡是变质、发霉的均不能食用。

  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术。一般食用无不适气味的中药,可与食物一起烹制,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服食时要将药渣去除。

  4。适量有恒,有的放矢“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

2服用药膳的注意事项

  祖国医学有“医食同源”之说。选择使用药膳时,应注意药物与食物之间的搭配禁忌,即每种药物及食物均有各自的偏属性味,若搭配不当,则会减弱药效,从而影响药膳效用。比如:萝卜忌人参,羊肉忌半夏,菖蒲、猪肉反乌梅、桔梗等。另外,药膳的调味品必须以保持药膳中药材自身性味为原则,不应掩盖或破坏药膳原料的性味,以免削弱或丧失食药原有功效。

  选择药膳应该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忌简单拿来,盲目袭用。如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选择药膳时应以补肝肾为主;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足,脏腑娇嫩,选择药膳时应以调整脾胃功能为主,不宜使用补剂。另外,选择药膳需顺乎时令,合乎时序。如春季感冒,多为风温之症,宜选择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夏季发热,则多为暑湿之证,宜选择发汗解表、化湿祛暑。再就养生调补药膳而言,春季宜升补,夏季而清补,秋季而平补,冬季而滋补。

  选择药膳应了解疾病的性质。热性病宜用寒凉性药膳,忌辛热之品;寒性病宜用温热性药膳,忌咸寒之品。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忌油腻食物;疮疡、肿毒、过敏性皮肤病者忌鱼、虾、蟹、酒、猪头、葱、韭菜等易动风、助火、生痰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药膳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的个人体质选择使用。了解和掌握其使用禁忌,对药膳的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3药膳它到底该怎么吃

  药膳是中医里的最高层膳食概念

  主持人:说起药膳,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要说到它的准确定义,恐怕知道的人不多。请问各位专家,药膳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孙孟里:药食同源,皆属天然之物。从一个比较宽泛的意义上来说,药膳就是将药物和食物结合,烹调出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佳肴。

  王宜:中医学里有食养、食疗、药膳3个有关膳食保健的概念,其中药膳是最高端的。食养起的是我们常说的养生保健作用,而药膳是用来辅助治疗的。关于它的严格定义,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里的解释是: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在膳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中药作为菜肴或其他食物,将药物治疗和饮食营养结合在一起,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也就是说,药膳应该是严格按照中医和营养学理论制作出来的具有治疗作用的菜肴,不懂这些专业知识的人做的菜,即使放再多的中药,那也不能叫做真正的药膳,最多起到食养的作用。

  主持人:很多老百姓都有自己买点药材回家,做成菜给自己补身体的经历,大家也似乎都习惯性地把这看成是药膳。请问各位专家,人们的“药膳观念”存在哪些误区呢?张湖德:首先,药膳不是普通食物。但是,现在很多老百姓就是自己按照对药材的一点了解,在不了解自身情况的条件下随意吃加入了药材的食物,认为这就是“药膳”,这是很不科学的。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同样适用于药膳。怎么吃它,跟每个人的体质、疾病、年龄、职业、外界的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要讲究因人、因时、因病、因地、

  因季。另外,吃的量也很重要,有些人以为人参大补,一次吃上半斤,结果烧坏了身体。吃药膳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毛病在哪里,不是什么病都能通过药膳来治。就像勃起功能障碍,很多人希望通过药膳“补起来”,但其实这种病的原因很多,像有些病例是心理原因导致的,不是光吃药膳就能治好的。

  徐筠:是这样的。吃药膳因人而异。另外,中药讲究配伍,不同的药材会相互影响,你也许对一种药材的作用很了解,但是如果和其他药材甚至食物搭配不当,可能就收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人参和萝卜不能同吃,就是大家熟悉的配伍禁忌。

  孙孟里:吃西药讲究因人因病而异,药膳里的中药也是药,当然也讲对症对人。和看病一样,药膳还是应该体虚、患病者吃。

  鲁纯静:对于药膳,不仅一道菜要搭配得当,一桌菜也得搭配得当。另外,中药讲究炮制方法,药膳自然也要讲究烹调方法。同时,我们应该用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药膳。现在人们的机体发生了变化、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一些老药膳方子自然也得跟着变。

  王宜:吃药膳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有了疾病,通过饮食与药物的配伍,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制作药膳,必须遵循药材本身的性质、尊重中医理论。同样的药材,放到水里煮和放到汤里煮,效果是不一样的。哪怕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胡萝卜,我们在给不同的病人食用时,也会注意每个人的病情、体质,采取不同的用量和做法,方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另外,现在的中药研究更加科学化、药理化了,药膳也更讲求科学依据了。比如虫草炖鸭,这是以前经常吃的一道药膳。过去人们认为虫草是仙丹妙药,而现代科学认为,虫草和香菇一样,同属菌类,在虫草炖鸭中放上两三根虫草,还不如多放些香菇。所以,现在看来,虫草炖鸭是一道美餐,而根本不属于药膳。

  药膳不是什么人都能做

  主持人:这样说来,吃药膳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制作药膳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那么,老百姓到底该怎么吃药膳,药膳是谁都能做的吗?

  王宜:作为中医饮食营养理论中的最高层概念,药膳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学科,对制作者的要求很高。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药膳师,必须具备药理学、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和烹饪学的知识,必须有一个正规的机构进行专业培养。

  要求之高,甚至不是.


4宝宝干咳药膳调

  一般认为,宝宝干咳与病毒感染或过敏因素有关,所以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但用药膳辅助治疗则效果明显,家长们不妨一试。

  柿饼川贝粉柿饼两个,川贝粉(川贝母研成粉)10克。将柿饼挖去核,加入川贝粉,放锅中蒸熟,每天早晚各吃一次。对干咳无痰者效果较好。

  萝卜陈皮汤白萝卜250克,陈皮3克。将萝卜切碎,与陈皮一同煎汤,饮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完。对干咳痰少者有效。

  芝麻核桃粥芝麻及核桃各30克,炒熟后研碎,同粳米100克煮成粥。用于皮肤毛发干燥,秋燥久咳。

  川贝炖雪梨川贝粉10克,雪梨1只。削梨皮,挖去梨心,切片,加冰糖15克,与川贝粉一同放碗内,加适量水,隔水炖蒸,文火炖1 小时左右,分两次服,饮汤食梨。对治疗燥咳痰少有辅助作用。

  生梨粥生梨两只,洗净后去皮切成碎片,加粳米100克煮成粥食用。可防治口干、舌燥、燥咳。

  蔗浆粥新鲜甘蔗几段,削皮去节,榨取汁。大米50克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蔗汁,再加入少量蜂蜜,每天服此粥1~2次,对干咳无痰者有帮助。

  银耳粥银耳1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适用于肺虚咳嗽、阴虚低热、口干津少等证。尤其适合小儿在秋季久咳少痰者。

  杏仁炖雪梨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1只洗净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连服3~5天。有良好润肺化燥止咳作用,可作为秋令小儿常食保健品。

  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磨成细粉状,待粳米煮成粥后拌入芝麻同食。适用小儿干咳无痰,大便干结者。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5中医药膳经典方法祝你抗衰

  应用药膳来调补身体的人不在少数,药膳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可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来看看中医药膳进补的经典食疗方。

  药膳不同于补药,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饮食,运用药膳进补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根据,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因人因时而宜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中药入菜肴应因人而异,切不可认为只要是药膳,任何人吃了都能达到滋补的效果。一般而言,温补药膳适合于阳虚体质;清补药膳适用于体型较胖、阴虚阳亢、肝气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人;平补药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两亏者也较适用。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天主造物,四季不同,中药入菜肴,也应四季有别。用中药做膳如若不分季节,就会进之不当,食之无益,反而有害。如当归羊肉汤,当归性温补血,羊肉甘温益气,二者均属温热之物,适宜于冬天的进补,若夏天进食就会热上加热,可使人患上热病,严重者可导致“热中风”的发生。

  科学烹制

  中药的煎法很讲究,哪种先煎,哪种后煎都有严格的规定。做药膳也是这样,如用薄荷炖肉时,若将肉与薄荷一起下锅,这样就不对了,因为薄荷辛温芳香,炖煮时间一长芳香气易发散,就会降低药效。正确的做法是,先将肉炖熟,再加入薄荷炖5分钟即可